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两座有名的古桥,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点。一座是安平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另一座是洛阳桥,被誉为“海内第一桥”,也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这次来到泉州,打算两座古桥都去看看。既然身处晋江,自然先去安海镇的安平桥。安海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这里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文物,也有不少景点。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在安海镇计划只去安平桥、龙山寺和灵水古村三个景点。<br> 据介绍,安平桥俗称五里桥,位于晋江市安海镇西畔,是横跨安海湾通往南安水头的一座梁式长桥。该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僧人祖派主持,黄护与僧智渊捐款倡建,但因工程浩大,未能完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赵令衿到泉州上任,主持续建,又经一年全桥竣工。安平桥是梁式石桥,建桥所用石料系从金门岛上开采,船运而来。全桥由花岗岩石板筑成,每块石板重约三吨,桥有疏水道三百六十二孔。其桥板石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其桥墩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成,分长方形、半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尚存331座。整桥状如长虹,衔接安海与水头两镇。<br> 安平桥位于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从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均可上桥。从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到安平桥大概13公里,在导航指引下来到了安海镇,安平桥在安海镇中心位置,周边非常热闹,导航上路线是红彤彤的一条线,堵车非常厉害,好不容易来到景区,停车场早已停满了汽车,不让进入,只能由同伴先下车去附近寻找停车位,我开车慢慢沿道路前行,等同伴在路边找到一个空位,打电话再掉头回来。停好车也就安心去逛了,安平桥景区更像一个开放的公园,到处可以进入,自然也不用门票。因为是春节假期,这里游客特别多,不是都来看安平桥的,有不少本地人也来这里休息游玩。 在入口处旁边是安海古镇标志—西塔,又称“白塔”、“瑞光塔”、“文明塔”,该塔通高20.55米,为五层六角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内空心,有旋梯可上,由于塔身外涂白灰土,俗称“白塔”。 在西塔旁边是水心古刹,也称为水心禅寺或水心亭。这座古寺原为西塔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以造安平桥余资建造桥头佛塔,在安海镇西边而称西塔,塔因寺建,寺以塔名。寺内也有一条通道通向安平桥,在入口处悬挂着“天下第一桥”的牌匾。 走进水心古刹,首先看到超然亭,又名观音亭。道光年间,为方便信徒进香祈祷,将水心亭所奉观音菩萨分炉于桥头超然亭筑寺供祀,称水心亭佛祖,超然亭的名称竟渐混称为“水心亭”,而民众习惯称其为观音亭。 继续前行,一座石门上方门匾上刻着“澄渟院”三字,这是弘一法师曾经居住过的澄渟院。1938年弘一法师由漳州经同安梵天寺走过五里桥来到安海,就驻锡五里桥上的一间僧房,因房下水的清澈,他将其命名为澄渟院,石门楹联石刻“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是弘一法师亲笔题写。 水心禅寺分东西两个区域,刚才走的是东区,有西塔(白塔)、朝东旧山门、观音殿、水心亭、超然亭(圆通宝殿)、澄渟院和地藏殿。东区保留了更多的古迹,体现了安平桥的历史遗迹。<br> 在西区有朝南大山门、弘法楼(千佛殿、讲堂、藏经楼、流通处、客堂和寮房)、三圣殿、斋堂等,西区的建筑风格和功能与东区有所不同,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和僧侣的日常生活。<br> 水心禅寺系由水心亭演变而来,因安平石桥实在太长,原在桥上建有憩亭五座供人休息,到后来长桥上亭子仅存两座:即位于长桥正中的“水心亭”和桥头的“超然亭”。在清康熙廿六年,桥中“水心亭”就建有寺庙,祀奉观音大士。到清道光年间,因为考虑老弱病残信众走长桥进香祈祷往来不便,便将水心亭观音菩萨分炉于西塔前的桥头亭,仍建寺供祀,仍沿称“水心亭佛祖”。到民国初年,住僧就亭阁扩建佛院,吸引了众多香客前来烧香祷拜。 在水心古刹与安平桥之间是一排新春集市摊位,前面的2025安海镇安平桥景区首届新春年货美食嘉年华好像结束了,现在是2025安海镇西安村集市,主要是一些各地的特色小吃,集市里悬挂着不少大红灯笼。 前行来到安平桥边,这里有一个由镭射亚克力光板制成的龙龙头造型,蛇尾则在水中的捉鸭台边。据介绍,安海曾有“龙舌尾”古地名,古安海的山脊脉络从灵源山脉至龙山寺经三里街直至安平桥入海,恰似一个龙头形状,而安平桥景区及其周边区域刚好处在龙舌位置。 先到桥上去看看,上桥要从望高楼下方的小门进去,门宽只能容一人通过,人多时还得排队,分时单向通行。望高楼为两层石牌楼,俗称“隘门”。楼为砖石结构,两层楼阁式,桥牌楼正面上有“金汤永固”“望高楼”石刻,是清代同治甲子年(1864年)里人黄章烈所题,背面则刻有“寰海镜清”四个大字。 上桥后只见水面上一座长长的石桥伸向前方,桥体为东西走向,桥面为条石铺就,两侧护以花岗岩栏杆。前行一段后,桥中间被铁栏杆封闭了,提示:安平桥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期间禁止通行。