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经“比邻”知己”的地拉那,</p><p class="ql-block">脚步轻踏岁月的脉络,</p><p class="ql-block">街边的建筑似沉默的史官,</p><p class="ql-block">镌刻着往昔的斑驳。</p><p class="ql-block"> 日光倾洒,</p><p class="ql-block">给街巷镀上暖金,</p><p class="ql-block">穿梭于人群,</p><p class="ql-block">听陌生的语话,</p><p class="ql-block">那是生活的音符,</p><p class="ql-block">编织着城市独有的旋律,</p><p class="ql-block">我在这街头漫步,</p><p class="ql-block">每一步都踏响时光的钟点,</p><p class="ql-block">每一眼都收藏别样的画图。</p> <p class="ql-block">“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伟人诗句曾叙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如今一去不复返了。漫步在地拉那的街头,带着一丝怀旧心情,去寻找过去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虽然是欧洲贫瘠国家之一,地拉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首都城市也有光鲜的一面,</span>道路被各种车辆行驶,有公交车缓缓行驶。出租车穿梭其中,偶尔还能看到一辆红色摩托车疾驰而过。</p> <p class="ql-block">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给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有的是现代的高楼大厦,有的则是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建筑,它们在这里和谐共存,仿佛在诉说着地拉那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第一个游览地斯坎德培广场。广场四周有高耸的大楼映入眼帘,它与旁边尖顶的清真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真寺是地拉那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1789-1823年。</p> <p class="ql-block">广场南部矗立着斯坎德培骑马雕像,他是1468年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他高举黑色双头鹰的义旗反抗外族侵略,如今成为阿尔巴尼亚的国旗。当我驻足欣赏雕像时,一个阿族老头勇敢地爬上5米高雕像平台,为了与这位民族英雄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是地拉那城市的中心广场,反映了典型城市面貌的地方,人们为着生活游乐而过,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广场的色彩艳丽的摩天转轮,有一些孩子喜欢的转盘等游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西北侧建筑是国家历史博物馆,赫然在目是其正门之上的外墙画《阿尔巴尼亚》,它采磨了各色岩石拼镶而成,让人们凝瞩不转。它是艺术的珍品,历史的遗迹,反共政府不得不保留下来,没加摧毁。</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一阵香气飘来,广场边有一辆红色热狗车停着,周围的人们都在等待着购买食物或饮料。这小小的热狗车,就像是地拉那街头的一个温暖角落,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了美味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一群年轻姑娘说说笑笑,非常活跃,我对她们举起相机,一位姑娘主动做个P0SE,留下美丽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大剧场吧。</p> <p class="ql-block">广场不远处有半圆体建筑,像个伏在地面像个碉堡,走进去一看像个博物展,墙上挂着各人像照,虽然语言文字不通,但隐隐约约感觉那是冷战时期的历史记载。</p> <p class="ql-block">离开广场沿着街道漫步,我看到了一栋黄色的建筑,它上面挂着三面旗帜,分别是欧盟旗、阿尔巴尼亚国旗以及地拉那市旗。这三面旗帜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地拉那与世界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有一栋圆弧形的建筑,它静静地坐落在那里,散发着一种古朴的气息。这栋建筑或许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继续漫步,一栋粉红色的建筑物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外墙被漆成鲜艳的粉红色,装饰着金色的图案,门前悬挂着两面旗子。也许是国家政府机关或是大公司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走在地拉那的街道上,阳光透过树木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一辆红色汽车在路上行驶,路边插着两面红旗。这街道上的一景一物,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人们在街道上行走,有的行色匆匆,有的则悠闲自在,他们共同构成了地拉那独特的街头画卷。</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看见了著名的地拉那金字塔。这座曾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者恩维尔·霍查纪念馆的建筑,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新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设计团队巧妙地利用了原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将其打造成一个开放的“雕塑”,矗立于新的公园之中。</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内部有图书馆,有供阿尔巴尼亚青年免费学习各种技术知识的教室,有各种艺术展览馆,以及咖啡厅饮食店。</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外立面还增设了台阶,供城市居民在建筑上表面行走。这座建筑在1988年首次作为博物馆开放,之后经历了多次变化,曾被用作广播电台、夜总会、会议场所等。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它还被用作北约的临时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公园四周散落着彩色“盒子”,这些盒子内设有咖啡馆、工作室、工作坊、创业办公室、孵化器、节庆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走一个似花园地方,外面门紧锁里面树林茂盛,隐约见一雕像和房屋。我用长焦镜头拉近看是一个着军装人物雕像。导游说这是霍查的“亲密战友”猜猜是谁,没人讲对我来说“谢胡”,他不明不白死因据说是霍查害死的。</p> <p class="ql-block">再没走多少路再,距谢胡居所不远的街囗,有个面积较大花园洋房。导游说这是霍查的住所。这位曾经阿尔巴尼亚领导者,曾经称为欧洲一盏明灯现在暗熄了。</p> <p class="ql-block">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过去将成为回忆。人们需要生活,一切留存成为历史,一切功与过将由历史来评判,现代是年轻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伏在地上半圆建筑是实实在在的冷战时期留下的地堡,据说有上万个。它像是一位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地拉那的过去,让人不禁驻足凝望,想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来到地拉那大学大门口,这里是阿尔巴尼亚最高学府,人们在这里有序地进进出,脸上带着庄重的神情。这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的秩序与活力,人们在各自的位子上忙碌着,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黄昏了,我们最后来到了地拉那最大Et'hem Beut 清真寺。它位于地拉那大街旁,与现代大楼相邻。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宗教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这个新建不久的清真寺内部辉煌无比,圆弧形的穹顶和墙壁线条优美色彩缤纷,给人们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地上铺滿了美丽的地毯,让信徒们跪在上面虔诚地祷告。</p> <p class="ql-block">夜晚来临,我们离清真寺不远的中餐馆里用了晚餐,那是地拉那最后一顿饭,也是巴尔干之旅最后一顿正餐,告别巴尔干,这块有意思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