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之殇

往事如烟

<p class="ql-block">  肯德基、麦当劳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个时髦的玩艺儿,家长是怀着让孩子见识见识、改改馋的想法,将孩子领进连锁店的,尤其是年轻人,更是趋之若鹜。然,时间长了,大多数人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甚至,很多人因其增肥效果之明显,已将其归为“垃圾食品”了。</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这些西式快餐,终究代替不了正餐,尝尝鲜是可以的,或因为赶时间,或为了在店里休息方便而偶尔食之,对国人的胃肠亦无所谓。只是,如若经常食之,甚至欲罢不能,则不仅仅是胃肠问题,久之,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了。</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到当下国人之阅读习惯,据统计,现在国人年平均读书4.3本,也有人统计为0.7本,无论哪个数字是对的,比韩国的年均阅读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之时,曾经掀起过读书的热潮,那时,在公交车站,在路灯下,手捧一本书专心阅读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车上站立阅读的也是平常之事。</p> <p class="ql-block">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而时下,我所看到的却是人人都饥饿地扑在手机上,在各个场合,到处都是低头族,人们都在紧盯手中的手机或ipad。当然,大多数的人也是在浏览或阅读,只是我总是认为,大量的数字阅读总比不上书本阅读更能启迪人生,开发心智、增强欣赏及审美能力。</p> <p class="ql-block">  尽管数字阅读已经或终究要改变我们的时代。然,我个人认为,就目前而然,数字阅读就好像肯德基之类的速食,偶尔为之是可以的,如若当作大餐,久之,则未免伤胃。尤其是现在的微信、微薄等媒介,信息量很大,且非常及时,也有好多文化大餐及各类上乘之作,但也良莠不齐,负面、消极的,造谣惑众以博眼球的东西也比比皆是。即使是好的东西,比如一些心灵鸡汤,确有开胃之效,大多数人都很适用,可是如果人们仅仅满足于此,迷恋于此,就像用肯德基代替了传统的大餐,虽然不能误人,但却难免误己!毕竟,心灵鸡汤代替不了系统的知识,数字阅读的浏览式的碎片化的浅阅读,也代替不了传统的系统的研究式的深阅读。</p>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这也许真的不是危言耸听,真心希望我们的阅读能根植于图书馆这深厚的土壤,捧起哪些笨拙的大部头,不为心灵鸡汤之类速食所殇。(于2016年5月13日午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