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到雕塑时常会想到素描,因为我美术学习的少年时代,画素描是从对着雕塑开始的。那还是六十年代末的文革时期,在就读的新力中学参加了美术小组学画画,美术老师李厚先生让我们用铅笔临摹“收租院”雕像的素描。那些憨厚朴素的农民形象,在那个年代已经是最艺术的形象了。直到77年大学恢复高考,在美术院校里才开始写生雕塑石膏像,认识了西方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罗丹、马约尔……。但对中国传统文化雕塑仍然充满崇敬,如我曾到过的四川大足石刻雕塑、洛阳龙门石窟雕塑、敦煌石窟雕塑…。</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上海博物馆东馆开放了“中国古代雕塑”展,陈列了从盘古开天经夏商周秦到汉隋唐宋的历代雕塑收藏。展示了古代雕塑的图腾祭祀、生活仪式、宗教信仰、以及融入西域文化等各方面的雕塑形象。反映了在人物、动物、佛像和生活涉及到的形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一次让自己视觉愉悦和心灵充实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古代雕塑馆,展出了289件/套立体造型文物,涵盖了从夏商、战国、汉唐以及宋代的作品,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展品中以佛教雕塑为主,包括北魏的飘逸俊秀、北齐的优雅洗练、隋代的生动传神、唐代的丰满姿态、宋代的清新秀丽等。展馆中有许多首次公开展出的文物,其中三分之一的展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p> <p class="ql-block">1,夏商-图腾祭祀之美</p><p class="ql-block">炎黄之始,伴随中华民族图腾祭祀的雕刻雕塑,反映了从狩猎文化到农耕文化的转变。包括了青铜器、木雕、石刻、玉雕、骨雕等。</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有人物也有家畜,包括青铜器、陶俑、墓葬刻石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风貌。尤其是青铜铸造的应用,表现出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对神的崇拜,包括对动物的依赖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的应用,涵盖了生活、狩猎与农耕活动。</p> <p class="ql-block">随着国力强盛和厚葬之风盛行,墓葬相关的雕塑艺术作品得到了极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2,秦汉-佛窟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秦汉伊始,佛文化传入中华,丝绸之路沿线出现许多佛窟。佛窟中的雕塑作品令人惊叹,包括泥塑、陶俑、墓葬刻石等。这些洞窟艺术表达了佛文化故事的情景,推动了雕塑的兴起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佛教雕塑作为外来文化,最终与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展示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些人物形象来源于民间,生动表达了古代人物的表情特点。</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上的吉祥兽图案。</p> <p class="ql-block">3,<span style="font-size:18px;">魏晋南北朝</span>-信仰理想之美</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出佛窟的雕塑逐渐遍布中华大地,出现在各大佛教寺院。这些雕塑主要包括金铜、石雕佛教造像等,体现了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雕塑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与融合的绝佳见证,石窟、寺院宗教雕塑进入繁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 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p> <p class="ql-block">4,汉唐-文化融合之美</p><p class="ql-block">自汉到唐,佛学盛行,寺院雕塑和崖刻石雕遍布。这个时期的雕塑作品,包括金铜、石雕佛教造像以及云冈、龙门石窟的浮雕造像等,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来自古印度,乃至古希腊、罗马、波斯、粟特等文明的各种元素顺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元的丝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中国佛教雕塑艺术。</p> <p class="ql-block">隋唐五代时期的展品包括墓俑、唐三彩陶俑等。比如石观音菩萨像(隋)、鎏金铜思惟菩萨像(唐),具有武周时期特色。</p> <p class="ql-block">受域外艺术影响,唐代雕塑形式丰富,如石菩萨像(唐)、石天王像(唐)、漆木伽叶头像(唐)、彩绘陶镇墓兽(唐)、彩色釉陶骑马武士俑(唐)和石伎乐构件(五代)等。</p> <p class="ql-block">5,盛唐-民间习俗之美</p><p class="ql-block">唐代的雕塑逐渐出现市民形象,各种动态和表情,还有头饰服饰,追求华美效果。</p> <p class="ql-block">社会各层的人物,也是神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武官的形象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丰富有趣的西域形象。</p> <p class="ql-block">6,宋金-艺术传承之美</p><p class="ql-block">宋辽金及大理国时期的展品体现了中原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艺术特色。比如漆金彩绘木观音菩萨像(北宋)、白石天王像(北宋)、鎏金铜大日遍照佛像(大理国)、浮雕伎乐石础(辽)和漆金彩绘木大势至菩萨像(金)等。</p> <p class="ql-block">漆金彩绘木观音菩萨像(北宋)</p> <p class="ql-block">大日遍照鎏金铜像是大理国盛明二年公元1163年时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白石天王像: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木佛头像: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听博物馆东馆的人员说,今后将每半年左右,就会调整一次展览内容,届时会有轮换的作品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