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箭镇(Arrowtown)位于新西兰皇后镇东北21公里处,箭镇坐落于箭河畔,这里曾经是热闹的淘金地,在箭河边仍保存着中国淘金工遗址。</p><p class="ql-block">漫步在箭河(Arrow River)边, 追忆当年数千名中国矿工生活过的地方――河边他们居住的简陋小村庄。</p> <p class="ql-block">1862年,威廉·福克斯在箭河(Arrow River)边发现了黄金,吸引了大量淘金者前往箭镇。从1866年开始,约8000名来自中国广东的劳工被当做猪仔贩卖到“新金山”加入淘金行列,并在小镇附近的樱桃谷建立了华人村。这些华工大多孤身在外,为赚取微薄薪金养家辛勤劳作,他们吃苦耐劳,依靠宗族和籍贯的纽带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华工创造了箭镇40%的黄金产量,获得的报酬却很少很少。早期华工在箭镇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们住在简陋的石屋中,过着清贫而寂寞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时华人开的“亚林商店”。1986年,这座建筑被修复,成为19世纪南部淘金时代留下的唯一一家商店。</p> <p class="ql-block">华工建造的低矮而坚固、简陋的房子,小到转身都困难,这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仿佛能听到当年淘金人的叹息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遗址村的历史解说板,述说着当年的华工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艰辛的在异国他乡,用粗糙的砖瓦一点点搭起仅容一人的昏暗的小屋;春节时他们聚集在亚林杂货铺,贴上写满美好祝愿的春联,期盼着美好生活;开垦农耕地,建起小菜园,种植果树;利用山坡的片岩露岩层修建仓库…</p><p class="ql-block">在遗址村的历史解说板上,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中国淘金工们:他们是多么渴望美好生活,人在异乡,处于陌生脸庞,语言和风俗环境中,什么都无法吓倒他们。</p> <p class="ql-block">在小镇的中心,有一处中国淘金工博物馆(时间来不及未能入内参观)。院内摆放着些当年简单的淘金工具,还有年轻人做着淘金体验。</p> <p class="ql-block">华人矿工在箭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参与了淘金工作,还逐渐从事农业、建筑和运输等行业。特别是在奥塔哥和坎特伯雷地区,华人开垦了大量荒地,改良土壤从事农业种植,特别是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几乎垄断了这里的蔬菜和水果供应。</p><p class="ql-block">他们极大的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了财富,赢得当地人尊重。</p> <p class="ql-block">街中店铺前淘金工塑像。</p> <p class="ql-block">中国淘金工当年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南洋,尽管他们辛勤劳动为箭镇为住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却仍遭受了欧洲人的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受阻挠受盘剥。</p><p class="ql-block">二〇〇二年初,新西兰政府为历史上对早期华人定居者实行法律歧视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次年,新西兰保护署把改善箭镇华人聚居区作为民族和解进程的一部分,以承认“最初华裔新西兰人的独特身份、历史和勇气”。</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箭镇逐渐从淘金热中恢复过来,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小镇。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新西兰政府在1983年对华工定居点进行了重建,仿建了21座建筑,包括商店、宿舍等,再现了中国矿工在100多年前的生存状态。此外,箭镇还通过保留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今天祖国繁荣昌盛,在海外的华人以祖国为荣,以是中国人为傲!在住在国传播中国文明文化,传递友谊,为住在国经济建设发展努力奋斗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