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旅行漫记

礁石鸣琴

<p class="ql-block">  闲来整理照片,一组川西行海螺沟之旅的照片勾起了我久违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与单位的一群摄影爱好者,体验了一段“自行组团、自定路线、自定行程,自由游玩”旅游历程。这种旅游方式是我们自己设计旅行路线,旅行社只负责协调相关交通、住宿、用餐等工作,团队在遵循原则行程的前提下,可随时叫停车辆下车拍照,并自主确定停车时间。这样的旅行有点像摄影采风活动,感觉特别舒心!特以此游记予以纪录。</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此次川西行,计划行程是广州飞成都,然后转车行成都一—雅安——红石滩——二郎山——泸定桥——康定——磨西海螺沟——新都桥——塔公草原、塔公寺——丹巴藏寨——后返程成都飞广州。</p><p class="ql-block"> 我们早机飞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  地陪旅行社接机的旅行车接到我们后马不停蹄地离开成都双流机场,西出成都踏上了我们计划的川西之旅。地陪导游告诉我们车行方向是川西重要城市——雅安。团队将不进雅安市区,只安排在雅安近郊的饭店用午餐。</p><p class="ql-block"> 行车期间导游除了介绍雅安的历史外,特别介绍了雅安的“三雅”(雅雨、雅女和雅鱼)。</p> <p class="ql-block">  一雅:雅雨。雅安有“夜漏之城”的称呼,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有雨城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它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由于西上的副亚热带季风和南下的冷空气在此交锋,在一年中,尤其是夏秋季,几乎每天晚上都会下小雨。由此,成为古人传说女娲补天之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雅安夜雨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难怪我们的旅行车自出成都双流机场一路走来时就觉得这地方像是刚下过雨似!果不然是雅安夜雨!</p> <p class="ql-block">  二雅:雅女。说是雅安的女子比四川别处,甚至国内其他地方的女孩漂亮。</p><p class="ql-block"> 究竟是否属实?因下飞机后甚少与当地人(更不要说女子)接触见面,所以无法向读者呈现我见过的雅女。但现在有AI技术,我让AI给描绘了两张雅女的图片,让读者能一睹雅女的美貌。</p> <p class="ql-block">  这种说法从历史依据和生物遗传学上是完全成立的。</p><p class="ql-block"> 话说是文成公主出塞和蕃时带了一大批皇宫中的佳丽女子(进宫的佳丽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做侍女丫鬟。走到雅安,看到前路茫茫,荒凉无比,这批佳丽都不肯走了。文成公主也不忍让这些宫庭女子陪自已受罪,遂把众美女放还民间。这批美女就留在雅安嫁人生育。所以这批人的后代长相就优于其他地方的女孩。</p><p class="ql-block"> 这也符合生物学鼻祖巴甫洛夫关于物种远源杂交能够保留并发扬光大物种的优良基因的理论。</p> <p class="ql-block">  三雅:雅鱼,即丙穴鱼、嘉鱼。诗圣杜甫诗赞“鱼知丙穴尤为美”。雅鱼的传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女娲补天时从其身上遗落的宝剑入水所化,所以雅鱼天堂骨形似宝剑。另一种说法是,雅鱼头骨暗藏一柄“宝剑”,为战国时苏秦离间诸国后,车裂身亡,其佩剑滑落江中,为雅鱼收藏,以至于成为日后鉴赏雅鱼的“防伪标记”:有剑则真,无剑则假。</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些说法应该是现代人为了提高雅鱼的知名度杜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雅鱼因为生活在激流中,以鲜活的水生物为食,其肉细嫩鲜美无比。雅鱼因为对生长水温,水中的含氧量要求高,水温要在8-22摄氏度,含氧量要在5-7mg/L才能正常生长繁衍,所以数量不多。已经被列为四川省二级保护鱼类。</p><p class="ql-block"> 接着导游便极力向我们推荐这种鱼,并建议我们自费品尝。一经询价:280元/500克。这个价钱堪比广州海鲜酒家的名贵海鲜价钱了。</p><p class="ql-block"> 广州人爱吃!团友们一经合算决定除团餐外加点了一条约2斤重的“雅鱼”尝尝新鲜。</p><p class="ql-block"> 这是饭店养在水池中雅鱼,我们点了其中一条。</p> <p class="ql-block">  店家推荐很多种烹饪方法,广州人独爱清蒸!因为唯有清蒸才能真正品尝到鱼的味道特质!</p> <p class="ql-block">  雅鱼蒸好上桌,店家专人当着食客的面当堂拆开雅鱼的头盖骨,找出剑状的骨头交给我们验明正身无误,才让我们动筷品尝。</p><p class="ql-block"> 纯正的雅鱼体形秀美修长,鳞鳍细亮鲜艳,肉质紧密细嫩,肉多刺少,口感爽滑,味道鲜甜。确是淡水鱼中的名贵珍品。