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见一面

葛志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发现,人往往要用到某样东西的时候,才会发觉它的稀罕和可贵。比如,需要时间的时候,觉得时间不够用。需要知识的时候,发现书读得不够多。需要友情的时候,发现可联络的人太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人际交往,线上聊天多,线下聚会少。不过,我总觉得,好友久未见面,为了不让彼此渐行渐远,路过对方所在城市的时候,不妨打个电话,看他是否有空,约出来“饭聚”,见见面,聊聊天,哪怕时间有限,见一面也是好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年春天,已十余年没见的大学同学二龙陪一位亲戚到上海看病,安顿好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并显示了他的定位。我和住在绍兴的同学佳慧看到了,马上决定谋求一聚。我们初定去医院附近碰头,盘算路线、时间,发现不太可行,思量再三,将聚会地点改为杭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佳慧说:“来都来了,西湖总是要看看的。”地点定下,剩下便只是时间的问题了。那阵子,单位里的事情特别多,业余我还要赶稿,故而将联络事项都交给佳慧。佳慧时不时给我发信息,说万事俱备,就等着二龙有空。后来我们干脆拉一个群,群名就叫“碰碰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龙工作忙,不能请假太久。等他敲定行程,我们便只剩周六一个碰头日期了。也许是因为临近节日,二龙一时买不到从上海到杭州的票,我和佳慧决定改去上海碰头。正选票的时候,二龙忽然说他买到票了,“我去找你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兜兜转转,杭州成了我们毕业十余年后的首聚之地。当二龙横跨整个上海,又从上海赶到杭州,我已先一步等候在出站口。接到他后,我们马上与佳慧会合。一路上,东一句西一句,我俩闲聊毕业后的种种,特别感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佳慧选了个网红餐厅,人气爆棚,要等30多桌,我们决定先去附近的甜品店吃些点心垫垫肚子。店家给我们拿了三个垫子,我们在门口的公园里席地而坐,聊天聊地,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吃上饭。饱餐过后,我们一起去西湖边转了转,风景再美,也只能走马观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来还想请二龙看日落,不想他的火车快开了,只能飞奔着为他送站。结果因为交通问题,导致他不得不改签,原本我们为他送行,最后竟成了他送我们走。佳慧有心,将聚会剪辑成一个视频。至今每每想起,仍不由莞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折腾”?只因为天各一方,人到中年,每人又都有俗事缠身,这难得的见面机会,彼此都很珍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只是同学、朋友想见可以想方设法抽身去见,想回母校亦如是。把不必要的应酬推一推,把周末躺床上的时间省出来,如今交通那么发达,去一趟其实不麻烦。故地重游,见一见同学,看一看老师,坐在曾经坐过的教室里,去那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操场、图书馆,以及周边的景点、美食摊,沿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遇不到熟悉的人也无妨,遇到了则是极好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首歌这么唱——“不如见一面,哪怕是一眼。”别让遗憾留在昨天,让每一次相聚的机会白白错过。人生就像单程的旅行,无法返程,更不能重来。错过了今天,今天不会再有,错过了这一刻,下一刻又将是另一番景象,我们要懂得珍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在世,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忙碌。想法再多,不如付诸行动。趁还不曾遗忘,趁不是真的那么忙,有想见的人不妨去见,有想做的事不妨去做。哪怕去了也不一定见到,哪怕做了也不一定做成,但至少努力过、尝试过,回望人生的时候便没有那么多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潘玉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