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于导游再三强调东林出关不要拍照,所以一路无照。3月2号下午六点半到达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海参崴),</p> <p class="ql-block">晚七点吃含在三千元团费内的海鲜大餐,这里的龙蟹多又大,可以实现像网上说的吃大龙蟹自由。</p> <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看日出,这里早上七点,国内已经九点了,酒店前面三根烟囱整天冒着黑烟,成为常态。倒也是一景。</p> <p class="ql-block">3月3号早上到了C-56号潜水艇博物馆,这艘二战时期击沉德国舰船多艘,立下汗马功劳的潜艇,每次它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p> <p class="ql-block">艇长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被认为拥有好运气就是他那个大鼻子。所以艇长铜像的鼻子就被希望沾上些好运的参观者摸得锃亮,铜像的鼻子也就愈发显得硕大无比。</p> <p class="ql-block">船上的会议室挂着斯大林的像。</p> <p class="ql-block">船员的床旁边挂着待发射的鱼雷。</p> <p class="ql-block">上午接着到了海参崴一百多年前建的凯旋门,是为沙皇尼古拉二世视察当时世上最长远东铁路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后面花园里面有雕塑。这浑然一体的卷发和胡须,再加上头顶的王冠,凿凿实实的帝王像。只是这样的头像,没有一个像样的基座,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前面有个东正教堂,这座教堂是1907年为了纪念俄战争时期牺牲的俄罗斯战士而建的,现在成为虔诚的东正教教徒做礼拜的场所,教堂前有纪念英勇牺牲的战士,常年燃烧着长明火。</p> <p class="ql-block">前苏联的永恒之火依然在燃烧,但共产主义的理想已经在 俄罗斯 熄灭。昔日这里是中国的海参崴 ,现在只能是别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已经是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鸣炮一次。</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岛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由于俄罗斯位置过于偏北,气候寒冷导致港口非常稀缺,突出的不冻良港条件使得海参崴成为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也是远东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中心,同时,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部最终点位于这里,因此海参崴更是俄罗斯面向亚太地区的关键窗口,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常年驻扎在海参崴。</p> <p class="ql-block">午前到了不远处海参崴市中心的胜利广场,地标就是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这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纪念为争取在远东建立。</p> <p class="ql-block">锗红色的 大理 石基座上雕塑了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苏联红军战士,他右手擎着一面高高飘扬的苏维埃旗帜,左手握着战斗的号角,意气风发地矗立在那里,俨然就是整个海滨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有两组低矮的雕像组合。左边的雕像刻画了1922年从 日本 人手中解放了 海参崴 的游击战士;</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雕像塑造的是波罗的海水兵、革命战士以及手握步枪的工人形象,左右两边的人物形象,脚下都是踏着象征沙俄皇权的已经倒下的双头鹰。</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那座白色的带有双头鹰标志的大楼,就是滨海边疆区政府机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是东正大教堂。只要一踏上 俄罗斯 的土地,就会发现那里到处都有东正教堂的身影,教堂顶部那些独特的洋葱头指向天空,仿佛传递着上帝和人间的对话。 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了避免雪花长时间堆积在屋顶上,俄罗斯 的建筑师们独创了一种教堂建筑形式,他们保留了十字型的建筑结构,而把拜占庭式的大圆顶改造成了充满童话色彩的洋葱头。</p> <p class="ql-block">教堂虽然正在装修,但依旧显得富丽辉煌。</p> <p class="ql-block">午后游览海参崴远东最大陆港火车站,列车要走七天七夜到莫斯科。</p> <p class="ql-block">符拉迪沃斯 托克火车站是 海参崴 这片土地上最具俄式建筑风格的一座建筑,让人联想起17世纪 俄罗斯 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黄白主色调的色彩给人端庄而又高冷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后面就是陆港码头,外面通往日本海,凭借海参崴不冻港,可以把日韩的货物通过铁路送往莫斯科。