</p> <p class="ql-block">  品尝过雅鱼的鲜味,席卷了一桌旅游团餐后,我们坐上旅行车沿国道318线朝100公里外的二郎山隧道进发。</p><p class="ql-block"> 季节正值初秋,沿途沿着牦牛河的潺潺流水,路旁的小白扬已经开始黄了!</p> <p class="ql-block">  汽车在318国道上沿着号称风景画廊的耗牛河开进。由于沿河景色实在太美了!汽车不时地被团友叫停(我们是自定路线自定行程团,沿途可以自由叫停叫走)。领队只好限定每次停车15分钟。</p><p class="ql-block"> 车一停定,团友们立即迅速下车一轮抢拍,然后又迅速返回车上,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牦牛河就我们见到的一段水比较浅,但水流窜急;河沟两岸秋色渐浓,如果不是赶路程,这里是有不少题材可以观赏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汽车走走停停,来到一处名叫红石滩的山谷,连绵一段河滩上的石头红得像被鲜血喷洒,斑斑点点如石上生花。 </p><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不但河滩、山坡上的石头呈红色,就连牦牛沟溪水里的石头也泛着艳红。而在四周山上,岩石都黑黝黝的,与红石滩的石头截然不同。红石、黑山、溪流,一同构成迷人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这红石滩有一段传说。相传远古时,天气异常干旱,一条巨蟒经过牦牛沟,发现沟中有溪水,干渴难忍的巨蟒喝了一口溪水,竟将整条溪流都喝尽了。四周的树木枯死,青草萎靡,土地龟裂,百姓饮水缺断,民不聊生!一位得道高僧不忍心看此情形,决定破戒杀生解救黎民,一记重掌击向巨蟒。巨蟒喷出鲜红血液,染红了四周岩石,并把喝进肚子中的水尽数吐出,流回牦牛沟,这里才恢复了往日生机。</p> <p class="ql-block">  虽然传说都属于杜撰,但故事为红石滩增添了神秘和神圣的色彩,使其成为一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给游客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也成为了川西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传说归传说!经科学家研究发现,红石滩的石头之所以会红,且下雨天更红,是这种表面鲜红如血的石头实际上是表面附着了一种新的地表藻类。而这种地表藻类生物只能生长在贡嘎山东北面的局部区域坚硬岩石之上,对空气、海拔、湿度、温度的敏感度非常高。</p><p class="ql-block"> 据说曾经有研究院的科学家为将这种石头带出去研究,结果刚下飞机,发现石头上的红色退了,因为空气质量不好,导致石头上的苔藓无法生存。</p> <p class="ql-block">  前方山岗上完全变黄了的一片小白杨树,又引得团友们大喊“停车”。</p><p class="ql-block"> 车刚停定,耳边就传来密集的相机快门声,噼噼啪啪的,又是一轮狂拍!</p> <p class="ql-block">  也难怪团友们这般大惊小怪!因广州人着实很少见到黄得这么纯粹的树木。所以必定是“有杀错,无放过”的!</p> <p class="ql-block">  经过近2个小时的行车,旅行车到达二郎山隧道,我们特意让司机在安全地带停车,让我们拍摄一下二郎山隧道,瞻仰为打通二郎山公路而牺牲的解放军官兵。</p><p class="ql-block"> 二郎山隧道东起天全县龙胆溪,西至泸定县别托山,全长8596米。</p><p class="ql-block"> 在建设过程中,二郎山隧道穿越了8条大断层、数十个溶洞与暗河、2000余米的岩爆大变形以及高承压水的地段,地质状况复杂,内外部环境极度艰险。</p><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为开凿二郎山段82公里公路,筑路的解放军牺牲了4000多人,二郎山段公路平均每20米就有一个解放军忠魂!</p> <p class="ql-block">  二郎山隧道连通了川藏两地,极大地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状况。它缩短了从康定到成都的路程,实现了全天候通车。使康定城到成都的车程从以前的一天甚至两天缩短到只需5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隧道的建成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不仅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连接四川和西藏的经济走廊,推动了甘孜乃至西藏地区的开放与开发。</p> <p class="ql-block">  隧道的通车不仅方便了甘孜州的交通,既提高了西藏边防的战备通勤能力,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站在隧道口的《歌唱二郎山》歌曲的碑刻前,我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熟悉的歌曲《歌唱二郎山》,歌颂修筑二郎山隧道的解放军官兵!向为修筑二郎山隧道牺牲的解放军忠魂致敬!