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 字: 苗苗</b></p><p class="ql-block"><b>演 奏: 海风</b></p><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 《当兵的人》</b></p><p class="ql-block"><b>图 片: 自拍/ 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月5日,这个日子对老伴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即是学习雷锋纪念日,也是老伴的生日,更巧的是,老伴曾经在雷锋团当过兵,每当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五十多年前在部队的一些往事就浮现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0 年底,沈阳军区在成都中学里招收了一批学生兵,那天招兵的到学校时,他们正在排练红色娘子军的小刀舞呢,没想到招兵的部队竟然是雷锋曾经战斗过的部队,大家心中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批学生兵来到雷锋部队后,感受到了部队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团展览馆挂满了雷锋生前的照片和英雄事迹的记载,营房内战友们互相流传着雷锋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那里,这些十六、七岁傑骜不驯的青涩少年对雷锋精神有了更真切的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来到部队后不久,雷锋团就奔赴老挝参加了援老抗美作战任务,长达两年的援外使他们成长为意志坚强的战士。部队入老挝后虽然工作任务繁重艰险,但部队所到之处仍然不忘记传𠄘和发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精神,坚持为当地老百姓做好事。他们义务为群众理发、免费治病,为搶救村民积极献血。帮助修建民屋、民桥,为村民打井。在施工路两旁修建“友谊亭”,摆放画报、开水和药品,供过往群众观看和使用,在平凡的小事中处处彰显着雷锋精神的无私奉献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雷锋团官兵不惧困难和危险,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从1971 年3 月至1973 年4 月两年时间里,克服重重困难,与兄弟部队共同完成了修建7 条公路共计800 多公里的艰巨任务,受到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多次通报表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部队回国后,沈阳军区将雷锋团换防到吉林省集安县。每年的学习雷锋纪念日,部队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到敬老院中关爱孤寡老人,为他们打扫房间,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走向田间地头,开展义务劳动,帮助老乡收割庄稼;来到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雷锋叔叔的故事;深入厂矿企业,举办讲座,宣传雷锋精神,倡导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从这些活动中看到了老百姓对雷锋的敬重和爱戴,深刻地体会到雷锋精神对弘扬社会文明、社会风气的时代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锋团历年来承载着宣传雷锋的历史使命和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团宣传队成立多年,不负众望,聚集了一群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和妙笔生花的创作人才,大家怀揣着对英雄的崇敬与热爱,以独特的方式诠释和传播着雷锋精神。他们自编自演,经常下连队,深入偏远乡村、校园、厂矿,把精心编排的歌舞、小品、话剧等节目,生动地展现着雷锋的生平事迹和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让雷锋又“活”在了大家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宣传队中有位成都籍的战友表演力极强,他扮演的雷锋真是惟妙惟肖,逼真地演绎出雷锋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从帮助战友洗衣服到雨中送老奶奶回家;从为工地义务劳动到深夜刻苦学习,每一个细节都刻画的入木三分。台下的观众常常被深深打动,不少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宣传中,雷锋精神如春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提高雷锋团宣传队的专业水平,他们经常到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去学习取经,经歌舞团老师推荐联系,部队于1973 年秋抽调了5名队员分别去拜师学习,有3名队员去另外的地方学习表演,老伴和一位战友来到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宝清县黑龙江建设兵团的853 农场,拜见了一位由苏联专家曾在中央乐团培训的十七名国家级乐队指挥之一的王永玲老师,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在这个农场。四十多岁的年龄,微胖的身材,巳看不见当年的风采,但看到解放军上门来拜他为师,请他授课时,他高兴和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王老师非常认真敬业,每天乐此不疲、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着知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但已经初步学完了德国该丘斯的和声学、作曲法、对位法以及音乐的构成等理论课程。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记录了整整几大本笔记,满载而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专业乐理知识与舞台表演艺术的学习,为部队节目的编排和创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宣传队的表演也更上了一层楼。一首首原创歌曲的诞生,将雷锋的故事与精神融入动人的旋律;精准的动作,富有层次的台词,将雷锋的形象和事迹演绎得更加生动逼真。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将雷锋精神传递给连队战士和群众。记得有次老伴下连队时正遇团里进行学习雷锋歌咏比赛,当时就小试牛刀为所在连队参赛歌曲进行了和声配器,结果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至今战友冯教授还常常津津乐道地说起此事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年的3 月5日雷锋团的成都战友都要组织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战友们相聚一起,他们回想着在部队的日子,谈论着学习雷锋的感想。虽然大家已离开部队多年了,但雷锋精神早巳融入到这批老兵的血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将在血脉中延续,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