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昙华林街一排雕像诉说着这条老街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定名凤凰山</p><p class="ql-block">二二九年(吳黄龙元年),江夏山北有凤凰来集,凤凰山由此得名。螃蟹甲最早命名为黄龙山,与凤凰山并列,龙凤呈祥,孙权顺势登基称帝,向天下宣告筑坛引凤,天下最顺。这是昙华林最早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孟宗哭竹</p><p class="ql-block">增拓武昌城</p><p class="ql-block">昙华林因(寺)得名</p> <p class="ql-block">西方教堂进入昙华林</p><p class="ql-block">林则徐建(丰备仓)</p><p class="ql-block">日知会</p> <p class="ql-block">花园山聚会</p><p class="ql-block">文学社,共进会共商起义</p><p class="ql-block">五位湖北籍代表出席(中共一大)</p> <p class="ql-block">共商南昌起义</p><p class="ql-block">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设立在昙华林</p> <p class="ql-block">昙华林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湖北中医药大学</p><p class="ql-block">文华大学旧址</p><p class="ql-block">昙华林校区</p> <p class="ql-block">昙华林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翟雅各健身所</p> <p class="ql-block">中医学院街头中医知识</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十四中</p><p class="ql-block">原湖北省立武昌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校</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暂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十四中名人校友</p><p class="ql-block">陈谭秋,董必武,桂希恩,严文井,黄侃,宋教仁</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张培刚,王亚南,张庆宣,胡正寰,彭少逸</p> <p class="ql-block">靠墙上写武昌昙华林统战同心时空</p> <p class="ql-block">现代教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分别是</p><p class="ql-block">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刘仁静</p> <p class="ql-block">分别是</p><p class="ql-block">陈潭秋,李四光,董必武,宋教仁</p> <p class="ql-block">街头小景</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1日,在昙华林最近一次改造后,老牌文旅地标:昙华林人文小镇于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广大游客。</p> <p class="ql-block">徐公馆</p><p class="ql-block">徐源泉公馆是法式古典主义砖混别墅住宅,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由三栋楼组成,各具特色,一号主楼是法式双层别墅洋房,门厅的罗马立柱上有卷叶草花饰,侧面是红砖清水外墙,外墙为水泥凹痕涂层,铁花栏杆点缀着房屋;二号和三号楼为中式建筑,小青瓦的屋顶、青砖清水墙,是徐家修建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2019年,徐源泉公馆进行重新修缮。现今被改造为昙公馆、东棠·人文酒馆、亼[jí]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徐源泉公馆</p><p class="ql-block">昙华林街头优秀历史建筑~瑞典教区旧址</p> <p class="ql-block">穿过昙华林街一个完全中式的门牌坊,有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在武昌的传教基地。现在的这个大院,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职人员用房,武昌历史上唯一的外国领事馆——瑞典领事馆也依然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武昌城史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昌城史馆是武昌市首个以城区历史为主题的展馆,历时一年半打造以“因武而昌,因变而强”为主题,设1个序厅和5个正厅,分别从城之源、城之根、城之美、城之昌、城之兴、城之魂,讲述武昌1800年的建城史。展厅内共有178件珍贵文物展品,浓缩和再现着武昌的历史荣光和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城墙集市</p> <p class="ql-block">通往山顶集市的电梯</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看武昌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瑞典教区</p><p class="ql-block">瑞典教区位于昙华林57号,始建于1890年,原为基督教瑞典行道会的传教基地,分为主教楼、教堂、学校等五栋建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是北欧风格的红瓦大坡屋顶,外柱廊采用券拱式,屋面采用老虎窗、外墙窗和柱廊来装饰,展现了古典风格砖木结构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2015年,瑞典教区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和利用。现今改造为昙华林当代艺术中心、华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厚土文化保护研究中心、武昌同心书画院和昙华林人大代表联络处</p> <p class="ql-block">翁守谦故居</p><p class="ql-block">翁守谦故居位于昙华林75号。建造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前后,为两层砖木结构,原有结构及形式均有较大改变。总建筑面积623.78平方米。原为清末任职北洋水师的翁守谦住宅。现为私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昙华林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瑞典教区旧址</p> <p class="ql-block">优秀历史建筑基督教崇真堂</p> <p class="ql-block">武汉昙华林街头壁画</p> <p class="ql-block">昙华林历史悠久,沉淀了大量的历史、人文、建筑艺术等遗迹,曾是儒释道三教汇集之地,近代后,曾是英美意等国传教、办学、行医之地,也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吸引了创意文学家、画家、艺术家聚集在此处,曾是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多处百年历史建筑,有传统院落式、石库门式、欧式等建筑风格,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昙华林是武汉市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活着的武汉近代史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