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 没齿难忘

海狼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老团长,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陶勇中将</p><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生前多次说过:“八二三炮战改变了我的后半生”。八二三炮战给父亲提供了一个人生转折的机遇,但真正改变父亲后半生,对父亲有“知遇之恩”的人,是父亲在新四军二支队四团的老团长,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父亲所在的金坛人民抗日自卫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四团团部(俗称老四团)特务队,时任团长为陶勇。1940年3月,陈毅、粟裕即将率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北上,陶勇带领老四团第一,第二两个营先行渡江。江南留下三营和团部特务队,并以此组建新的二支队四团(俗称新四团),父亲留在了新四团。父亲在陶勇任团长的老四团约半年时间,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与陶勇没有什么接触,只知道他是团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11月,陶勇从朝鲜战场回国,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1955年10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父亲在东海舰队福建基地岸炮五团任副团长兼参谋长,与陶勇隔山隔水,俩人互不认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张继明摄于1955年授銜</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封锁炮击金门战役,父亲任海岸炮兵群群长,指挥海岸炮兵部队在战斗中取得重大战果,其中包括:击沉敌中型坦克登陆舰两艘,击伤六艘,协同魚雷快艇部队击沉大型运输船“台生轮”,协同护卫艇部队击沉猎潜艇“沱江号”,击沉水陆两栖坦克、两栖运输车三十三辆,击毁敌机三架,摧毁军用仓库一座,击毙“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个中将副司令,毙敌六百余人等。多次受到海军、福州军区的表扬,荣立二等功。在参加炮击金门战役的部队中,是唯一荣立二等功的团职干部。八二三炮战海岸炮兵打的英勇顽强,打出了军威,涌现出以安业民烈士为代表的一批英模人物和英雄集体,在全国人民当中产生极大影响。为海军争了光,为东海舰队添了彩,使得父亲一战成名。</p><p class="ql-block"> 八二三炮战后,陶勇到厦门看望海军参战部队,住在厦门交际处(现厦门宾馆)。一天下午,正在上班的父亲忽然回家,高兴的对母亲说,赶紧给我找件干净的衣服換上,舰队陶司令要接见我,还要请我吃晚饭。換好衣服父亲离开了家,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到家里。父亲见到母亲激动的说:不走了,陶司令要我留在部队继续干!</p><p class="ql-block"> 原来,1958年4月,父亲所在的岸炮五团团部撤销,并入福建基地炮兵处,父亲被免职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安置单位是上海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单位已安排好了房子,并派了两个人来厦门,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那时家里的行李物品都已经全部打包装箱,就等着正式的转业通知前去报到。</p><p class="ql-block"> 七月二十日,厦门水警区司令员高立忠,政委潭天哲到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开会,会上传达了军委关于炮击封锁金门战役的作战命令。回到部队,高司令,谭政委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布置作战任务。父亲虽然在家等待转业安置,由于他毕业于海军炮兵学校岸炮专业,熟知岸炮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岸炮五团的情况,高司令点名要父亲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 高司令传达完军委作战命令后,岸炮部队提出许多在作战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新组建的基地炮兵处长刚到职,不懂得岸炮部队的作战指挥,无法回答部队提出的问题,高司令点名要父亲发言。</p><p class="ql-block"> 父亲熟悉岸炮部队的情况和作战预案,对金门驻军的兵力布署也了如指掌。当场就岸炮部队提出的问题,如:岸炮指挥所的开设,战斗中的组织指挥与协同,射击保障,射击指挥雷达的架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在完成炮击金门作战任务最棘手的问题:谁来担任岸炮部队的指挥员,主动承担了责任。参加会议的炮兵处长杨连春也表态说:老张,这一仗要你来指挥,打完仗你才能走。会议决定由父亲担任海岸炮兵群群长,负责海岸炮兵部队在封锁金门战役中的作战指挥。</p> <p class="ql-block">  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彭德清少将(右二)在炮击金门作战预备会上。</p><p class="ql-block"> 当父亲来到交际处时,陶勇司令员和彭德清司令员正在院子里聊天等待父亲。