邮说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五)——佛罗伦萨画派(下):“第三代”画家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1449-1494年)和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7-1510)被一些研究西方美术史的学者称为佛罗伦萨画派“第三代”画家。</p> <p class="ql-block">  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原名安德烈·迪·米凯莱·迪·弗朗切斯科·德·乔尼(Andrea di Michele di Francesco de' Cioni),因曾跟金匠邱利奥·韦罗基学徒,于是便得了“韦罗基奥”这个名字。就艺术成就而言,韦罗基奥首先是著名的雕塑家,声名仅次于多纳泰罗。绘画创作成就虽不如雕塑,但影响很大,达·芬奇、波提切利和佩鲁吉诺等都曾是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韦罗基奥像(意大利 1973)</p> <p class="ql-block">  韦罗基奥画作被选作邮票图案的较少,笔者只收集到圣卢西亚1971年、格林纳达1973年发行的他的《圣母子与两个天使》画作邮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画面上圣母端坐中央,双手合掌,眼睛深情地望着坐在自己腿上的圣婴。左右两边各有一位小天使,右边天使手托护着圣婴,防止圣婴跌落。圣婴稚气地仰望着圣母,右手置于嘴边,似啃似吮,和马萨乔、菲利普·利比画作中描述圣婴吮撮手指的构思类似,也十分符合婴儿的通常动作。</p> <p class="ql-block">  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原名多米尼哥·迪·托马索·比格尔蒂,是米开朗基罗的老师。其父是制作金属花环的金匠,人们便以“花环匠”的音“基尔兰达约”(亦译作“基兰达约”)称呼他,遂以为姓,原来的姓氏很少被提及。基尔兰达约原先跟父亲学金工手艺,后来才改学画。在比萨、圣吉米纳诺、罗马、佛罗伦萨和西斯廷教堂等地创作壁画,作品宏富。</p> <p class="ql-block"> 基尔兰达约像(意大利 1976)</p> <p class="ql-block">  基尔兰达约画技高超,善于驾驭人数众多、场景复杂的画面,《三博士朝拜》是他久负盛誉的名画,画面上数十人动作神态各一,前后左右排列有序。画作前景圣母抱着圣婴端坐中央,三博士跪拜于前,随从分列左右。远景有山有水,数艘船只正疾驶而来。尼日尔1971年邮票展示了它的绝大部分,安提瓜和巴布达2002年发行的两枚邮票分别截取画作右边前后两排的朝拜者:</p> <p class="ql-block">  安提瓜和巴布达邮票上的人物在尼日尔的邮票上没有全部展现出来,我们从网上找到该画的原图,用箭头标识了安提瓜和巴布达邮票人物所在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巴哈马1975年邮票上是基尔兰达约另一幅《三博士朝拜》,这是一幅圆形的画作,巴哈马邮票图案不够清晰,塞拉利昂2002年、库克群岛1968年截取画作的核心圣母子部分制作了邮票:</p> <p class="ql-block">  基尔兰达约还创作了多幅以圣母子为主角的画作,塞拉利昂2002年邮票展示了其中《圣座上的圣母子和天使、圣徒》,邮票选取画作的中心部分,我们可以欣赏到圣母子及左右两个天使、前面跪拜的两个圣徒:</p> <p class="ql-block">  美国1975年将基尔兰达约另一幅《圣母子》搬上了邮票:</p> <p class="ql-block">  安提瓜和巴布达2002年邮票选取《圣母加冕》的主体部分:</p> <p class="ql-block">  马里1975年邮票表现的是《拜见圣母》:</p> <p class="ql-block">  塞拉利昂2002年邮票上印制的是《玛丽的诞生》的主体部分,玛丽即圣母玛利亚:</p> <p class="ql-block">  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还保留有基尔兰达约的壁画《召唤使徒》,表现耶稣召唤彼得、安德烈兄弟和雅各、约翰兄弟为门徒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画面前景耶稣站立着,右手微抬,伸出一个手指上指苍天冥冥中的上帝,彼得、安德烈跪在耶稣面前,显然已经决定跟随耶稣。