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咱少年出征日

立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月一号,极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我们这批古稀开外,曾经是所谓的“老三届”来说,这一天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五十六年前的这天,青少年的我们在复课无期,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只能扛起支农箱,登上铁驳船,义无反顾的踏上征程,懵懵懂懂的走进了广阔天地,一待就是十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此每年的3月1日即成了我们这批难兄难弟难姊难妹的节日,只要活着的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有所牵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今年的马山农家乐相聚,其实元旦前群主已在老友中广泛征求意见,取得共识后再落实进行。说来也有趣,这段时间应该是春暖乍寒润物细无声的初春,可我们的三天太湖边之旅却是在初夏的气温中度过。无形中给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增添了活力,身上轻松了,说话也有劲了。再次体验到年轻时的集体生活,似乎青春又回来了,想来也是老天爷的有意安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近几年,农家乐可谓是遍地开花,特别是有山有水的农村更受人欢迎,这其实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创新。这次活动地点离太湖边的“龙头渚”较近,除了吃好住好,承包老板还特意安排中巴车把老友们集体送往马山半岛的最远处,重新整修过的环湖道路景点使人眼前一亮,爷爷奶奶们穿红戴绿漫步其间,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开阔的水面,听着熟悉的拍岸涛声,大家好像重又享受到了儿时远足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聚会中立兄动足了脑筋,非但吃、住、行安排妥帖,还利用饭后的休息时间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亲自科普了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知识,以及服药的注意事项等。想当年农场在一起务农时,就耳闻他靠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自学成才。凭三指为周围女同志搭脉便知有“喜”无“喜”,配三味草药便能为你去火败毒,惊得当地老农们一愣一愣的。连一贯武断的“大炮”连长有排解不了的疑难时,也会手指河西的草屋说去找小胡解决。后来无师自通的他还成了正式的连队兽医,白大褂左上口袋的手术刀至今在旧照片上还能找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节课有咱中学里的老班长,他具有五十几年的医生职业生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平时老友们碰到啥身体不适第一时间总会想起他,大毅兄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谈看法提建议,使大家少走弯路并用专业知识进行科普。这次的讲解更是深入浅出,让老友们记住眼、耳、鼻、口这五官零部件的重要性,它能充分体现我们老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器官。为了使它们延缓衰老,怎样爱惜,科学养护,大家受益匪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接着有老年大学中医班班长汉兴兄开讲,他用朴素的语言,精准指出身体各部的几百个穴位及经络走向,言传身教,并用小妙招对平时大家的常见疼痛等小毛病进行按穴指导,有些真能立竿见影,结束后老友们还意犹未尽。</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每次聚会康正的戏曲也是专项之一,他那天生的好嗓子,及油腔滑调拿捏得当的苏北小调和脸部的表情包,总会引起众友的跟唱捧场!几次想问老顾一直忘却,在这里俺想把小时候熟记的一段小调写上让你辨识:小黑子妈妈不要哭,儿去当兵你享福,早吃鱼来晚吃肉,黄包车子拖军属!这大概是新中国前后老解放区送当兵时的一段快板,你定能把他来演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次活动我们也融入到了高科技中,不少同学老友身体有恙及家中琐事耽搁了相聚,只能在当天纷纷来电来微信,常熟的洪发兄利用微信发来了贺文,南京的志刚兄用视频直接对话在饭桌上,思念之情跃然屏幕。线上线下尽显异姓兄弟姐妹之情,每年的三月一号纪念活动就是一杯醇香美酒,使大家醉美在夕阳余辉的时光里,但愿人常在,友谊长存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