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1. 白带长角天牛,(昆虫)

曾汉龙

<p class="ql-block">白带长角天牛是一种昆虫,其营养价值和功效如下:</p><p class="ql-block">营养价值</p><p class="ql-block">蛋白质:白带长角天牛富含蛋白质,是其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长、修复和维护身体组织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脂肪:天牛体内含有一定量的脂肪,脂肪是高能量的营养物质,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并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p><p class="ql-block">矿物质:白带长角天牛还含有一些矿物质,如钙、铁、锌等,这些矿物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功效</p><p class="ql-block">药用价值:在传统医学中,天牛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跌打瘀肿、疔疮肿毒等症状。</p><p class="ql-block">食用价值:在一些地区,天牛被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其可以被烤、炸或煮食,口感鲜美。</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白带长角天牛是一种野生昆虫,其体内可能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因此在食用或药用时需要谨慎选择,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p> <p class="ql-block"><b>一,白带长角天牛的生物学特征如下:</b></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成虫:体长12-21毫米,体宽4-8毫米。体黑色,被灰色绒毛,并杂有许多不规则的白色或淡黄色毛斑。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对白色或淡黄色毛斑,小盾片被白毛。鞘翅上有许多白色或淡黄色毛斑,排列成不规则的纵行。触角细长,超过体长的两倍,基部数节黑色,其余各节灰白色。</p><p class="ql-block">卵: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乳白色。</p><p class="ql-block">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体宽约5毫米,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有一黄褐色“凸”字形斑纹。</p><p class="ql-block">蛹:体长约15毫米,宽约5毫米,乳白色,复眼黑色。</p><p class="ql-block">生活史</p><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阿尔山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5月中旬后幼虫开始化蛹,蛹期约为45天。6月上旬始见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大约13天后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一般在8点至18点,单次交配时间平均约为18秒,成虫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7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盛发期。雌成虫在树皮裂缝内产卵,卵期7-11天,幼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中旬孵化,孵化盛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至9月上旬越冬。每头雌虫产卵量为13-45粒,平均32粒,卵孵化率仅为37.8%。</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食性:仅危害落叶松的韧皮部。</p><p class="ql-block">活动规律:成虫白天活动,有趋光性。</p><p class="ql-block">产卵习性:雌虫在树皮裂缝内产卵,产卵后产生分泌物,产卵器变长并伴有颜色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b>二,白带长角天牛的形态特征如下:</b></p><p class="ql-block">成虫</p><p class="ql-block">体型:体长12-21毫米,体宽4-8毫米,体黑色,被覆淡灰色绒毛,并杂有许多黑色长竖毛。</p><p class="ql-block">头部:头具细密刻点,被覆浓密的淡灰色绒毛,触角细长,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3倍,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倍。</p><p class="ql-block">胸部:前胸背板具细密刻点,被覆浓密的淡灰色绒毛,两侧具明显的瘤状突起。小盾片三角形,被覆浓密的淡灰色绒毛。鞘翅具细密刻点,被覆浓密的淡灰色绒毛,基部具一白色横带,中部具一白色斜带,端部具一白色横带。</p><p class="ql-block">腹部:腹面被覆浓密的淡灰色绒毛,各节腹板具细密刻点。</p><p class="ql-block">幼虫</p><p class="ql-block">体型:老熟幼虫体长30-40毫米,体宽5-6毫米,体乳白色,头部黄褐色。</p><p class="ql-block">头部:头具细密刻点,上颚发达,黑色。</p><p class="ql-block">胸部:前胸背板具细密刻点,具一黄褐色“凸”字形斑纹。</p><p class="ql-block">腹部:各节腹板具细密刻点,具一黄褐色横带。</p><p class="ql-block">蛹</p><p class="ql-block">体型:体长15-20毫米,体宽5-6毫米,体乳白色,头部黄褐色。</p><p class="ql-block">头部:头具细密刻点,上颚发达,黑色。</p><p class="ql-block">胸部:前胸背板具细密刻点,具一黄褐色“凸”字形斑纹。</p><p class="ql-block">腹部:各节腹板具细密刻点,具一黄褐色横带。</p> <p class="ql-block"><b>三,白带长角天牛的入侵机制与多元入侵之谜:</b></p><p class="ql-block">白带长角天牛的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白带长角天牛属于天牛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以及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家。