</p> <p class="ql-block">  二郎山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川藏自然地理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过二郎山隧道前,四川大地浓云密布,从山上往下看,密云遮挡几乎看不到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  但旅行车驶出二郎山隧道进入藏区,都霎然天空晴朗,天高云淡。着实让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旅游车穿过二郎山隧道不久就到了泸定桥。</p><p class="ql-block">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为铁索桥,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大渡河上。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p><p class="ql-block">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  三百多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而清朝为平定藏区的侵扰,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颁旨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铁索桥建成后,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泸定桥因此而得名,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的御碑。碑文是康熙皇帝御批的题字,正文为繁体的“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p> <p class="ql-block">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国内独有。自清朝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当年红军长征被国民党军追至大渡河边,意图象清军消灭太平天国石达开那样把中央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红军虽然在安顺场强渡了大渡河。但仅靠的几条小船,无法及时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形势十分严峻。</p><p class="ql-block"> 红军另开辟径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胜利抢夺了泸定桥。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政府在泸定桥边辟地建起了抢夺泸定桥纪念公园,建起了纪念墙,树起了纪念碑。纪念墙上铭刻着参与抢夺战斗的十八勇士的名字,让后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  瞻仰过泸定桥,我们继续向康定进发,并计划下榻康定城。</p><p class="ql-block"> 到达康定城时,天已入黑多时。在接待酒店吃过晚饭,本想去康定城区溜达溜达,看看那情歌唱得家喻户晓的康定城长咋样,见识一下“张家溜溜的大姐”。不料川藏线的康定城入夜后就很少有店铺开门,也少见行人行走了!也只好作罢!各人洗漱后早早(其实也不早了)休息。</p><p class="ql-block"> 翌日要过折多山口,前往磨西海螺沟。</p> <p class="ql-block">  翌日早餐过后,我们乘车向折多山口进发。随着汽车在山路上爬升,车外的气象变薄雾浓罩,车窗上也结了薄雾,感觉车外的气温在下降。自我感觉自身的精神有点晃晃忽忽!</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可能是轻微的高原反应,叫我们吃点自备巧克力便可消退!</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爬升,我们终于到达折多山口。山口处有一座白塔和一块铭刻着山口高程的大石块。还有很多藏人留下的经幡……。</p><p class="ql-block"> 团友也顾不得气温有点低,连忙加衣下车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  翻越了折多山口后,沿川藏公路西行,在天色入黑后到了磨西镇。</p><p class="ql-block"> 磨西镇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是我们此行的最终目的。我们入住了磨西镇的摩西酒店。</p> <p class="ql-block">  由于入黑后到达,团友对酒店周边情况不了解。第二天天没亮,团友们都相约早餐前出外走走,了解一下所在地情况。</p><p class="ql-block"> 刚走出酒店大门,一团友大声惊呼 : “哗!金山”!众人抬头一看,也跟着惊呼“金山”!原来近处众山的间隙中的一处远山的山尖被初升的太阳照得如金山一般,情景特别震撼!</p> <p class="ql-block">  众人都没有带相机,只有我习惯把相机带在身边(不是有多执着,而是怕相机放酒店房间容易被人偷走),我连忙掏出我那带28——300毫米镜头的相机,脚架来不及架了!抱着路边的电灯杆以稳定相机,咔嚓!咔嚓!只拍了三张。接下来的太阳光线全是银色的了!