海参崴是俄罗斯唯一的不冻港。</p> <p class="ql-block">站台上还有实物蒸汽机车头,这台蒸汽机车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还设立了一座实物纪念碑,碑石上雕刻着碑文:献给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英勇的远东铁路工人们。</p> <p class="ql-block">蒸汽机车模型的前面,矗立着一座顶端装饰着 俄罗斯 国徽“双头鹰”的纪念碑,碑身不算很高大,中部的9288,却比双头鹰还要醒目。意味着从这里到 莫斯科 的距离是9288公里,这里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端的最终点。</p> <p class="ql-block">列宁广场,在火车站对面的小广场,俄罗斯国内仅剩两个没被拆除的列宁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列宁那熟悉的帽子、那经典的姿势被当地人戏称列宁打车.由于雕像下面是个停车场,所以也被称作“列宁停车场” 列宁雕像手指指向我国方向,有人说好像意思是指点江山,要征服远东。</p> <p class="ql-block">下午4个人包车100元(一千卢布)去了海参崴玻璃沙滩,如果参加自费游的话是200元/人,海滩是真的“玻璃”,据说这里原本是苏联时期一处倾倒废弃啤酒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到经过海水和砂石多年的冲刷和打磨,变得晶莹剔透饱满圆润,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玻璃鹅卵石”铺满了沙滩,远远望去在阳光之下熠熠闪光,走近了细细观察更是能发现每一块玻璃的美妙之处。</p> <p class="ql-block">3月4号上午先去了海参崴金角湾大桥,鹰巢山观景台,可惜导游没有带我们去最高点。说是上面是在施工,能看见金角湾大桥,但确实不够高,扫兴。</p> <p class="ql-block">接着到了托卡内夫灯塔 ,因“七月与安生”的电影走红,影片里世界尽头,灯塔 伫立在 海参崴 港口入口处,七月在这里,走向世界尽头“ 乌斯怀亚 ”。影片在 灯塔 前落下帷幕,给你一个七月,还我一个安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海参崴的西南角,在与陆地接壤的半岛尽头,矗立着这样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这就是托卡列夫斯基灯塔。灯塔位于狭窄的托卡列夫斯基石岬尽头,因此而得名。这里是海参崴大陆架的最南端,与俄罗斯岛隔海相望。</p> <p class="ql-block">一条砂石路蜿蜒着伸向远处的铁塔,再到灯塔。越来越纤细,直到海中央。</p> <p class="ql-block">在冰雪未融的现场海豹也来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上午接着到了海参崴网红步行街,白天显得冷清,晚上当灯光亮起时,这里十分热闹,吃喝不愁,有前英国首相邱吉尔和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在这里“恭候”。</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五颜六色的房子,经过雨水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却显得更加优雅。各种可可爱爱的商家招牌使出了浑身解数招徕着来往客人,世界各国的文字铺天盖地的出现在街巷的每一个角落,去探索周边的小胡同,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小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里满街墙上布满了彩色张扬的各种涂鸦,非常有当地的文化气息,最入眼的是这幅“东北老乡”。</p> <p class="ql-block">3月4号傍晚打车再次来到鹰巢山观景台,看华灯初上的金角湾大桥。</p> <p class="ql-block">乘轨道车运行耗时仅有 2分钟到达上站,上行基本满员,下行基本空车。</p> <p class="ql-block">这里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和网红打卡点。这座横跨峡湾之上的V 字型斜拉桥,全长 1388 米,桥身洁白优雅。</p> <p class="ql-block">金角湾大桥是一座V字型的斜拉桥,它跨越着海峡,连接着两端的陆地。从技术上,斜拉桥需要很高的支撑,通常都是以“A”字形或“H”字形建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乐观主义者说“V”代表“胜利”,</span>支撑力的技术就需要严格的保障。普京强势拍板,无论如何,也要把大桥给我建起来。于是,三年的时间内,金角湾大桥完工,是海参崴 建筑史上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返程时Yandex Go打车出现了问题,把谷歌导航上我们酒店的名称复制过去,可能酒店名气太小,打车软件不认可,仅可看到附近的大酒店,亏得一位热心俄罗斯女士帮忙,在寒冬中帮我们叫到了车,顺利返回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3月5号清晨八点(国内时间六点)出发回哈尔滨 ,十点左右到达乌苏里斯克,还是那家小店稍作休息,中午到到达东林海关,结束了俄罗斯海参崴的短程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