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双新”促转型,聚智共研启新程——化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监测分析会暨“双新”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侧记

化州市第六中学

<p class="ql-block">勤于实践,方能磨砺课堂;深度探讨,方能柳暗花明。为贯彻落实国家“新课标、新教材”改革要求,深化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实践,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中考复习备考质量,2025年3月3日上午,由化州市教育局主办的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学科分析会暨“双新”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在化州市第六中学阶梯教室举行,全市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中考复习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p> 议程一:观摩示范课,启迪教学新思路 <p class="ql-block">化州市第六中学梁土英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中考备考一轮复习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梁老师通过关联地方文化,设置“吴川飘色”“潮汕英歌舞走进化州步行街闹元宵”的本土情境,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考点知识,并结合中考真题进行训练;同时,梁老师还注重理论到实践,创设推广化州特色文化的“互联网+非遗”短视频制作任务,将知识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充分体现了“公共参与”素养,做到了素养落地,达成了知行合一。</p> 议程二:点评示范课,碰撞教学新火花 <p class="ql-block">在正式进行示范课点评前,化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车龙辉对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寄语发言,他鼓励各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升自身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用AI赋能政治教学,助力学生成才。</p> <p class="ql-block">知他山之高,思己水之浅。在示范课正式点评环节,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的邓晓清老师、化州市第一中学的刘斌老师和中垌中学的陈水萍老师从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素材资源挖掘和答题技巧等角度,对示范课进行点评,既指出了梁老师示范课的优点,也分享了自身的教学建议。接着,教研员李佩锶对示范课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轮复习应该怎么上”的问题探讨。她建议一线教师应落实一轮复习的重点,思考应通过何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以及注重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底层逻辑的教学思考。教研员的点评让在场每一位教师都深受启发,对如何上好一轮复习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议程三:分享备考经验,优化复习备考策略 <p class="ql-block">青爱中学的黄宏颖老师、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的邓晓清老师、化州市第二中学的叶清丽老师和新安一中的李红涛老师都热心分享了自身学校的复习备考策略。其中,黄宏颖老师提到注重因材施教,建立个性化教学备考策略;邓晓清老师提到,在复习备考时,需注重集体备课效率,提高议题情境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叶清丽老师注重细教精学,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利用专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李红涛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考点,让学生自建一本“抖音趣事押题本”,促进学生知识联系能力的提升。教研员李佩锶总结分析了各所学校复习备考经验的共性,引导大家积极去寻找“大同小异”之中的“异”,找出差距,细抓细做。</p> 议程四:探讨解决路径,助力课堂教学转型 <p class="ql-block">教研员李佩锶以《教考衔接下的“双新”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通过对比分析初中各年级期末监测数据,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一是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比例大;二是教材与中考衔接不足,教师对教材的核心知识点、中考常考点和难点把握不清;三是备考意识薄弱,初一初二教师缺乏中考研究,备课组缺乏服务中考的统筹措施,科组缺乏三年整体规划与考后试题分析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针对现存问题,教研员李佩锶探讨了三个解决路径:一是教学问题与策略。针对学生“知识点熟但得分低”的现象,强调答题结构化思维,需将设问与情境材料深度分析,避免答案堆砌;课堂教学需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导向”,倡导真实情境融入、深度思维培养(如议题式教学、大单元整合),实现“学为中心”的转型。二是测试与复习优化。遵循“无情境不成题”原则,以组卷替代套卷,强化高频考点系统训练(抽背、默写等);提倡“学考→教”路径,推动“知识问题化→情境化→活动化”的序列设计,并提前将中考真题演练融入日常教学。三是团队协作与资源建设。学科组需统筹三年教学计划,分工明确,依托数据分析精准补漏;建立校本资源库,推动真题分类研究、易错题滚动复习,通过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教研员传达“眼里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心中有家国”的教育理念,希望全体教师强化学科育人价值,践行知行合一,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次讲座推动了“知识→素养”的课堂转型,构建“监测—分析—改进”闭环,助力提升学科育人实效。</p> <p class="ql-block">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此次研讨会,通过复习课展示、示范课点评、备考经验分享和教研讲座等环节,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同时也深化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实践,推动了全市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p> <p class="ql-block">图片:李冬梅、曾燕琼、董佩汶</p><p class="ql-block">文字:董佩汶</p><p class="ql-block">编辑:欧利汉</p><p class="ql-block">审核:车龙辉、朱和辉</p><p class="ql-block">审定:彭福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