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尼泊尔的杜巴广场分别建在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座城市,当初分别由马拉王朝六世国王的三个儿子建造,他们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打造,让这里成为本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也是彰显本国实力的地方,以及炫耀的资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过后期随着争夺商路,兄弟间厮杀,后续被廓尔喀部落趁虚而入,马拉王朝就此灭亡。王朝灭亡后,其杜巴广场却依然被尼泊尔人民作为古迹保留下来,这里虽然是皇宫和国力的象征,但却也和民众的生活生生相息,融为一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建筑群,又称巴桑塔布尔塔(Basantapur Temple),是尼泊尔最古老和最重要的王宫建筑之一。九层神庙始建于1627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曾是尼泊尔马拉王朝(1328-1768)和沙阿王朝(1768-2008)哈努曼多卡宫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它在尼泊尔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北京故宫,该建筑不仅是历代国王登基加冕和举行庆典的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和文化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层神庙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600平方米,由“回”字形罗汉院和高约32米的九层塔组成,在入口处刻有铭文,记录了沙阿王朝开国国王扩建九层神庙建筑群的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筑群的门窗与檐柱上、披檐和斜撑上,雕刻有大量印度教的神祇和图案,代表了尼泊尔当时王权和神权的高度融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坚硬的娑罗木在尼泊尔工匠特有的刀法下,像万花筒一样变换出无限的图像。“一花一世界”,几乎没有两扇窗户是同样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神庙上的木刻代表着高超的雕刻技艺,承载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这扇红墙的木棂条被巧妙地雕刻成蛇神那迦的造型,十分生动有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木雕、铜造像、砖石等代代相传的精湛手艺使尼泊尔佛像闻名遐迩,成为国际上各大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是尼泊尔唯一以佛塔形式居住使用的宫殿建筑,将尼泊尔传统砖石工艺、木雕工艺发挥到极高水平。在建筑群的门窗与檐柱上、支撑披檐和屋顶的斜撑上,都雕刻满各式印度教神像,多少年的时光也不能改变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年2月我们来到杜巴广场,被雄伟的九层塔吸引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塔楼围栏上写着“中国援助”几个中国字,使我们更想入内观摩一下。但由于时间很紧,我们未来不及买票,没想到门口收门票的门卫一听说我们是中国游客,竟然允许我们免费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神庙的正门不大,显得非常普通,但当你低头走进去后再抬头仰望,感到里面的一切都如此震撼,红砖墙、木雕花窗柱在光影交织下带有独特的韵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筑群的庭院四角各建一塔,砖墙承重,木构披檐,木雕门窗十分精致。4座角塔分别象征着谷地的4座古城,寓意沙阿国王统一整个谷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层神庙建筑群东南角塔又名拉利特普尔塔(Lalitpur),象征着谷地的另一座古城帕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谁能想到,这里曾在2015年4月25日的8.1级地震中导致坍塌,原本九层只剩下五层,建筑倒塌后的破损构件散落一地,东南角塔整体向西南方向主干道歪闪约30厘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九层神庙遭受地震破坏后,中尼两国协商决定,中国政府承担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震后修复项目。2017年8月,中国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震后文物修复项目。由中国政府援助,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担任管理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整体修复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层神庙建筑群在1934年就遭受过地震破坏,上一次维修距今约半个世纪,病害不少。这次地震使它遭受重创,西南角塔上部三层和东北角塔第六层完全塌毁,大部分建筑墙体发生倾斜、开裂,披檐坍塌、扭曲变形,神庙整体面目皆非。这是当时留下的珍贵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根据文物修复的原则,中国和尼泊尔的工程师们需要密切合作,每一块砖石都编号记录,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地宗教建筑规制,让他们恢复原位。据统计,项目合计重做补配雕刻构件3700余件,约占全部构件的15%,老旧构件利用率达到8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中尼两国工匠正在雕刻九层神庙窗框上的神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震中损伤的木雕在中尼工匠悉心修护中,即使是微小的神面也被精心复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直到2024年8月25日,九层神庙建筑群的脚手架全部拆除完毕。这意味着持续7年的建筑群本体维修工程圆满完工,九层神庙建筑群终于再现雄姿。(以上三图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加德满都谷地大约每隔100年就会发生一次大地震。这里的文物建筑如同一位跨越时间长河的老人,历经多次维修,其修缮历史也成为它生命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七百多年后,中国古建筑专家前往尼泊尔,分享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在修复现场设立了永久性展览,形象地展示了项目的援助修缮过程,向世界讲述着中国为世界遗产保护做出的努力,讲述着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的故事,也为促进文化交流和世代友好贡献了“中国智慧”“河北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巴桑塔布尔塔的最高层,可见远处大朵的白云飘浮在绵延的山脊上,山巅的斯瓦扬布纳特寺看去十分清晰。往下望去,商贩们在杜巴广场上热闹地摆着摊,游客们在这里尽情地领略美景。一阵清风吹过,屋檐上的风铃清脆叮咚响……愿一切美好平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援助”这四个字,给我们每个来尼泊尔旅游的中国人带来更多的自信和骄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夕阳照在九层神庙建筑群西立面上,是欣赏九层神庙建筑木雕最好的时刻。屋檐下的凸排窗、花窗和斜撑沐浴在橘黄色的阳光中,光影勾勒出纽瓦丽木雕独特的韵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起入内的朋友还有我的老伴,他们仨都是大学同班同学,从读书到退休,一晃50多年过去了,还能结伴岀来旅游,实属难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过中尼之间的深度合作,九层神庙建筑群得以恢复原有面貌,焕发更绚烂的光彩。今年重新修复的九层神庙建筑群正式开放运营,虽然进去要另外购票,但还是值得入内参观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