</p><p class="ql-block"> 事后了解到这山叫 : 贡嘎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是进入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游玩观赏海螺沟公园的冰川景观的。</p><p class="ql-block"> 吃早餐时导游带来不好消息,说进入海螺沟冰川世界的道路因山体塌方堵塞了!需要等待公路抢险人员清理了塌方泥石才能进入。让我们暂时自行在磨西镇行走了解当地民风民俗。</p> <p class="ql-block">  我们行走在海螺沟所在的磨西镇上。</p><p class="ql-block"> 院墙里的果子都挂到墙外的路面上了,伸手就能够得着,却不见有路人去摘果子,也不见树上有被人摘过的痕迹!足见当地藏民的民风纯朴!</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地藏民摆卖的牦牛肉。经询价与广州市场上的黄牛肉、水牛肉价相当。因为当天还是下榻摩西酒店,我们买了几斤带回酒店代加工尝尝鲜。可能是烹调手法单一吧,吃起来跟广州的焖牛腩差不多,只是多了种孜然的辛辣味!</p> <p class="ql-block">  磨西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镇上竟然还有一座天主教堂。还因为当年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入住过该教堂而颇有名气。据说毛泽东开始长征时所带书籍在过湘江时由于情势紧迫丢弃了,长征途中一直都找不到可读的书籍。入住磨西天主教堂时看到了书籍,喜出望外,如获至宝!</p> <p class="ql-block">  教堂外有一块碑刻铭记毛泽东曾住过的教堂。听说现在建成了纪念馆,空地上还立起了毛泽东的雕像了!′</p> <p class="ql-block">  等了一个上午,塌方的道路还未疏通,导游征询团友意见,下午改安排团友去泡神汤温泉。除几个摄影爱好者认为山长水远几千公里来到这泡温泉确实不值!他们想到处走走拍拍采采风。</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兵分两路”!一路泡温泉,不泡温泉的随车到达温泉后自由活动!</p> <p class="ql-block">  导游要带团友去泡的是诸葛亮发现的著名的贡嘎神汤,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神秘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西征,路经贡嘎山区时遭遇瘴气,导致军士疾病缠身,无力征战。后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指点诸葛亮,在热水塘处有一神泉,可以解除军士的疲苦。诸葛亮命令三军下到神泉中浸泡洗浴,军士们不久康复,士气大振。诸葛亮因此赞叹道:“天助我也,真乃神汤!”从此,这个温泉便被称为“神汤”。</p> <p class="ql-block">  从山上看那山坳里的“神汤”,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拍山间的红叶。山间的红叶在逆光照耀下,晶莹欲滴,美得像颗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拍山涧的激流,寻找激流中反光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拍正在建设中的公路拱桥。大桥拱樑已经架好,就差路面筑建了!相信不用很久就能建成通车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拍在路旁歇息的藏民。</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藏民们都很喜欢在公路桥的两侧路基歇坐,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觉得公路桥上车来车往,尘土飞扬,有什么好坐的呢?后来经过观察发现,藏民们经常藏区负重远行,背箩放下了重新背上不容易,沿途没有什么地方适合不用放下背箩歇坐的地方,只有公路桥两侧路基,坐下刚如櫈子般高低,背上的背箩底部能够着路基路面更好,即使够不着,放下了,重新背上也容易。</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路桥两侧歇坐,既能歇脚,又能歇肩!</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没亮,我们登上白天预先侦察好的高处,想再拍几张日照金山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然而,左等、右等却没有等到日出照金山,等到见到太阳时,太阳已经老高老高了。</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说,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日照金山的。你们昨天清晨看到了日照金山已经是够幸运的了!</p> <p class="ql-block">  公路塌方清理现场传来消息,塌方区域有所扩大,估一两天内难以清理完毕。</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能来到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拍张合影算作到过海螺沟吧!