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重庆城区打卡景点

边寿昌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6日太钢老年大学一行18人游重庆城区主要景点,即洪崖洞,佛图关公园,解放碑,李子坝轻轨穿楼,白公馆。</p><p class="ql-block"> 重庆历史简介: 约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重庆地区为巴国属地,巴人在此生活繁衍,创造了独特的巴渝文化。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巴国疆域最盛时东至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西至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北接汉中,西极黔涪。秦汉三国时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巴郡仍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巴郡属益州刺史部。东汉末年,刘备定蜀,巴郡仍置,属益州。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重庆的隶属统辖多次变化,梁大宝元年(550年)武陵王萧纪改巴郡置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梁朝楚州置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改巴州复为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设渝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朝时,今重庆市辖区内先后置县30余个,政区建置历经数变。两宋时期: 北宋末年,于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八月,宋光宗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拓修重庆城,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元明清时期: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重庆路总管府。元末,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重庆称帝,定国号为“夏”。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清朝末年,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之一。近现代时期: 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并将之定为“陪都”,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4年,重庆直辖市重新并入四川省。1997年6月18日,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正式组建为重庆直辖市。</p> <p class="ql-block">夜游嘉陵江、洪崖洞: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江滨江路88号,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北临解放碑沧白路,南接江滨路。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时就是军事要塞,明朝戴鼎筑城时为“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中的闭门。因城门损毁,人们逐渐将此地称为洪崖洞。沿嘉陵江全长约600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共有11层,夜晚灯光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洪崖洞,吊脚楼风貌:以最具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加以出挑退榭、精雕垂花等民间建筑元素,依山就势、沿江而建,刷新了古建筑中吊脚楼只能修筑5-6层的历史,被建筑业界称为“中华悬崖城”,被中外媒体誉为“天空之城”。 古典民居展示:展示了盛行于世的青砖、石瓦、石板路的古典民居,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将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等山地民居集中展现出来。洪崖滴翠:位于洪崖洞1楼,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山崖飞瀑,北宋诗人黄庭坚赞之:“珠飞高崖落,翠涌大江流”。 洪崖汉阕:在洪崖洞1楼入口处,是按照三峡库区巫山出土文物仿造的,将古代图腾及祭祀情形再度呈现。辛亥丰碑:是洪崖洞的重要景观之一,承载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记忆,见证了重庆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变革。四街:包括动感酒吧街、巴渝风情街、盛宴街美食街、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以休闲旅游为龙头,以餐饮娱乐为主体,以时尚商业为补充,集巴渝民俗文化和饮食娱乐为一体,是满足一站式消费要求的综合商业街区。2007年11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9月8日被评为重庆最美街区;2019年12月31日被列入“第一批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名单。2020年11月18日被列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2021年4月24日荣获第10届艾蒂亚奖中国最佳旅游项目奖金奖。</p> <p class="ql-block">佛图关公园简介:位于重庆城西三公里处的渝中区鹅岭之上,与鹅岭公园相邻。佛图关地势险要,扼进出重庆城的陆路咽喉,公元227年蜀将李严在山顶凿岩筑城,设四道城门。因关隘内有摩崖佛像,其名最早见于《宋史》,后逐渐成为重庆的重要关隘和军事要塞。如今的佛图关已辟为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庆市内徒步路线“半山崖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关下林木葱郁,烟云缭绕,使雄关婉如浮在两江之上,拾级而上,道路萦回,愈显幽静。每年二三月,佛图关近1000米长路段的美人梅盛开,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穿行于山壁江岸和粉色花海,如同从漫画中驶出的童话场景。人文景观,摩崖石刻:关南石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佛图雄关”四个大字,园内还存有唐、宋、明、清时的石刻、佛像、佛洞等,佛像大多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观景亭阁:“西枕双江”“钦贤亭”等观景亭阁,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观景位置,可在此登高远眺,俯瞰两江之水。今人在半山崖线旁的崖壁上,刻了一幅《西出佛图》的浮雕作品,重现了过去佛图关的场景。此外,还有巨型《巴山夜雨》浮雕,还原了老重庆的生活。网红打卡,故宫红墙:有一段被网友戏称为“故宫红墙重庆分墙”的红墙,全长两百多米,墙面颜色为朱砂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开往春天的列车:佛图关轻轨站附近,轻轨列车穿行于花海中的场景,宛如童话世界,成为游客们争相拍摄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重庆的母亲河是嘉陵江‌。嘉陵江是长江的第二大支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和重庆市,最终在重庆市的朝天门汇入长江。嘉陵江在重庆境内流经合川区、北碚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和江北区等多个区域,润泽了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是重庆人心中的母亲河。‌1</p><p class="ql-block">嘉陵江不仅在地理上对重庆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在文化和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中国西部生态、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走廊和纽带,沿岸风光绮丽,拥有小三峡等自然景观。此外,嘉陵江流域还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南北不同的地域文化。</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重庆市对嘉陵江进行了综合治理,提升了水质和环境质量,使其成为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例如,临江河作为嘉陵江的支流,通过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了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的蝶变,成为幸福河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子坝站轻轨简介:李子坝站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与桂花园路交汇处,车站编号207,北临嘉陵江,背靠桂花园路。是中国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单轨高架车站,于2004年3月建成,2005年6月18日试运营,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交通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支撑列车轨道梁的6根桥墩均有22米高,直接打桩到地面地基中,有效解决两者结构传力及振动问题。单轨列车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充气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支撑车体,最大限度减小了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使车站与商住楼能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轻轨运营时间为6:30-22:30。</p><p class="ql-block"> 途经线路:为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站点,线路全长约18.4公里,共设有24个车站,连接了九龙坡区的较场口站和渝中区的李子坝站等多个关键区域。观景平台:设有面积约1367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有旅游大巴落客区、拍摄广场平台区、玻璃栈桥观景区以及步行通道,是拍摄轻轨穿楼的绝佳地点。浮雕作品:站边坡下方有大型浮雕作品“岩之魂”,由著名美术家江碧波创作,展现了重庆独特的巴渝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因“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是重庆的一张重要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也展示了重庆人民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智慧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与附近的解放碑步行街、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等景点共同构成了重庆独特的旅游景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最初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用以纪念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1949年‌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其进行改建,并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碑名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起源‌:1938年至1943年间,日本对重庆实施了长达五年半的“航空战略轰炸”,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为了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1940年3月12日,国民政府决定修建一座象征抗战精神的建筑。1941年12月31日,这座名为“精神堡垒”的建筑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落成。</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纪功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原址上修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1946年10月31日,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并于1947年8月正式落成。这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纪念碑高达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p><p class="ql-block">‌改建为解放碑‌:1949年重庆解放后,该碑被改建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成为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解放碑不仅是重庆市的地标性建筑,还是重庆的城市象征和核心名片,承载着重庆城市发展的巨大能量与希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介绍:</p><p class="ql-block">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歌乐山麓,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局用30两黄金将其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原存储食物的半地下室改为“地牢”。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美军来华人员招待所。1945年,中美合作所结束后,白公馆又作为保密局的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的“人犯”被迁回白公馆关押。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近30人遇难。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军政公安部接管了白公馆并将其改为战犯管理所。1988年,白公馆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白公馆系土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庭院不大,主体是一座二层灰色楼。 关押人员:在这里关押的均属所谓“案情重要”的政治犯,如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红岩》小说中“成岗”的生活原型陈然、“刘思扬”的生活原型刘国鋕等,关押人员最多时达100余人。白公馆是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沉重而壮烈的历史,见证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这里缅怀英烈,铭记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