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放歌

☆XMING 星明

<p class="ql-block">  许多团干是第一次见到大海。那种新鲜和激动的感觉,都在眼睛里脸上流露出来了。海水退潮时,海边留下一片长长的沙滩,踩上去软软的。望着夕阳西下的暖色,有的情不自禁地唱道:“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不过,这不是澎湖湾,是黄海岸边的墟沟湾。连云港新的国际海员俱乐部就坐落在岸上,由于海港工程下马,当时是江苏省职工疗养院。</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82年,局党委采纳了团委的意见,决定对800多个团支部书记采取疗养与轮训相结合的方法,分期分批去连云港集中。这些人都是企业的骨干,在生产和业务方面都是佼佼者。轮训课程是共青团历史,团支部书记的工作艺术,团组织的基本常识,青年工作交流等等。考虑到都是年轻人,又是做青年工作的,每个人还要学会3首新歌。点到谁,站起来就得唱。另外,在训练班上课的,不管是哪级领导也得唱。轮训班还开出歌单100首。这一公布,顿时热闹了,会的不急,不会的赶紧找人教。不然,还真难看。一时间,整个疗养院楼上楼下都是歌声。有的婉转,有的悠扬,有的高亢,有的低浑,有的跑调。院长找到了我们说,你们唱歌我支持!年轻人就应该这样。不过,院里还有其他市的疗养员,都是中老年人,喜欢清静。特别是中午和晚上,不要唱得太高太晚。哦,知道了,立即纠正,都去海边练歌。在宿舍里不能高亢激扬,只能低吟浅唱。</p><p class="ql-block"> 那时,徐州至连云港有专门对开的绿皮火车。一期接着一期,都会集中在一两个车厢里,在这辆绿皮火车上不时飘出青春的歌声。几趟下来,我们与列车长和乘务员都熟悉了,都是年轻人,好沟通的。谈到热闹处,她们也会来上一曲。这也启发了我们,多交流有收获。连云港市区的国际海员俱乐部团支部是团省委树的一面红旗,团的工作非常有特色。我和团委的一位干事专门去拜访。团支书小赵是位女同志,青春靓丽,很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到底是国际海员俱乐部的,见识多,交际广。听说团训班的要求后,不怯场,大大方方地一展歌喉。刚流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由她唱出,闭上眼睛听,就是殷秀梅的翻版。她还唱了《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军港之夜》。讲课的先唱三首歌,她做得太好了。之后,我们对团支书们说,看到了吗?这就是标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期训练班摊上了连阴雨天,花果山和连岛是不能去了,团干部们有些不开心。我们就找到了院长,能否与其他市区的疗养员搞个联欢会。院长当即就同意了,大家交流促进友谊,是件好事啊。苏州唱昆曲,扬州唱《好一朵茉莉花》,南京唱《拔根芦柴花》,无锡来一段锡剧片段。呵呵,南腔北调,好不热闹。我们的男女合唱《我的祖国》《打靶归来》,女声独唱《洪湖水浪打浪》,京剧《沙家浜·智斗》,徐州的拉魂腔片段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也顺势朗诵了雨果的一段诗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时,有一个团干被大家推到前台,表演了独门技“电鼻子”,应该是口鼻一体的模拟声乐表演。他用手遮住口鼻,话筒里先传来一段打击乐,紧接着《太阳岛上》的轻音乐旋律,像电子琴一样的声音从他的口鼻中传了出来。只见他还晃动着身子,左右脚还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打拍子,眼睛里飘出快乐的光。一会儿是从口腔里哼唱出来的音符,一会儿是从鼻子里刮出来的颤音,一会儿是口鼻混合的音乐联声。绝活!把大家带入了奇妙的音乐意境里。由于太投入,下场时发现,他的鼻子都扭红了。</p>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以后,见到了那位老院长,他还津津有味地谈起那年的事呢:你们是一团火啊,那八期团支书训练班是疗养院建院史上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的时间段,也带动了院风的建设。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歌声飘荡,还是年轻好啊!是啊,那也是我学歌最多的时候。那是个尽情放歌的时光,歌声的旋律与黄海的浪花媲美,歌声引领我们的青春芳华走向人生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