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梅‖遥看瀑布挂前川(散记)

习文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习文</span>美篇号:3794025</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前卫报人·第6624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散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遥看瀑布挂前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月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使庐山名扬千古,享誉天下。我很早就有登庐山的强烈愿望,但一直未能成行,直到后来争取到了一个去庐山休养的指标,才使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南接滕王阁,西靠井冈山。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由于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庐山的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因而也是全国少有的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  庐山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厚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早在东晋时期,陶渊明就隐居在庐山脚下,写下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传世名作。李白曾多次游览庐山,留下了《望庐山瀑布》《庐山谣》等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居易登庐山也写下了《大林寺桃花》的千古绝唱。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游览庐山,写下了《题西林壁》《庐山烟雨》等旷世名作。庐山还是佛教和道教圣地。东晋时期,慧远大师在庐山创建了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的发源之地。</p> <p class="ql-block">  庐山不仅是一座文化名山,也是一座历史名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庐山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蒋介石曾在此召开多次重要会议,进行抗战的酝酿和决断。1946年,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和平谈判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庐山也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都在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我上庐山时正值金秋十月的季节。站在庐山脚下举首眺望,只见树叶微黄,群峰如黛,直插云霄。山腰以上尽没在乳白色的云雾里,仿佛一幅巨大精美的水墨画挂在眼前。山脚下的石板路蜿蜒向上,消失在云雾深处,像一条通天的阶梯。山风掠过竹林,沙沙作响,带来几分凉意。远处的瀑布声隐隐约约,似有若无,像是大山的呼吸。几只山雀掠过天际,转瞬没入苍茫之中。此刻的庐山,宛如一位披着轻纱的仙子,既在眼前,又似遥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上登山的巴士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而上。车窗外的景色如走马灯般变换,时而峭壁千仞,时而深谷幽邃。转弯处,车身几乎贴着悬崖边缘,向下望去,云雾缭绕,深不见底。随着海拔升高,云雾渐浓。巴士穿行其间,仿佛驶入了云端。偶尔一阵山风拂过,云雾散开片刻,露出远处若隐若现的峰峦,转眼又被云雾吞没。这变幻莫测的景象,让人恍若置身仙境。车至半山,忽见一道阳光穿透云层,将山间的雾气染成金色。远处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蓬莱仙岛。这一刻,方才明白古人为何将庐山比作“天上人间”了。</p> <p class="ql-block">  车子经过“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惊险行驶,终于达到了海拔1164米的牯岭镇。牯岭镇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倘卧在庐山之巅。路旁的梧桐树沙沙作响,叶片上凝结的水珠不时滴落,像是诉说着它的不尽过往。</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看到的不仅是缭绕的云雾,更是一个避暑天堂的雏形。这位精明的英国人用极低的价格租下了这片山地,开始打造他的“夏日乐园”。于是,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庐山之巅勾勒出一幅异域风情的画卷。这片别墅群共有636栋、体现了16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之美,成为庐山之巅最重要的风景之一。我们就下榻在这片别墅群中的一家疗养院里,使之有了更好欣赏庐山风光的时间和条件。</p> <p class="ql-block">  庐山上的景点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庐了。美庐处在庐山牯岭东谷,前临长冲河,背倚大月山,是一座掩隐在绿荫深处的券廓式别墅。始建于1903年,原是英国传教士的避暑之所。整个建筑设计精美,布局严谨,中西合璧,温馨怡人,分上下两层,面积达900多平米。该建筑后由英国人巴莉女士将其赠送给宋美龄。从此这栋别墅与中国近代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它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与宋美龄多次、长期在此生活居住,并在这里进行了很多重大的政治性活动,承载和经历了无数的历史云烟。如今,这栋青石垒砌的建筑,墙体爬满了常春藤,深绿色的木窗棂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屋顶的烟囱依旧挺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庭院里,几株老梅树虬枝盘曲,暗香浮动,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诗意。现在,那些风云人物早已远去,唯有这座建筑依旧静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这座建筑,已然成为庐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  到了庐山,我最想去看的就是仙人洞。对仙人洞的了解,最初还是源于伟人的诗:“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以及曾经的另一位大领导的词:“仙人洞天开石窦,一滴泉地辟清秋。