再见了!海螺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带着遗憾!告别磨西镇!告别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乘车往下一个目的地——新都桥出发!</p><p class="ql-block"> 几乎所有喜好摄影的摄影人或摄影爱好者都知道,川藏线上的新都桥是摄影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海螺沟到新都桥170公里,路况一般,旅游车以四、五十公里的速度不紧不慢的开着。团友由于几天来的兴奋和海螺沟的失落,正无精打采的打着瞌睡。喜欢观察的我发现渐渐的路旁的路树多起来了,而且很多树叶都黄了。忙招呼团友们关注!</p><p class="ql-block"> 团友们看了都说:漂亮!纷纷要求领队叫停车!</p> <p class="ql-block">  领队不同意停车。并开导团友说,新都桥是摄影的天堂!那里的景色肯定比这里的更美,我们不要因小失大在这里耽搁时间,致使到达新都桥时太晚了不利于拍摄。</p> <p class="ql-block">  此话在理!大家都无话可说!旅游车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有拍错,无放过”!我在车行中“咔嚓”、“咔嚓”地不失时机的透过车旁车窗,透过车前挡风玻璃,拍摄着稍纵即逝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熬到司机停车让大家下车解手时,我抓紧拍了几张!……</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赶到新都桥镇,问询当地人“摄影天堂”在哪里?他们都手指我们的来路说 : 你们来的路上就是!</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傻眼了!往回走时间已经不允许了!</p> <p class="ql-block">  旅游车开了近五个小时,中午时分终于到达了新都桥镇。吃午饭时,我们问当地人,摄影天堂的景点在哪里?当地人告诉我们,景点都在你们来的路上。新都桥出门就是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啊?团友们,特别是领队都傻眼了!大呼我们错过了!</p><p class="ql-block"> 我心中庆幸: 自己还是有点收获!</p> <p class="ql-block">  由于归期已定,没有时间允许我们往回走,只能继续前行,前往塔公草原。 </p><p class="ql-block"> 塔公草原位于新都桥西北,是四川较大的草原之一。“塔公”,系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位于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带,川藏公路穿境而过,塔公草原面积712.37平方公里,地势起伏和缓。</p><p class="ql-block"> 网上资料介绍这里草原广袤,水草丰茂,适合牛羊放牧。然我们的旅行车经过之处呈现的景象,或许是因为深秋的缘故,植被薄薄的一片,多处裸露的泥土,似有过度放牧的迹象。</p> <p class="ql-block">塔公距康定县城110公里,从康定沿川藏公路西行,翻越折多山,过新都桥后北行抵塔公寺,塔公寺为景区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在塔公寺后的右前方挺立着一座雄伟的雅拉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塔公草原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 雅拉雪山又叫雅拉神山,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塔公寺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位于川藏公路线上,距离成都市约400公里。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哦巴传承寺院,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塔公寺由大雄宝殿、舍利宝殿、释迦殿、护法殿、观音殿、成就塔殿、莲花殿、塔林、僧舍及绕寺一周的“转经轮”所组成。</p> <p class="ql-block">  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是康巴地区藏民族朝拜的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寺庙周围佛塔成林,构成了绝妙的塔林景观,给平淡无奇的塔公草原增添了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游罢塔公寺,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距县城约8公里的甲居藏寨。</p><p class="ql-block">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亚肖神山下,居住着数百户嘉绒藏族。