前景主图的后面,左右各画有一个小场景:左边补叙彼得、安德烈乘坐在渔船上,耶稣站在岸上,正在向他们发出召唤,让他们充当自己的门徒;右边耶稣立在岸边,身后是彼得、安德烈,前面水中小船上坐着雅各、约翰,两人正在聆听耶稣的召唤。基尔兰达约将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场景安排在同一画面,层次清晰,非但不杂乱,还显得十分和谐,其驾驭复杂场景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基尔兰达约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突破了宗教题材对意大利画坛的统治,他绘制了众多非宗教人物的肖像画,其中最著名的是《老人和他的孙子》。这是一幅木板蛋彩画,画中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搂着他的孙子,表情复杂,有爱怜,有留恋,还夹杂着一丝伤感。满脸稚气的孙子依恋地望着爷爷,他还什么都不懂呢。刚果(布)1968年将这幅画留在了方寸上,让更多人欣赏到了它:</p> <p class="ql-block">  桑德罗·波提切利,人称“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原名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波提切利”是绰号,意为“小桶”。</p> <p class="ql-block"> 波提切利像(意大利 1973)</p> <p class="ql-block">  波提切利出身于皮匠之家,起初学金银首饰制作,后师从菲利普·利比学画,受益良多。亦曾向韦罗基奥学习,与小自己7岁的达·芬奇是同学。菲利普·利比逝世后,为报师恩,波提切利悉心指导菲利普·利比之子菲利皮诺·利比习画,最终促成他成为佛罗伦萨画派的一位杰出画家。</p> <p class="ql-block">  就绘画题材而言,波提切利绘画领域宽广,宗教画、神话画、人物肖像画无不涉猎,且各有精品。</p> <p class="ql-block">  和当时大多数画家一样,波提切利绘制了多幅“圣母子”题材宗教画,名作《读书的圣母》曾出现在巴布达1971年、上沃尔特1972年发行的邮票上:</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上圣母怀抱圣婴,右手按在一本翻开的书上,头微垂,目光下视,但似乎并没有投到书上,可能是受圣婴的干扰吧。圣婴扭头仰视圣母,那表情既有对母亲的依恋,又有几分顽皮。</p> <p class="ql-block">  几内亚比绍1985年以波提切利《圣母与两位天使》为图案,发行了1枚邮票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  画中圣母端庄慈祥,面容姣好,似乎还有点矜持,颇有贵族少妇风韵。波提切利年轻时深得当时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赏识,与佛罗伦萨上流社会多有接触,画作中圣母带有贵族少妇印记也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1976年、波兰2002年以波提切利两幅不同的《圣母子与天使》为图案发行了邮票或邮票小型张,画作中圣母直视前方,面部表情略带忧伤:</p> <p class="ql-block">  达荷美1974年邮票上的《圣母子和幼年施洗约翰》、法国1992年邮票上的《花环下的圣母子》、乌干达1996年邮票上的《凉廊里的圣母子》表现的则是母子深情:</p> <p class="ql-block"> 《花环下的圣母子》邮票首日封</p> <p class="ql-block">  “博士朝拜”是深受波提切利青睐的宗教画题,据研究者考查,他一生至少创作了7幅。所罗门群岛1973年邮票上的《三博士朝拜》是画家1475-1476创作的,现藏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画是横幅,尺寸大,人物多,但安排得井井有条,杂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  多哥1968年选用波提切利另一幅《三博士朝拜》作为邮票图案,该画为木板蛋彩画,创作于1478-1482年,现亦藏于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蒙特塞拉特1968年邮票用的《三博士朝拜》原画为圆形,蒙特塞拉特截选的是其主体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百度网上找到了原画全图:</p> <p class="ql-block">  巴拉圭1969年、中非1986年发行的邮票采用的是波提切利1475年创作的《三博士朝拜》:</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很特别的“三博士朝拜”画作,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是借这个宗教故事来颂扬美第奇家族。