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旧居里的"赣南新政"

罗佳胜

<p class="ql-block">  从八境台沿赣州古城墙一直往西走,大约2公里,就到蒋经国先生在赣州的旧居。</p><p class="ql-block"> 旧居座落在城墙根下,是一幢独门独院的西洋式二层小楼。1939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出于锻炼的目的,他被老蒋任命为赣南专员。江西南方的区域大部分归赣州管辖,所以人们通常就把赣州叫作赣南。蒋经国带着俄国妻子和大儿子来到赣州,就住进了这幢小楼,开启了他的赣南时代。谁也料不到,这一住就是6年(1939一1945),直到抗战快要结束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在主政赣州6年的时间里,蒋经国倡导的的"赣南新政"起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为世人所称道。</p> <p class="ql-block">  走下古城墙,没几步,迎面看见两扇大铁门镶嵌在两个门柱之间,靠右边的门柱上用镏金写着“蒋经国先生旧居"几个大字,穿过铁门,踏着青石铺成的花园小径,在一棵古樟树的遮映之下,一橦小楼静静屹立,黛色青瓦顶,白色墙檐,镂空窗台伴有几许古色古香的雕花木刻,整橦小楼略经历史的沧桑,斑驳的色彩似乎诉说着小楼主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旧居不大,只有一个比较大的客厅和四、五个小一点的房间。据导游介绍,年轻的蒋经国一家人,就在这个地方饮食起居,甚至还作为临时的办公、开会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走进旧居客厅,墙上赫然挂着一条《新赣南家训》的横幅,家训中要求赣南人们振作精神,戒赌、戒烟、不嫖不娼等等,甚至连早上涮牙洗脸、晚上几点睡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个家训颁发的时候,正赶上赣州民风败坏,社会秩序混乱,所以老百姓极需要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来改变现状。家训在人们中间产生极大的影响,带来一股清新文明之风,为“赣南新政"实施打下了一个很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由客厅进入一个小房间,是一个临时的会议室。墙上张贴了许多关于治理赣州的计划、章程。特别是建立战争孤儿中心的规划,令人瞩目。1939一1945年,正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许多烈士遗孤来到抗战后方的赣州,蒋经国把他们收容起来,建立孤儿收容中心,并亲自担任中心的主任。这个中心的建立,一下子吸引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人们纷纷关注赣南,关注当时身为"太子”的蒋经国。蒋经国在孤儿收容中心建学校,开展文体活动,进行爱国思想教育,保障孤儿的生活需求。中心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太子"做事务实,得到一片赞誉之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橦二层小楼,蒋经国还有一处生活工作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赣州市建春门正对着的地方,有一橦三层大楼,大楼外观经过了一些装饰,咋一看,没什么特别的,但楼的一楼横楣上写着三个金色大字“太子楼",就告诉人们,这幢楼是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 1939年,蒋经国从南昌来到赣州,居住在章江旁边的二层别塾,办公区域则选择在这个三层大楼。这里正对建春门,门外就是浮桥,平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是赣州市区的中心。当时满腔热血、身怀抱负、风华正茂的蒋经国,在这个办公的地点,设定一个“星期四接待日"的做法。当时赣州,受到抗日战争影响,经济低迷,百姓民不聊生,特别是还存在大量的烟馆、赌场、妓院,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蒋经国利用接待日,接待本地百姓的各种申诉、建没、举报,了解民情,掌握各种线索,明查暗访,重点打击了一批涉及黄、赌、毒人员。在蒋经国主政赣南的6年里,整个赣州民风回归淳正,百姓生活幸福感强,创造了赣南奇迹。</p> <p class="ql-block">  "太子楼"的东边,有一条小巷,巷子不深,现已建成一个生活小区。通过矗立在巷口的简易牌楼可以知道,八十年前,这个地方叫“中山苑",是一处百姓休闲玩乐的地方,蒋经国办公之余,就时常来到这儿,探访民情,把了解到的情况,施行在自已的“赣南新政"上。如今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只留一副对联,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徐徐徜徉在赣州宋代沉淀着时光的城墙上,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蒋经国曾经生活工作过的这幢小楼,年轻的蒋经国在赣州的从政经历,为他以后在更高更大的政治舞台从事更复杂的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时光好滔滔赣江水。关于蒋经国的赣南新政,让岁月作证,由历史去评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