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怀集县诗洞镇</p><p class="ql-block">安华村委会凤南村的青山脚下,有一所承载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学校——钱兴纪念学校。它静静地伫立着,见证了27年的风雨历程,也承载了无数孩子的梦想与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学校,聆听它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p class="ql-block">从1998年建成至今,钱兴纪念学校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传承红色火种。2000年4月,</p><p class="ql-block">该校被怀集县人民政府确定为怀集县中小学德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18日清晨,诗洞镇凤南村的薄雾还未散尽,95个一年级孩子踩着露水欢快地涌向新落成的钱兴纪念学校。</p> <p class="ql-block">他们不知道的是,教室里的木桌是从生产队“借”来的,看似不起眼的校坪是开学前一晚才用竹耙等工具做好的。</p> <p class="ql-block">钱大浩,曾任钱兴纪念学校校长,现任丰安学校负责人、安华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教龄达30年,其中在钱兴纪念学校工作长达20年,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他回忆起学校初创时的情景,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没有通水通电、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没有厕所,一切都显得那么窘迫。直到钱兴夫人邹冰捐出2万元以及在各方的帮助支持下,学校才逐步解决了水电问题,建起了围墙、校门和厕所,这座建在山坡上的学校才有模有样,一步步走上正轨。</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钱兴纪念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依然坚守教育初心。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9名老师和98名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老师不仅承担着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照顾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钱兴纪念学校的前身是原来的“维胜学堂”。“维胜学堂”创建于1944年,是当时的革命联络点,由钱兴派遣的中共地下党员植培兴负责学校的事务。后来更名为“凤珀小学”。1997年,钱兴烈士夫人邹冰联合香港劳工子弟学校捐款40万元港币,于同年将“凤珀小学”易址钱兴故居村口,并改名为“钱兴纪念学校”,旨在传承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