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上下杭初至烟台山,2025.3.3

雪莲花

<p class="ql-block">走在上杭路和下杭路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繁华商埠。街道两旁的会馆林立,如兴安会馆、南郡会馆、建郡会馆等,这些会馆见证了这里曾经的商业繁荣。罗氏绸缎庄如今已辟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古厝庭深百米,分四进,从店面到仓库、住家再到厨房,布局严谨,当年的繁华景象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下杭路上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宋代以前,台江大庙山以南是闽江水域,泥沙积淀形成上、下两道“沙痕”,“沙痕”变陆地后成为水运码头,“上沙痕”“下沙痕”分别初名为“上航”“下航”,后演变为“上杭街”和“下杭街”,两街连成一片合称“双杭”。</p> <p class="ql-block">清中叶至民国初年,成为台江商贸区最繁荣的地段。</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达到发展高潮,拥有商行、布行、颜料行、国药行、茶行等130家,还有洋行、保险公司、邮电局等65家,是福州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烟台山名字的由来与古烟台有关,这里曾作为报警信号台,当有敌情时燃烧干草和草垛,升起浓烟给对面的中洲岛发出信号。</p> <p class="ql-block">踏入烟台山,仿佛走进了一座建筑艺术的大观园。穿过公园月洞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其气根如长须般垂落,尽显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山顶的古炮台威严耸立,这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所建,站在炮台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福州人民抵御外敌的英勇气势。</p> <p class="ql-block">烟台山有众多外国领事馆、洋行等建筑,如美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是典型的19世纪殖民地券廊风建筑,英国领事馆是坐北朝南的白色欧式双层砖木结构楼房,还有乐群楼、石厝教堂等,体现了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以及殖民地等多元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此外,马厂街建筑群中的园、可园、梦园等12座民国红砖洋房,精致典雅,林徽因曾在可园居住并写下《人间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美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等旧址也分布于此,虽历经风雨,但仍保留着当年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站在美国领事馆阳台上能看到诸多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如石厝教堂,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教堂旁的百年银杏树在秋冬季节满树金黄,与教堂的砖石相得益彰。还有闽海关税务司官邸,新古典主义外廊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展现出独特的异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葱郁的树木覆盖着山体,枝叶随风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许多与领事馆历史相关的文物,如当年使用的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如古老的留声机、纯银古董勺、银糖罐、玻璃酒杯、瓷盘碗具、银质奖杯等,这些文物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领事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场景。</p> <p class="ql-block">通过大量的老照片,展示了烟台山地区的历史变迁、领事馆的发展历程以及当时福州的社会风貌,让游客能更直观地了解过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领事馆二楼走道贯穿建筑,连接各个房间,面阔7间,进深5间,四面有外廊,中央是过厅,左右两边各开两个房间,用内廊沟通。</p> <p class="ql-block">办公设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