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安静

蝶恋花66

作者、朗读者:蝶恋花66 进入三月,我也到了新年热闹之后的安静状态。我是属于爱热闹也爱独处的一种人。我的热闹是有期限的,最多三五日,就需要独处静心了,因为热闹时脑子里是满满的空虚,这大概就是应了那一句: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吧!大多数时候,我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心在安静中充盈起来。 一个人,关上门窗,把房间简单收拾一下,沏一壶金骏眉,在茶香袅袅的氤氲中,一人一茶一世界,唇齿间茶香四溢,或听课或看书或诵读或吹笛或疏通经络。茶,是个好伴侣,尤其红茶更适合我的脾胃,暖暖的提神醒脑。或者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着,像苏东坡说的:”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独处中的自在清欢,于我是最高级别的享受。静下心来,隔绝世界的嘈杂,才能为漂泊不定的灵魂寻一休息之所。 老师说,真正的静是心无挂碍。我不知道我的静是否能达到这个境界。现代人是幸福的,因为科技的发达;同时也是不幸的,因为在科技极速发达中人的重心是不稳的。轻飘、浮躁是很多人表现出来的状态,三魂七魄都不知道何处安置了,身心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静下来,对每个人都很有必要,在安静中品味茶香、在安静的咀嚼中体会饭香、在安静中进入深度睡眠。你发现了吗?安静,还有一种神奇的功效,拉长时间,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论做什么,效率是翻倍的。喧嚣,能加速时间齿轮的运转,让人不知不觉间把时间变成了虚无,提了速的时间,是不实在的,飘忽的。 万物静观皆自得,心静能通万事理。内心清净,没有杂念,才更有可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六祖开悟之后说:自性能生万法,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自性、本心如何能识得,静下来,才有可能自性自悟。正如《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归根曰静、清静为天下正,我理解是那种恬淡的安静。是《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在安静的状态下,气血方能正常运行,精神内守,即便有病,也能不治而愈。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疗愈。 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平静,平在先,静在后,也是有道理的。安静的人,心一定是平的。平的前提是看得开、放得下。计较多的人,不可能拥有平静。仔细观察身边的“有福之人”,一定是那种整天笑呵呵,情绪稳定,该吃吃该喝喝,凡事不往心里搁的人。本来嘛,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吧,享受丰富的安静,周国平说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