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三)五台山的寺庙群(续)

禾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一篇介绍了显通寺、菩萨顶和黛螺顶。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殊像寺、罗睺寺、广化寺和塔院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殊像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殊像寺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它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最著名的建筑文殊阁大殿,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殿内两侧墙壁原置经橱,藏满文大藏经三部,日军侵华时劫运一部,现存东京;一部流落西欧,现存巴黎图书馆;一部下落不明。</p> 文殊阁大殿 文殊骑狮塑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殊殿内的殿壁上还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这一巨型彩色悬塑有动有静,色彩绚丽,刻划逼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给人一种上下几千年,纵横亿万里的博大之感。</p> 五百罗汉渡江 精美的悬塑 悬塑细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殊像寺外牌楼的前下方,有一股清澈见底、汩汩而流的泉水,冬天不结冰,水中冒热气,夏天却十分清凉,喝上几口,顿觉周身爽快,甘甜入心。据《清凉山志》上说,这泉叫“般若泉”。般若,是梵语“终极智慧”的意思。历史上的般若泉水多做入朝贡品。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萨顶,非般若泉水不饮。</p> 般若泉亭 般若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殊像寺里的善静室,相传有一段凄凉哀婉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康熙皇帝的三姑名叫爱新觉罗·福莲,大清王朝为钳制和拉拢吴三桂,将三皇姑许配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康熙将吴应熊打入大牢,不久将其处死。遭遇不幸的三皇姑,悲痛欲绝,愤然遁入空门,在殊像寺削发为尼。当时,殊像寺面对的梵仙山灵应寺中有一位年轻和尚名叫日柱,学识渊博,对《华严经》的理解精深而有创意。三皇姑福莲在塔院寺听他讲过几次经书,很崇拜。有一天,三皇姑福莲到般若泉汲水,碰到从梵仙山下来背水的日柱,经过短暂交谈,日柱觉得三皇姑福莲文学底蕴精深,对佛教的理解有独到之处。之后闲暇之时,常到殊像寺善静室找三皇姑福莲,两人诵经学法,共同研讨。时间久了,有人说他们之间有了暧昧关系。此话传到了康熙皇帝耳中,认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皇姑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惟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善静室无恙。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交往纯洁、未乱佛规,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了殊像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殊像寺对面梵仙山上的梵仙寺(信众称灵应寺),是五台山地区为数不多的非佛教寺庙之一,因寺内供奉老仙大仙等狐仙一家,被人们称为狐仙庙。这里流传有一个“秀才遇狐仙”的故事,提示人们:无论遇到什么事,一定要沉着冷静不乱心智。人们在这里求婚姻据说很灵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台山的道教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五台山被称为紫府山,并建有道家修行圣地“紫府庙”‌。隋唐时期,五台山道教达到鼎盛,许多著名道士如孙思邈、王重阳等都曾在五台山修行。</p> 梵仙寺 视频:梵仙山和殊像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罗睺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睺寺,创建于唐代,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尊者肉身舍利,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十方堂)。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是五台山十景之一“开花现佛”处。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高大而雄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方堂,是罗睺寺的属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到了康熙年间,罗睺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圣五台山,就在该寺居住修持。</p> 罗睺寺 石狮 大藏经楼 十方堂 <p class="ql-block">大藏经楼内的“开花现佛”。殿内正中高竖一朵莲花,内含四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p> <p class="ql-block">其正名为“莲花藏”。这大莲花与下面的大圆盘用通柱连在一起,当僧人在圆盘下的暗室驱动木轮,通柱即会转动,莲花随之开启或闭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广化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化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后殿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八角单亭阁式石塔。佛坛上,中供文殊,侧为普贤,观音,合称“三大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十六尊者石刻,每位尊者均雕刻于一块石板之上,黑底白线,异常醒目,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为难得的艺术珍品。</p> 广化寺山门 藏式佛塔和宋代石塔 十六尊者之一 十六尊者之一 十六尊者之一 <p class="ql-block">“九龙浴佛”。使用了现代的喷水装置,直观形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化寺内有“广化积福斋”素食餐厅,随缘付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化寺曾为五台山唯一一座夜间开放且有华美夜景的寺庙,可惜因为“踹门事件”寺庙夜间参观关闭了。2023年1月25日晚上(大年初四),当时的温度是零下20度,很多游客聚集在了寺门前,但是寺门紧闭,想进寺朝拜的游客进不去。有些游客非常愤怒,直接踹门进寺。按照惯例,在过年期间的晚上也都是开放的。广化寺的回应是:为了避免春节期间交通拥堵,所以寺庙晚上临时关闭。但是并没有发布相关的关闭信息通知。寺庙告知不旿,香客也失善。</p> 2020-2023年亮灯期间拍摄 2020-2023年亮灯期间拍摄 2020-2023年亮灯期间拍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塔院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院寺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宗之一,以五台山标志的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在红墙、琉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尤为壮观。</p> 五台山的地标大白塔 仰望大白塔 <p class="ql-block">大白塔细节。塔身252个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悦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院寺原与显通寺为同一座寺庙,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为了给自己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彦妃祈福延寿,就把塔院寺独立出来。在塔院寺,天王殿供奉的不是弥勒佛,而是万历皇帝母亲的化身“九莲菩萨”。</p> 大慈延寿殿与大白塔 “九莲菩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院寺门前,有三门木牌坊一座。这座木牌坊庞大宏伟,牌坊中的所有木制构件,都经过精工雕饰,用工精细,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木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路居纪念馆。1948年3月23日,在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的形势下,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率领前委机关三千多人离开陕北,东渡黄河,途经山西,于4月9日来到五台山,夜宿塔院寺方丈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短暂的时间里,毛泽东观赏了青、黄庙古迹,访问了汉、蒙、藏同胞,勉励农民努力发展生产,武装起来保卫胜利果实。次日,从五台山出发,经长城岭,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五台山当地政府按照毛泽东路居时原样对塔院寺方丈院进行恢复陈列。现保存有5个路居室,另有3个展厅,是山西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p>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位于塔院寺方丈院 路居旧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五台山以其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深深吸引着各国各地游客不断前来朝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中部分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