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子坡是一座建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群,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 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 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 “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十里桂花香-沿路两边都是桂花树,桂花飘香预示考生金榜题名。楼梯分明,预示学子勇往直前,积累到一定高度时会平步青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太子坡,又名复真观,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路附近,是武当山最大的道观,占地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 3500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相传净乐国太子(即后来的真武大帝)15 岁时受师父紫气元君的点化,来到武当山修炼,最初就住在这个坡上,因此称为 “太子坡”。太子坡始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 年),由明成祖朱棣敕建,后经多次扩建和修葺[qì]。也是“一里四道门”的第一道门-入道之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p> <p class="ql-block">“一里四道门” 是指武当山太子坡道观内从山门到太子读书殿之间的四道宫门,一入道之门,二问道之门,三悟道之门,四得道之门。太子坡大门无门槛,代表入道容易悟道难,往里走门槛越来越高。象征着人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四个学习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象征着在修道途中的起伏和挑战,而真武大帝最终能在这得道成仙,充分体现了他修道的诚心和毅力。</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墙的墙体厚1.5米,高2.5米,浑圆平整,弧线流畅悦目;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感,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p> <p class="ql-block">复真观,明永乐十年(1412)救建,清康熙元年(1662)、二十三年(1684)、二十九年(1690)曾三度重修。</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照壁,镶嵌有“福”、“寿”、“禄”三个大字。闭上眼睛,用手去摸照壁上的“福寿禄”三个字中的任何一个,摸到“福”字,预示着福如东海:摸到“寿”字,预示着健康长寿,摸到“禄”字,预示着坚实稳固。</p> <p class="ql-block">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末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供奉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更值得一说的是,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600年,仍灿美如新。</p> <p class="ql-block">门头匾额“云岩初步”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题。</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它不仅是存放经书的地方,还因其与太子读书的传说而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太子读书殿</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就是当年真武大帝读书的地方。殿前的古树上挂满了许愿带,求生活安康,学业有成等。</p> <p class="ql-block">太子读书殿里,布置得独具匠心,少年真武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古籍等,所营造的刻苦读书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当年幼年太子生活学习的艰辛、信心和恒心。殿内供奉有铜铸太子读书像,是武当山唯一求学祈福之地。游客至此,仔细观察太子读书像的神态,认真领悟太子读书的专心,或许使自己对学习有新的启发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建太子读书殿,旨在突出幼年真武苦读经书的事迹。据传,莘莘学子来此瞻仰,可使学业有成。古往今来,有无数少年学子亲临观瞻,以建树学业的恒心和信心,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常来此地,以求事如意愿,子女成材。</p> <p class="ql-block">五云楼,最神奇的就是“一柱十二梁”,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迹。五云楼实际上是五层楼,但从外部看并不显眼,置身内部,方知其妙。五云楼高15.8米,是现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 如今,它已屹立600年有余。</p> <p class="ql-block">所谓“一柱十二梁”就是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支撑了十二根横梁,并由此承载着整个屋顶重量,这就是太子坡五云楼的建筑奇迹。</p> <p class="ql-block">一根主体立柱最上方,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既节约用材,又增大空间,完美结合力学与美学,不仅展示着古人杰出的创造力,也隐含了古人常言的“栋梁之才”之寓意。</p> <p class="ql-block">碑刻</p> <p class="ql-block">逍遥谷</p> <p class="ql-block">逍遥谷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的一处峡谷,逍遥谷俗称猕猴谷。因猕猴众多而得名。是武当山“动八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点(猕猴献桃)。</p> <p class="ql-block">逍遥谷是一处自然生态景点,全长 9 公里,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湖水如镜。谷中碧水潺潺,桥梁、小溪、栈道、青山吐翠,充满野趣与道性,是难得的一方清净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著名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磨针井是一个重要的道教宫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传说和建筑风格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5000平方米,有庙房五十二间,周围环境优美。相传净乐国太子在此遇紫气元君点化,复回山中修炼得道。道院前埋着两根相传是老婆婆所磨铁杵的铁针。</p> <p class="ql-block">磨针井的传说讲述了净乐国太子在武当山修炼时,因意志不坚欲下山还俗。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太子问她为何要磨针,老妇人回答:“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这句话让太子领悟到坚持的力量,决定返回山中继续修炼,最终得道成仙。这个故事象征着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磨针井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建筑,源于玄天上帝在武当山修真的传说故事。殿内有玄武修真壁画,院内有两根铁杵,亭子内供奉紫气元君铁杵磨针塑像。磨针井展示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殿内有真武大帝的塑像,殿壁绘有《真武修真图》,生动描绘了传说中真武大帝的修炼过程。殿前的两根铁杵象征着老妇人所磨的铁杵,进一步强化了传说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春风亭</p> <p class="ql-block">道廉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