巴拉圭、中非邮票都是截选,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从网上找来一幅全图:</p> <p class="ql-block">  画中处在最显赫位置、手抚摩耶稣脚的“博士”实际画的是美第奇家族财富和权势的开拓者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Medici,1389-1464),台阶下中央披红大褂者是科西莫的儿子皮耶罗·德·美第奇(Piero de'Medici,1416-1469),皮耶罗右侧身穿白绸衫者是他的弟弟乔凡尼·德·美第奇(Giovanni de' Medici,1421-1463),画面前景最左侧双手扶在剑柄上的是科西莫的孙子、当时美第奇家族实际掌权者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Medici,1449-1492)。科西莫的另一个孙子朱利亚诺·德·美第奇(Giuliano de'Medici,1453-1478)也被画入画中,他位于乔凡尼左侧,身着黑色衣服。画面前景右边白发、穿浅蓝色衣服者是加斯帕雷·迪扎诺比·德尔拉马(Gaspare di Zanobi del Lama),波提切利这幅画就是他订制献给美第奇家族的。和当时许多画家一样,波提切利也没有忘记画上自己,画作最右边披着黄大氅的英俊潇洒青年便是。意大利1973年发行的波提切利头像邮票就选自这幅画。画作的这般安排不知是出于波提切利本人的意思,还是加斯帕雷要求的,但波提切利正是凭着这幅画获得了美第奇家族的赏识,得到大量画作订单,同时也依托美第奇家族提携,迈入佛罗伦萨上流社交圈。这幅画与其说是宗教故事画,还不如说是社会政治画。</p> <p class="ql-block">  不过就艺术而言,这幅画也确实不失为杰出的名画,瓦萨里就曾评价说:“这幅画中的头像美得真是无以言表,他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是正面,有的是侧面,有的是半侧面,有的则低下头,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姿态,而侍从们的表情无论老少,更是大不相同,显示出艺术家完美的艺术功底。”</p> <p class="ql-block">  说到宗教故事外衣下的社会政治画,多哥1985邮票小型张上的波提切利帆布蛋彩画《神秘的诞生》(亦作《耶稣的神秘诞生》)更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受票幅的限制,多哥小型张上的这幅画可能看起来不够十分清晰,我们从网上下载了一幅原图:</p> <p class="ql-block">  画作顶端有一段波提切利写的希腊文铭文,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和背景,里面写道:“1500年底,意大利陷入困境,我——亚历桑德罗,在那之后的一年半里画了这幅画。”“意大利陷入困境”指的是:15世纪的最后几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社会动荡,美第奇家族被驱逐,道明会修士、宗教狂热分子萨布纳罗拉一度掌管佛罗伦萨,实行共和制,倡导简朴,杜绝奢华,甚至绘画、雕像、书籍都被归入“奢侈品”遭到毁弃。波提切利赞同共和,将自己的一些画作也投入“虚荣的篝火”焚去。萨布纳罗拉举动触犯了教会利益,最终导致被教皇逐出教会,1498年遭到逮捕,被绞死。</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诞生》寄托了画家的愿望:希望耶稣能第二次降临人间,结束动荡,救赎世人。画作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部天空中十二位天使各自拿着带有王冠的橄榄枝和刻有拉丁文的卷轴,在金光照耀下飞舞,迎接耶稣出生。稍下一点,马厩的棚顶上还跪着三位天使,左右各拿橄榄枝,中间捧着一本赞美诗,三双手紧握在一起,面朝下方,正在向新生的耶稣祝贺。</p> <p class="ql-block">  画面中部,圣母玛利亚立在马厩的中央,躬身合掌,祝福耶稣;小耶稣躺在铺着一条大毛巾的地上,面向圣母,张臂伸腿,像是在渴求圣母的怀抱;圣父屈身坐在耶稣左边地上。