它主要危害杨、柳、榆、桑等多种树木,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p><p class="ql-block">可能的入侵机制</p><p class="ql-block">飞行能力:白带长角天牛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和传播,从而扩大其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人类的活动,如木材的运输、贸易等,可能会无意中携带白带长角天牛的成虫、幼虫或卵,从而导致其在新的地区定殖和扩散。</p><p class="ql-block">生态适应性:白带长角天牛可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从而增加了其在新地区成功入侵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多元入侵之谜</p><p class="ql-block">多种入侵途径:白带长角天牛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入侵新的地区,如自然扩散、人为传播等,这使得其入侵过程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p><p class="ql-block">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白带长角天牛在入侵过程中可能与其他物种发生相互作用,如与本地天牛竞争资源、与天敌的相互作用等,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其入侵的成功与否。</p><p class="ql-block">环境变化的影响: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等,可能会影响白带长角天牛的分布和入侵动态,进一步增加了其入侵之谜的复杂性。</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白带长角天牛的入侵机制和多元入侵之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b>四,与当地物种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白带长角天牛是一种昆虫,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它与当地物种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生态关系</p><p class="ql-block">食物链关系:白带长角天牛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特定的食物链位置,它可能是某些鸟类、蜘蛛或其他捕食性昆虫的猎物,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p><p class="ql-block">生态位关系:白带长角天牛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特定的生态位,它的存在和数量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昆虫或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例如,它可能与其他天牛种类竞争食物资源或栖息地。</p><p class="ql-block">对当地物种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对植物的影响:白带长角天牛的幼虫可能以树木的木质部为食,这可能对当地的树木造成损害,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健康。然而,这种影响也可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更新和演替。</p><p class="ql-block">对其他昆虫的影响:白带长角天牛可能与其他昆虫种类存在竞争或共生关系。例如,它可能与其他天牛种类竞争食物资源或栖息地,或者与某些昆虫种类形成共生关系,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p><p class="ql-block">保护与管理</p><p class="ql-block">保护意义:白带长角天牛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学价值。保护它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p><p class="ql-block">管理措施:在一些地区,白带长角天牛可能被视为害虫,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控制其数量。这些措施可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等。然而,在实施这些措施时,需要考虑到对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确保生态平衡的维持。</p> <p class="ql-block"><b>五,白带长角天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直接危害</p><p class="ql-block">皮肤损伤:白带长角天牛的成虫和幼虫都可能对人类的皮肤造成伤害。成虫的上颚强壮,能够咬断小树枝,若不慎被其咬到,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出血,引起疼痛和不适。幼虫在树干内蛀食,可能会在树干表面形成蛀孔和蛀道,当人们接触到这些蛀孔和蛀道时,可能会被幼虫的分泌物或木屑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或皮肤炎症。</p><p class="ql-block">眼部损伤:白带长角天牛的成虫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不慎飞入人类的眼睛,其坚硬的身体和翅膀可能会对眼睛造成物理性损伤,如角膜擦伤、结膜充血等。此外,天牛身上的绒毛、分泌物等也可能刺激眼睛,引起眼部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红肿、流泪等症状。</p><p class="ql-block">间接危害</p><p class="ql-block">传播疾病:白带长角天牛可能会携带一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当它们在树木间活动或与人类接触时,可能会将这些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松墨天牛除直接危害外,还传播松材线虫,引起松林大片枯死,而人类在接触到感染松材线虫的树木或天牛时,也可能会受到感染。