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鸫现身南京东郊

夕阳山那边

白腹鸫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1-24厘米。头灰褐色,无眉纹,背橄榄褐色,尾黑褐沾灰,外侧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颏白色,喉灰色,胸和两胁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沾灰。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色,嘴尖淡褐色,脚黄色。尽管名字中有“白腹”二字,但它们全身主要以褐色为主,是羽色较为单一的鸫类之一。 白腹鸫繁殖期间在中国长白山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茂密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尤其多在海拔700-1000米的混交林中的河谷与溪流两岸活动。也见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针叶林和林缘灌丛。迁徙期间多活动在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耕地和道边次生林。 它们性格胆小,生性喜静,因此常隐匿于林下,不易为人所见。然而,它们的歌声却响彻四方,清脆悦耳,多变而富有韵律。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白腹鸫都热衷于在固定地点尽情歌唱,从早到晚乐此不疲。 多在森林下层灌木间或地上活动和觅食。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胆怯,善藏匿。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 白腹鸫属夏候鸟,旅鸟。在中国繁殖于东北,越冬于长江以南,就中国来说应是留鸟,但在中国东北则为夏候鸟,中国南方为冬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到东北繁殖,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繁殖期5-7月,1年繁殖1窝。雄鸟在繁殖期间常站在巢附近的高树顶端枝叶簇间鸣唱,并频繁的与雌鸟追逐于树丛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