原打算一直走到另一头去,只能放弃。 远远望去,中亭前桥面高低不平,应该是出现沉降塌陷现象,存在安全隐患。转身开始返回,安平桥下的湖水还是比较清澈,但水不是很深,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 安平桥畔有一些亭阁和长廊,龙尾部分在景区的捉鸭台上。水上捉鸭是安海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从郑成功时期就开始,已经延续了300年之久。每年端午节,男女老少都可以报名参加,只要走过竹竿抓到笼里的鸭子,就能把鸭子带回家。 很快就回到了望高楼,返回时游客相对少些,拍照也方便些,刚上桥上前面都是游客,没办法拍桥面景色,一往一返,在桥上大概走了10分钟,感觉距离不是很长。 桥上才走了一段,没看到什么,便用无人机长空拍拍安平桥的景色。只见望高楼过去这一段,不宽的桥面上,游客特别多,现在正是游客高峰期。 到现在安平桥已没有五里了,据介绍截至2021年7月,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至3.8米,共361墩。桥面用 4至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至11米,宽0.6至1米,厚0.5至1米,重4至5吨,最大则重25吨。 在空中看见桥两侧的水中筑有2座对称的方形石塔,石塔前方桥边有四个更宽的物件,降低些看原来这里正是施工区域,桥面石条之间有明显间隙。 在方形石塔另一边是现在的中亭,小巧的亭子,带有闽南特色的燕尾脊。中亭又被称为水心亭,坐落于五里桥的中段,正是整座桥的核心位置。其命名源于五里桥的独特地理环境,这座长桥的中段恰好位于中港之畔,因此得名“水心”,寓意着它屹立在水的中心,成为五里桥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 安平桥如一条长龙横卧于粼粼清波之间,桥上共有五座亭子,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中间则为水心亭,又称“泗水亭”、“中亭”。 从空中看西塔,这座位于安海西畔安平桥头的古老建筑,以其独特的五层六角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成为了当地的一处标志性景观。西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当时为了借金刚界五智如来的高超法术来镇压五里长桥下的水魔鬼怪而建,又叫镇桥塔。明、清间多次重修,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后曾易名“文明塔”。古代曾有“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佳话广为流传。 在安平桥的对面是三里街,三里街是古代的安海街,因其三里的长度而得名。这里水陆交通便捷,自古便是商贸繁荣之地,三里街现今被命名为中山路,这条古街从南侧的海岸边水心亭港古渡头白塔脚起始,一直延伸至最北面的龙山寺。 在空中看安平桥,感觉像是湖中间的一座长桥,无法与跨海大桥联想起来,更无法把下方的湖想象成大海。据说在古时候,安平桥下是海水与淡水交汇的地带,海水退潮时可见大面积的滩涂。后来先民们在安海湾靠近港湾的地方开始围海造田。到上世纪80年代,安平桥南北两侧昔日的海港、滩涂成为农田或蓄淡水灌溉的沟渠湖泊,安平桥大部分已经不在水中。 从十五年前开始,当地开始建设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对古桥周边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公园建成后,安平桥水体与大盈溪联为一体,内有河道、坑塘、浅滩、沼泽等,水域面积约500亩。 在安平桥周边走了走,在湖边也可看到桥中段出现沉降塌陷现象。现在的景区以长桥为轴,环路串珠,建设 “安平八景”,因地制宜塑造景区环境,设立民俗文创体验区、湿地科考观光区和滨水游憩休闲区。 在安平桥畔,有一座《下南洋》的雕塑。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最大属港,安平港自宋元以来长盛不衰,从这里走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安平商人。安海的商史远溯唐朝年间,历经数个朝代,素以“安平商人”名号行贾天下而闻世。安平商人的足迹遍布东洋、南洋诸国,自明代起便与晋商、徽商齐名。 安平桥南安段则是二天后,再一次去晋江时,途经这里,在等红灯时,看见路边的听潮楼,反应过来,这里就是安平桥的另一头,赶紧在前面找个地方停车,然后走过来看看。 听潮楼坐落在安平桥西端桥头,古时候,这里水流最为湍急,海水汹涌,潮声澎湃,听潮楼由此得名。现在的听潮楼为清嘉庆戊辰年(1808年),重修,两层楼阁式,砖石结构,铺设楼板,下为拱门,桥从拱门通过。 安平桥的桥墩采用条石砌筑,形态各异,包括长方形、单尖船形和双尖船形等。桥墩之间,横架着5至8条巨型石板作为桥面,每块石板长达5至11米,重达4.5至25吨。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修缮,安平桥至今仍屹立在海湾之上,见证着泉州的历史变迁。 由于时间关系,从听潮楼上安平桥后,没有走太远便开始返回。据介绍,这座桥不仅承载着泉州与漳州、广州等地的交通要道,更因安海古称安平而得名。不仅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更被誉为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变迁。 听潮楼隔着公路对面牌坊上有“海潮庵”三字。走过去看了看,海潮庵位于水头旧街口的南侧,紧邻安平桥的桥尾终点,供奉着“三世尊佛”,是当地居民祈福的重要场所。海潮庵过去是水头古街,有一些老建筑,一栋西洋风格建筑上有"胸怀祖国"四字,担心同伴等候,没在水头古街多逛,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