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神话来源与记载</p><p class="ql-block"> - 文献记载: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提到颛顼氏有个没有才能的儿子,无法教训,不懂好话,放任则刁恶奸诈,鄙视美德,搅乱上天常道,天下百姓称他为梼杌。《神异经·西荒经》也对梼杌的形象和生活地点等进行了描述。</p> <p class="ql-block">- 起源说法:梼杌形象的成因可能与不服从舜帝统治被流放的部落酋长有关,其外貌特征取材于某个部落的图腾。也有说法认为梼杌就是鲧,神化后变为黄熊;还有人说梼杌源于苗语,是鳄鱼,为楚人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二.形象特征</p><p class="ql-block"> 梼杌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有的描述中还提到它长着类似公羊的大型、弯曲的角。</p> <p class="ql-block">三.性格与行为特点</p><p class="ql-block"> - 顽固不化:从其名字“傲狠”“难训”就能看出,梼杌性格倔强,油盐不进,对他人的教导和劝告完全不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p> <p class="ql-block">- 凶猛好斗: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凭借自身强大的力量和凶猛的性格,在荒蛮之地无人敢惹。</p> <p class="ql-block">- 助恶为虐:有时会鼓动一些恶人做恶事,甚至为了玩乐主动现身帮助坏人,以看到人类之间的争斗和混乱为乐。</p><p class="ql-block">- 食人本性:当梼杌玩腻了或者饥饿的时候,便会将人类当做食物,一口吞下。</p> <p class="ql-block">四.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 - 比喻意义: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代表着那些铁石心肠、难以沟通、为人傲慢嚣张、做事凶狠的人,类似“暴君”一类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力量象征:梼杌也代表着未被征服的自然力量,体现了神秘的东方神话色彩,其强大的力量和凶猛的特质让人对自然的神秘和强大产生敬畏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