绿荫深处隐红楼,踏白云天外走,望长江天际流,这神仙到处有。”所以,到庐山后,当日即去看了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  此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我们沿着石阶蜿蜒而上,转过一道弯,忽见山壁上豁然洞开,这便是仙人洞了。洞口为一圆形石门,门上方正中镌刻着“仙人洞”三个大字, 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洞深14米,宽10米,高近10米。洞内钟乳石倒悬,如仙人须发,在昏暗中泛着莹莹微光。石壁上水珠滴落,叮咚作响,恍若仙乐。最神奇的是洞中有一泓清泉,终年不涸,相传吕洞宾曾在此饮泉悟道,直至修炼成仙。泉水清冽甘甜,捧一掬入口,顿觉神清气爽。历代文人墨客多会于此,或题诗,或作画,留下大量遗迹。洞中石壁上,至今历代题刻仍斑驳可见。细细辨认,有吕洞宾题写的“福地洞天”, 朱熹手书的“第一山”等等。从而为这个洞增添了极其厚重的文化色彩。近代亦有不少大人物,如伟人、林总、郭沫若、康生、蒋介石、宋美龄等,也都曾观赏过此洞,并留下了很有价值的诗篇或图片,如今,他们无论是非成败,都早已作古,只剩下历史的记忆和沧桑。站在洞前,此时正山风拂面,松涛阵阵,远处云海苍茫,暮色渐起。此情此景,令人顿生了超然物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回到住处,结合一天来登山观景的感想,随即写就了《临江仙·庐山》一词,以抒发到达庐山的别样心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虎踞楚天彭蠹涌,浔阳九曲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葱茏山色跃极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气凉云雾重,倚杖感涛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芦湖东林佛光圣,书香狂瀑花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仙人洞里众仙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间多少事,都在秀庐中。</span></p> <p class="ql-block">  庐山最雄奇的山峰要数五老峰了。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海拔1436米,历来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特别是李白写下了“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的千古绝句后,五老峰一直是人们去庐山必看的重要景观。在疗养院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引导下,我们乘车来到观赏五老峰的最佳地点——含鄱口。放目远瞩,只见五老峰巍然矗立,高擎云端,峻险致秀。峰顶时而被云雾遮掩,时而又露出峥嵘,最高者似一位智者凝神静思;次高峰则如一位老者微微颔首,似在倾听山间的风声与鸟鸣。山腰间,松柏苍翠,点缀其间,与云雾相映成趣。五老峰之所以叫五老峰,是因为五座山峰犹如五位白发苍颜的老者席地而坐,静观人间风云。五老峰还被称为五位天尊,分别是青灵始老天尊、浩灵素老天尊、一灵玄老天尊、丹灵真老天尊、黄灵元老天尊。这些天尊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共同佑护庐山的繁盛与平安。五老峰还是文化之峰。除了李白多次登临并写下《登庐山五老峰》的绝句外。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多会于此。宋代朱熹曾在此讲学,留下“五老峰前白鹿洞”的佳话。明代王阳明曾在此悟道,徐霞客亦曾登临考察。五老峰上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株古树,都仿佛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看到五老峰的高耸险峻和厚重文化,也激发了自己来自内心的浓浓诗情,故也写出了《望庐山五老峰》的诗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匡庐胜景有奇峰,眺望东南五老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绝壁危岩通碧落,苍松翠幕蔽江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晨曦普照岚霏起,暮霭斜辉彩练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各路天尊施美意,诗仙登顶永留名。</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五老峰往回返时,很远就看到一片花海,这便是有名的花径了。花径位于庐山牯岭街西南两公里处,是著名的赏花胜地。传说,此花径是由白居易当年在江州任司马时辟建的一条蜿蜒小径,名曰“花径”。径虽不长,却是庐山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庐山第一径”。它不仅是连接山间景致与牯岭文化的纽带,更是文人墨客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进入花径大门,门正上方据说是白居易手书的“花径”两字,门两侧有一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花径两旁,古木参天,繁花似锦。从花径往前走即进入了花径公园,公园内有花径亭、洗耳泉、如琴湖、白居易草堂陈列室等等。</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日里,杜鹃花开,如火如荼;夏日里,绿荫蔽日,清凉宜人;秋日里,红叶满径,如诗如画;冬日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白居易曾在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咏桃花诗,此诗流传千古,成为花径的文化符号。此后,历代文人纷至沓来,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皆曾驻足于此,留下很多的诗篇、墨宝,尤其南宋大书法家赵孟頫曾在此手书了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使花径公园里的白居易草堂大为增色。</p> <p class="ql-block">  庐山啊庐山!您真的是一座秀美的山、历史的山、文化的山、政治的山。应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加珍惜和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我们要像庐山一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追求更高的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5日写于泉城济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诸君美友,您去过庐山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