圣家庭的右侧,画着穿短外衣的牧羊人,左侧是衣饰相对华丽的博士们,波提切利把“牧羊人朝拜”和“博士朝拜”两个场景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画作的下方,穿着绿、白、红衣服的三位天使分别拥抱着三位男子,中间一位即萨布纳罗拉,另外两位是与萨布纳罗拉一同被处死的同伴。波提切利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了对萨布纳罗拉的同情和支持。圣马力诺1968年发行邮票选择了白衣天使与萨布纳罗拉拥抱的图案,算是揭示了波提切利的深意吧。</p> <p class="ql-block">  波提切利痴迷但丁的《神曲》,殚精竭力为之画了近百幅插图,梵蒂冈1965年发行的纪念但丁诞辰700周年邮票选用了其中的3幅:</p> <p class="ql-block"> 但丁和3只野兽在地狱入口(《神曲•地狱篇》插图)</p> <p class="ql-block"> 但丁和维吉尔在炼狱入口(《神曲•炼狱篇》插图)</p> <p class="ql-block"> 但丁和比尔特丽丝在天堂(《神曲•天堂篇》插图)</p> <p class="ql-block">  波提切利人物肖像画也很出色,可惜选入邮票图案不多,笔者只收集到布隆迪1968年发行的《青年男子画像》:</p> <p class="ql-block">  代表波提切利绘画最高成就并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两幅神话题材画《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它们都是为美第奇家族别墅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春》根据意大利诗人波利蒂安的寓言诗创作,我们从网上搜索到了它的原图:</p> <p class="ql-block">  画作铺展了一个优美的情境,挂满果实的树林,鲜花盛开的草地,一群神仙来到这里,佛罗伦萨的庇护神、爱神维纳斯立于中央,她的上方空中,小爱神丘比特张弓,准备射出爱情之箭。左边是维纳斯的侍女美惠三女神,她们携手起舞。最左边是披着红色风衣的神使赫耳墨斯(亦即墨丘利),他高举右手臂,意欲拨开云层。维纳斯的右边,由近及远,分别是花神、春神与象征着春天到来的西风神。整个画面洋溢着春的新鲜与活力,极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美惠三女神被认为画得最出色,她们身披薄纱,聚拢而舞,灵动秀逸,充满青春朝气。美国率先将她们请入邮票(1940年),以粉色为底,彰显春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  圣马力诺1972年邮票“美惠三女神”采用的是多色,与原作吻合:</p> <p class="ql-block">  摩纳哥1995年发行的邮票小型张虽是单色,但因票幅较大,美惠三女神形象十分清晰,颇能展示原作神韵:</p> <p class="ql-block">  画中的主角爱神维纳斯也出现在圣马力诺1972年的邮票上:</p> <p class="ql-block">  圣马力诺1972年发行的邮票上还有画中的花神芙罗拉,也门1967年邮票展示的是花神芙罗拉的上半身:</p> <p class="ql-block">  《维纳斯的诞生》创作晚于《春》,1485年完成(《春》的创作时间有1477、1481几说),取自希腊神话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故事。画面的中央,维纳斯站在巨大的金色扇贝上,长长的秀发从头一直拖到腿部,随风飘逸。左边西风之神和花神缠绕在一起在空中飞翔,正竭力吐气,欲将维纳斯吹送到岸边。玫瑰花在风中飘动,将伴随着维纳斯的诞生洒落人间。右边一位仙女正向维纳斯递送长袍,长袍和仙女身上的长裙都绣着雏菊、报春花、矢车菊等春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美得让观者忍不住要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新生的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  安提瓜1980年将这幅画印上了邮票,票幅不大。格林纳达2013年发行了1枚邮票小全张,票幅较大,方便欣赏,本文篇名所用即此小全张。</p> <p class="ql-block">  《春》和《维纳斯的诞生》这两幅不朽的画作为波提切利赢得了15世纪后期最伟大画家的称誉,也为活跃在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