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5日。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此后,每年的3月5日被确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雷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雷锋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丰碑,学雷锋、做好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5月,雷锋作为所在部队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2019年9月25日,雷锋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其中。<br> 雷锋同志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br>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br> 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br>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毛主席题词的第二天,《解放军报》独家发表了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手迹。<br> 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br> 刘少奇的题词强调的是“平凡而伟大”,抓住了雷锋精神的特征。雷锋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平凡与伟大,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统一。从凡人小事中看到和强调不寻常的价值,这大概与刘少奇过去长时期领导工人运动有关,与他担任国家主席,具有公民意识有关。这一点,体现在他为雷锋的题词上,也体现在他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并与之握手等行为上。<br> 周恩来先后两次题词,在毛泽东题词之前,他已经题过一次了,内容是“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第二次题词的内容具体而鲜明,不仅反映出他一向尊重毛主席谦恭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为学习雷锋指明了方向。<br> 朱德是一位德高望重、宽厚慈祥的革命元老。他被尊称为“红军之父”,长期与毛泽东并称为“朱毛”,资格老、功劳大、地位高。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重不自显,度量大如海,总是维护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和权威。为雷锋题词,要求大家“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正是他这种忠厚和谦逊态度的表现。<br> 每年的3月5日,社交媒体上总会出现几条关于雷锋的“打卡式”纪念,学雷锋日过后,一切又归于沉寂。有人感慨:“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而更多的人疑惑:“今天还要雷锋精神吗?”<br>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而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br> 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以及现在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的指导,推崇人民至上、集体主义、服务人民的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崇人民至上、集体主义、服务人民的思想,还是诱导金钱至上、个人主义、赚钱第一的理论,影响作用是巨大的。<br> “今天还要雷锋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雷锋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了取得改革开放新成就,为了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需要继续弘扬雷锋精神。<br>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雷锋,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br> 2013年3月6日,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br> 2013年5月4日,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br> 2014年3月4日,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br> 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希望你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br> 2014年3月11日,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接见部分基层代表时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br> 2018年9月28日,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br> 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br> 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br> 2019年7月23日,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br> 2023年2月23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br> 图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参观雷锋纪念馆。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br><br>注:部分图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网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