</p><p class="ql-block">影响心理健康:对于一些对昆虫有恐惧心理的人来说,看到白带长角天牛可能会引起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可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此外,若家中或工作场所出现大量白带长角天牛,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p> <p class="ql-block"><b>六,白带长角天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 class="ql-block">危害树木:白带长角天牛的幼虫会蛀食树木的木质部,导致树木生长受阻,严重时甚至会使树木死亡。这不仅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到依赖这些树木生存的其他生物,如鸟类、昆虫等,进而影响整个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影响生态景观:大量树木被蛀死会使森林的生态景观遭到破坏,影响森林的美观和生态功能,降低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p><p class="ql-block">对经济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林业损失:白带长角天牛对林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它会使树木的材质变差,降低木材的质量和价值,影响木材的加工和利用,给林业生产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增加防治成本:为了控制白带长角天牛的危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设置诱捕器、砍伐病树等,这增加了林业和相关部门的经济负担。</p><p class="ql-block">对人类生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影响城市绿化:在城市中,白带长角天牛也会危害行道树、公园树木等,影响城市的绿化景观和生态环境,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安全隐患:被蛀空的树木容易倒伏,可能会砸到行人、车辆或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城市安全带来隐患。</p> <p class="ql-block"><b>七,白带长角天牛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b></p><p class="ql-block">自然传播</p><p class="ql-block">飞翔传播:成虫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然扩散,从而传播到新的地区或寄主植物上。</p><p class="ql-block">风力传播:在风力的作用下,成虫或幼虫可能会被吹到较远的地方,实现远距离传播。</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木材调运:白带长角天牛的幼虫和成虫可以随染虫的木材、原木、板材等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在木材的运输过程中,天牛可能会隐藏在木材内部或表面,从而被带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木质包装材料:天牛也可能隐藏在木质包装材料中,如木箱、木托盘等,随着货物的运输而传播到其他地区。</p><p class="ql-block">苗木调运:如果苗木携带白带长角天牛的卵、幼虫或成虫,在调运过程中也会导致其传播。</p><p class="ql-block">其他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成虫的趋光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可能会被灯光吸引,从而进入人类活动区域,进而传播到新的环境中。</p><p class="ql-block">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携带: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会在觅食或栖息过程中接触到白带长角天牛,并将其携带到其他地方。</p> <p class="ql-block"><b>八,白带长角天牛的防控措施如下:</b></p><p class="ql-block">农业防治</p><p class="ql-block">人工捕杀: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捕杀;也可在晚间利用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集捕杀。在成虫产卵期或产卵后检查树干基部,寻找产卵刻槽,用刀将被害处挖开,砸死卵和幼虫。幼虫尚在皮层下蛀食或蛀入木质部不深时,可用长柄细铁钩及时钩杀。</p><p class="ql-block">清除虫源树:于秋、冬季节或早春砍伐受害严重的林木,并及时处理树干内的越冬幼虫和成虫,消灭虫源。</p><p class="ql-block">饵木诱杀:利用天牛等蛀干害虫喜欢在新伐倒木上产卵繁殖的特性,于6—7月繁殖期,在林内适当地点设置一些木段(如桑、杨、柳、梨、栎等),供害虫大量产卵,待新一代幼虫全部孵化后,剥皮捕杀或消毁饵木。</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治</p><p class="ql-block">涂白: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用石灰5公斤、硫磺粉0.5公斤、水20公斤充分混匀后涂于树干基部(2米以内),防止产卵,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防病,同时还可起到防寒、防日灼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虫孔注药:幼虫危害期(6—8月),在有新鲜粪屑排出的虫孔内注入20%吡虫啉的2~3倍稀释液1—3毫升,然后用粘泥、棉花或塑料袋封堵虫孔。</p><p class="ql-block">喷药防治:成虫发生期,对集中连片危害的林木,向树干喷洒8%的氯氰菊酯150—300倍液、90%的敌百虫1000倍液或绿色威雷100—300倍液杀灭成虫。</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p><p class="ql-block">白僵菌防治: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能寄生在很多昆虫体上,对防治天牛效果突出。可用微型喷粉器喷洒白僵菌纯孢粉,防治天牛成虫;或向蛀孔注入白僵菌液,可防治多种天牛幼虫。</p><p class="ql-block">灭幼脲防治:25%灭幼脲悬浮剂,是无公害昆虫激素类农药,可在成虫发生期向树干喷洒25%灭幼脲500倍液杀灭成虫。</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