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中的“花仙子”---彩鹬

LG

彩鹬是鸻形目彩鹬科彩鹬属的一种小型涉禽,也称花田凫、画眉鹬。这位湿地中的“花仙子”,以其艳丽的羽毛和优雅的体态,赢得了“水凤凰”的美誉,受到众多摄鸟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彩鹬体型娇小,体长约24-28厘米,拥有一双修长的腿和细长的喙,非常适合在湿地中觅食。雄鸟头具淡黄色中央纹。眼周黄色,并向后延伸成一柄状带。背具白色横斑,两侧具黄色纵带。胸侧至背有一白色宽带。雌鸟喉和前颈粟色。眼周和向后延伸的白色柄状带。 一般来说,通常鸟类的雄鸟比雌鸟羽色更艳丽漂亮,但彩鹬是特例,雌性不仅更漂亮,而且更高大,体重更重,彩鹬实行一雌多雄制。 彩鹬是典型的湿地鸟类,喜欢栖息在沼泽、稻田、池塘等淡水湿地环境中。它们需要茂密的水生植物作为隐蔽场所,同时也需要开阔的水域进行觅食。 彩鹬性格机警,行动敏捷,常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彩鹬是典型的杂食性湿地鸟类,其食谱随着栖息地的资源变化而灵活调整。它们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蠕虫以及小鱼等。它们利用细长而微微下弯的喙,在浅水淤泥或湿泥中“扫探”或快速啄取猎物,捕食效率极高。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它们也会摄取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或藻类补充营养。 彩鹬的繁殖期通常在5-7月。与其他鸟类不同,彩鹬实行“一妻多夫”制,雌鸟负责产卵,而雄鸟则负责孵卵和育雏。雌鸟会在水草丛中筑巢,每窝产卵4-6枚。雏鸟为早成鸟,出生后不久就能跟随亲鸟活动。 彩鹬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在中国,彩鹬为夏候鸟,夏季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繁殖,秋季迁徙至华南和东南亚越冬。 由于湿地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彩鹬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彩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为无危(LC)物种,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4年12月摄于广东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