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遗珠——:湛江博物馆里的千年潮声

二丫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地级市——广东湛江。这里三面环海,有1556公里海岸线,巨大火山群塑造独特景观,天赐风土带来美味海鲜、甜美瓜果。</span></p> <p class="ql-block">古时曾是边境重兵之地,也是流放贬官前往海南的必经之路,各地移民融合了语言和文化扎根发展出今天特别的湛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湛江因有南方大港“湛江港”,又被称为港城。秦代为“象郡”属地,汉代属“合浦郡”,唐时属“雷州府”,近代以来更为广知的名字则是“广州湾”……直到1945年间,“湛江”作为本地地名才正式诞生。</p> <p class="ql-block">湛江为什么叫湛江?建市之初因历史上这里设置过椹川市,受唐人谢混“人有水木湛清华”启发,考虑到广州湾碧波万顷,又是广阔海洋的天然深水良港——“湛”字寓意更加深远,“氵”旁表示滨海之城,“甚”字旁有极其、超越的意思,因此改“椹”为“湛”,又将“川”改为“江”。</p> <p class="ql-block">现今遗留下来的古埠港口、民国骑楼、法式街区,历史的三重身份造就了湛江多样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湛江博物馆在湛江市赤坎区寸金公园旁,1961年建成开放,馆名“湛江博物馆”为董必武所题。</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览文物丰富,从广州湾到湛江开埠百年历史展,粤桂边区革命斗争史展,湛江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是一个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国家一级文物,如粤西木偶艺术、雷州石狗、石器、陶瓷、铜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湛江博物馆主楼是标准的前苏联斯大林式建筑风格,是“中苏友好”年代的产物。一楼介绍湛江历史,此地曾名“广州湾”,清末被法国殖民者占据(1899-1943),赤坎老街等历史建筑都是租界时代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湛江市博物馆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是了解湛江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庭院里的百年榕树垂下气根,娑婆参天,在青砖地面投下细密的网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近代史展厅用光影织就了一张沉重的网。法国殖民时期的界碑拓片泛着冷光,1898年《广州湾租界条约》的法文原件像一道尚未结痂的伤口。</p> <p class="ql-block">但泛黄照片中的赤坎老街市集仍在喧嚣,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湛江工人自制的传单上,毛笔字迹力透纸背,让人想起红土中倔强生长的剑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动容的是一组抗日时期的侨批银信。马来亚华侨用蝇头小楷写就的家书中,除了汇兑凭证,还藏着晒干的鸡蛋花花瓣。</p> <p class="ql-block">这些穿越硝烟的温柔,与旁边陈列的土制火药枪形成强烈互文,恰似雷州半岛的性格——柔软时能托起整片南海的月光,刚强时可化为刺破黑暗的礁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转至民俗展厅,空气忽然变得温热湿润。八音柜台上陈列的雷剧戏服金线犹存,绛红缎面上刺绣的浪花纹路,与渔民新娘嫁衣的蓝染布形成奇妙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当属占据整面墙的雷州石狗阵列,这些从宋代留存至今的守护神像,或蹲踞昂首,或憨态可掬,玄武岩雕琢的肌理间仍能触摸到匠人手掌的温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央的疍家船屋模型让人恍入梦境。竹篾编织的船篷下,锡制煤油灯在虚拟的月光中摇晃,仿佛听见咸水歌谣穿透薄雾传来。</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斑驳的桐油斗笠与珍珠贝纽扣,让《更路簿》中记载的星辰航路忽然变得具象——原来先民们正是戴着这样的斗笠,在浩渺南海间绘制出无形的生命航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的全息投影里,身着波斯长袍的商人正在市舶司前核对关文。玻璃展柜中的象牙算筹与铜质砝码,无声诉说着宋代湛江港繁荣的国际贸易。</p> <p class="ql-block">一组镌刻着古波斯文的银币尤其令人驻足,钱币边缘的浪花纹饰与中文字号的"隆兴通宝"相映成趣,恰似当年不同文明在雷州半岛的温柔邂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湛江博物馆灰白色的花岗岩台阶前,我忽然听见风铃的轻响。檐角悬挂的铜铃被海风唤醒,五百年前闽浙商船上的铃铛,或许也曾在湛蓝的海面上这样叮咚作响。</p> <p class="ql-block">海风送来远处货轮的汽笛,与展厅里明代海防图的浪涛声悄然重叠。那些沉睡在玻璃柜中的器物,此刻忽然在暮色中苏醒:宋瓷的冰裂仍在生长,红头船的缆绳还在紧绷,而雷州石狗守望的目光,早已穿过展厅的穹顶,投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岭南庭院式建筑,正用温润的湿气与斑驳的树影,将我的脚步引入时光的褶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