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镇江醋博馆文化

神舟一号

<p class="ql-block">制作:程济威</p> <p class="ql-block">  在镇江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有栋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大楼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白色墙壁与木质结构的结合,宛如一位古朴典雅的佳人静静伫立。大楼上方悬挂着的红色牌匾,“恒顺”两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便是镇江醋博馆所在之处。</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温润的冬日,空气中还残留着几分秋日的余韵,扬州市政协之友社一行在社长杨明荣、副社长卜宇的带领下由镇江市政协领导陪同走进了镇江醋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镇江,这座依水而兴的城市,因醋而多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而那座博物馆,宛如一把钥匙,将为我们打开醋文化的神秘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极具年代感的老厂门,它静静伫立在那里,斑驳的漆面、古朴的砖石,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跨过高高的门槛,仿佛一脚迈进了时光隧道,过去的岁月在眼前徐徐铺展。醋史馆里,墙壁上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陈列柜中一件件古老的酿造器具,都在讲述着中华民族食醋的悠久历史。从最初醋的雏形出现,到如今品类繁多的醋制品,三千多年的时光里,醋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老作坊,浓郁的醋香扑鼻而来,那是一种酸中带甜、醇厚悠长的气息,瞬间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巨大的陶缸整齐排列,像是沉默的卫士,守护着这古老的酿造技艺。竹匾里,发酵的糯米散发着生机,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蜕变成为香醋的奇妙过程。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醋起源的动人传说:杜康之子黑塔,偶然间在二十一日酉时酿出了一种奇妙的酸香液体,从此,醋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个传说,为香醋的诞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让我们对这小小的醋瓶充满了敬畏。</p> <p class="ql-block">  在醋博馆的一个展示区,我们聚集在一个房间内。房间里摆满了黑色的大醋缸,人们围在醋缸周围交谈或观察。一位女士正在进行解说工作,她戴着眼镜,穿着黑衣白裤蓝鞋。她的话语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了解镇江醋的大门。人们认真地听着,不时与周围的人交流讨论,那氛围就像是一场关于镇江醋文化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原来,镇江香醋的诞生与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长江与大运河在此交汇,带来了清澈甘甜的水源,滋养着每一粒饱满的糯米,这些糯米便是香醋酿造的灵魂原料。而那独特的酿造工艺,更是代代相传的瑰宝。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遵循传统固态分层发酵法,每一步都严谨细致。在漫长的酿造过程中,炒米色工艺为香醋赋予了独特的色泽与醇厚的风味。经过四十多道工序、七十多个日夜的精心酝酿,再加上至少半年的陈酿,香醋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香醇。</p> <p class="ql-block">  在醋博馆的成品展览厅里,杨明荣社长、卜宇副社长、朱建国秘书长、曹良福主任专注地盯着展柜里的展品细看。他们没有说话交流,只是静静地欣赏着。面前的展品,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我们被展品所吸引,沉浸在镇江醋文化的海洋里,享受着这一宁静而美好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文化学者韦明铧先生站在一排醋坛子前面。他面带微笑,那笑容里满是对镇江醋文化的喜爱。这些醋坛子,承载着镇江醋的历史与传承。韦老师是最善于讲故事的大家,著作等身。他站在那里,在想着与这些醋坛子有着一种特殊联系的故事,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诉说着往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醋汇聚一堂,宛如一场醋的盛宴。这里,除了我们熟悉的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还有来自异国他乡的果醋、米醋,它们形态各异、包装多样,展示着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特色。从传统的古朴包装到现代的时尚设计,醋不仅在口味上不断创新,在外观上也紧跟时代潮流,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过程中,杨明荣社长与卜宇副社长兴致勃勃地与大家讨论着醋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他们指出,醋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地域的特色,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我爱听杨主席讲解,他对文化的见解总是鞭辟入里,使我深受启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各自对醋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p> <p class="ql-block">  一江之隔的扬州,有着三河四美的酱菜、虾籽酱油,这些酱品同样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没有像镇江醋那样走得遥远。这个差距,引发了参观者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陈明山主任、阮家祥主委、韦明铧老师站在巨大的青色花瓶雕塑前面合影留念。那青色花瓶雕塑,宛如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他们站在那里,笑容满面,仿佛是在纪念这一美好的时刻。这花瓶雕塑与醋博馆的文化相得益彰,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  同行参观的还有,朱加强、赵永华、杨哲、沈红云、陈云观、徐 跃、周国生、董 雷、程济威以及老干部处孙克美处长,行政处季恒梅、钱恒辉。</p><p class="ql-block"> 在此向自始至终陪同参观的镇江市政协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