</p> <p class="ql-block">  幢幢白色素装的寨楼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荫葱郁的山坳上,错落有致的层层梯田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绿荫、寨楼与梯田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被誉为“藏区童话世界”、“康巴风情名片”。</p> <p class="ql-block">  2005年,包括甲居藏寨在内的丹巴嘉绒藏寨进入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镇”名录。</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进寨子,当地旅游公司就来了一位女导游。女导游是当地丹巴寨人,长相还算俊俏,比较上镜,可惜脸部皮肤有点暗黑,可能是高原长期日照造成的。团友们争相与她合影。我却给她拍了张特写,再后期技术给她做了美肤。感觉还是不错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称赞她漂亮时,她却不以为然地说,寨子里比她长得漂亮的女孩子比比皆是。还自豪地说:我们这里是美人谷!此话一出吓得我们一时不敢作声!全陪导游马上肯定了她的说法。说丹巴就是小说《西游记》中说的女儿国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专家认为,丹巴盛产美女,是因为丹巴位于大渡河大小金川交汇处,是多民族的聚居中心。多民族的融合,让优秀的基因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甲居藏寨的房屋是典型的藏式楼房,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寨楼为石木结构,墙体由不规则的石头砌成,房顶为四角尖锐的宝塔形状。建筑通身被漆成红白相间,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为红色,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墙体原色与白色相间。</p> <p class="ql-block">  美女导游极力想说服我们每人付费100元,走进藏民家中深度了解藏民家居情况。由于我们在海螺沟耽搁了太长时间,回程的时间比较紧,就没有走进藏民家中,只是在户外看看,拍拍照片就告辞往千碉藏寨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丹巴地区还有一个丹巴碉楼的景点。丹巴碉楼是丹巴嘉绒藏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艺术。丹巴县历史上有“千碉之国”的美誉,但现存古碉楼500多座。</p> <p class="ql-block">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也有单独筑立于平地或山谷之中,形成壮观的碉楼群。碉楼高10至30米不等,远看像极工业化时代的烟囱。</p><p class="ql-block"> 丹巴碉楼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称“邛笼”,在隋唐时代盛行起来,鼎盛期有几千座之多。</p> <p class="ql-block">  碉楼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据说丹巴人建造碉楼不用画图、不用吊线、不用搭架,全凭技艺感觉建造。充分体现了嘉绒藏族先民高超的片石砌墙技艺,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建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巴碉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嘉绒藏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说:是因为以前嘉绒藏区,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修一座碉楼,此风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千碉之国”。</p><p class="ql-block"> 其实,古时候藏民为了保护村寨不受侵犯,对付部落之间的战争才是古碉群形成的真正原因。</p> <p class="ql-block">  川西行之旅我们设计的景点、路线已经游完。我们当晚要赶往康定下榻,翌日一早再从康定返回成都双流机场,搭乘翌日下午的航班飞广州回程。</p><p class="ql-block"> 回顾整个行程虽有因天公不作美造成的海螺沟之憾,和因攻略不足造成的新都桥的失落,行程尚算安全顺利!整个旅程畅快欢愉,可圈可点。团友一致认为本次川西之行是难忘之旅!期许下一次继续同行!</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川西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章完成于2025年3月8日</p><p class="ql-block"> 摄影编辑 : 礁石鸣琴</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撰 : 礁石鸣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