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山市三水区,原来是三水县。自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三水正式设县起,河口一直是县治所在地。1949年后,城市发展,三水县城才逐渐迁移到现在的西南。</p><p class="ql-block">河口地处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处,因此叫“三水”,其地理位置优越,曾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被誉为“小广州”。如今,河口成为三水区河口镇,老城区仍保留了一些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百年火车站。</p><p class="ql-block">佛山三水百年火车站,即三水河口火车站,是广东省现存最早的火车站之一,也是广东第一条铁路——广三铁路的终点站。它始建于1898年,历时5年建成,于1903年正式通车。广三铁路全长48.9公里,连接广州石围塘和三水河口,一头连着广州和佛山两大商业城市,另一头通过西江和北江航运连接粤西、粤北地区。这种“水铁联运”模式使三水河口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客运量一度占广东铁路客运人数的一半以上。</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方式的多样化,三水河口火车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这座百年火车站已变身为“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公园内保留了部分铁轨、火车头和车厢,并建成了广三铁路历史展览馆,展示大量与铁路发展相关的实物和微缩模型。</p> <p class="ql-block">正在维修的百年海关。</p><p class="ql-block">佛山三水的百年海关大楼是广东现存最古老的海关大楼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开放广东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此设领事馆和海关。三水海关大楼于1909年开始兴建,1910年竣工。</p><p class="ql-block">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成立后,管辖三水本土的河口和西南两个口岸,还负责管理江门、甘竹、肇庆和德庆4个口岸,成为沟通广州与粤北、粤西及中国西南的重要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百年邮局。</p><p class="ql-block">三水的邮政事业可以追溯到明代建县时设立的驿站。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三水大清邮政官局正式开办,成为佛山第一家邮局,也是当时广东四个邮政总局之一。1920年,邮局迁入位于河口老城的二层小楼,即现在的百年邮局。</p><p class="ql-block">江水邮政局曾有着辉煌历史。1899年至1905年间,三水邮政局为总局级别,管辖范围远至北江上游的韶州(今韶关)以及西江的广西沿西、北两江邮局。当时的邮政服务已逐步通达海内外,甚至澳门与三水之间的明信片最快可在一天内送达。在当时,三水的邮政速度非常高效,信件早上7点由汽艇运离三水,下午2点即可到达广州。</p> <p class="ql-block">厘金局(税务局)。</p> <p class="ql-block">半江桥。</p><p class="ql-block">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过河桥梁,而是一座桥形码头,由岸上通向江中心。</span>钢筋混凝土结构,长237.5米,宽3.8米,共有48个桥墩。</p><p class="ql-block">这座桥始建于1936年,由时任国民政府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拨款20万元修建,原计划作为军运之用,但因抗日战争爆发,河口失陷,最终转为民用。此外,民间还流传着余汉谋为方便母亲乘船到河口转车去广州而建桥的说法,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孝母桥”或“顺母桥”。</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随着三水县重心转移,半江桥逐渐没落,到上世纪80年代,码头不再有船停靠。</p> <p class="ql-block">河口码头。</p> <p class="ql-block">如今,河口老城区正在进行改造,成为当地“怀古撫今”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