陶司令见到父亲,握着他的手说:老张,听彭司令汇报说,你很会指挥打仗,这次指挥岸炮部队打的不错!陶司令是个不轻易表扬部下的人,由此可见,上级领导对海岸炮兵部队取得战果的滿意程度。</p><p class="ql-block"> 当向陶司令汇报完海岸炮兵部队作战情况后,陶司令,彭司令留父亲吃晚饭。那天晚上的餐桌上,只有陶司令,彭司令和父亲三个人。父亲参军二十年,从未享受过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包括在1951年嵊泗列岛海上剿匪战斗中荣立二等功,受到华东军区海军第(1)号嘉奖令的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 因为打了胜仗立了功,首长对岸炮部队在战斗中取得的战绩非常滿意。陶司令又是父亲在新四军二支队四团的老团长,父亲感到一身轻松,讲话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他向首长报告说:打完这一仗,就要转业到地方工作了。陶司令问明情况,怎么会轻易让一个既懂得岸炮专业,又知晓岸炮部队作战指挥的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于是对父亲说了句:你不要走了,留在部队继续干。并交代身边的秘书与舰队有关部门协调办理此事。这样,父亲得以继续留在部队,为保卫祖国东南沿海的安全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彭德清司令员签发的二等功奖状</p><p class="ql-block"> 1964年,父亲任海军厦门水警区副司令员。厦门水警区是集水面舰艇,岸炮部队,观通技勤,后勤保障为一体的作战部队。管辖从东山岛到围头半岛海域的战备巡逻,护漁护航,抢险救灾等任务。辖区内厦金海峽的大嶝水道,是我海军小型艇船南下北上的必经航道,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经济价值。由于大嶝航道狭窄,海底情况复杂,礁石密布,我水面舰艇只有等滿潮时,需要地方引水员导航才能通过,不仅费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大嶝航道的通行难题,海军周仁杰副司令,舰队陶勇司令员两次带领工作组到厦门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解决方案,父亲参与了这项工作。原定方案是请地方雇民工进行挖掘疏浚。但由于工程施工量浩大,又是在金门炮火威胁下进行作业,安全得不到保证。还要花费国家近千万元的资金,这在六十年代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最后大家认为这个方案不妥。陶司令临走前嘱咐父亲说:这条航道对海军太重要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难题。</p><p class="ql-block"> 遵照陶司令的指示,父亲来到围头岸炮八营150连。这里与金门岛的距离最近。面对大嶝航道出入口,是我舰船过往必经之地。父亲在150连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每天乘着潮起潮落时分坐在海边,观察地方船只过往情况。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地方过往船只的吨位,吃水都比海军艇船大得多,而且还是滿载,即使不是滿潮也能通过。父亲立刻意识到:我们使用的海图标测有误!</p> <p class="ql-block">  大嶝航道,远处为金门北太武山</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到水警区立即召开有作战,通信,航保等部门参加的会议,决定由他带领一艘测量船,对大嶝航道的水深和海底情况重新进行测量。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大嶝航道的实际水深和海底礁石分布情况终于被摸清。原来海图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有误,航道的实际水深比海图标示的要深出20一30公分,完全可以保证我小型艇船安全通过。</p><p class="ql-block"> 经请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同意,父亲带领艇船编队开始试航,从登陆艇,水船,油船,到拖船,从75吨护卫艇到125吨护卫艇,从低速航行到高速航行,从单艇单船到12条艇船的综合编队,全部安全通过,制约我军海上航行航道的瓶颈被打通。</p><p class="ql-block"> 父亲向舰队报告了大嶝航道的测量情况,陶司令知道了非常高兴,舰队向海军有关部门做了汇报。海军航保部派出测量组,对大嶝航道重新进行测量,证实厦门水警区提供的测量数据完全准确,并以此为依据制作新版海图,供部队和地方使用。交通部得知这一消息,组织一支有四艘400吨油轮的船队,从上海启航经大嶝航道驰往广州,也安全通过获得成功。大嶝航道的开通,为部队的战备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海军司令部发通报在全军对父亲予以表扬。</p> <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陶勇在上海吴淞口</p><p class="ql-block"> 陪同周总理.陈毅元帅检阅潜艇部队</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陶勇身为海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是解放军驻上海部队的最高领导。与极左势力在上海的反党篡权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被他们视为是在上海进行反党篡权活动的最大障碍。1967年1月21日,陶勇不明不白的死在舰队招待所附近的一口水井中,至今都是一桩没有破解的疑案。</p><p class="ql-block"> 一天,父亲下班回家,脸色十分难看。母亲一看,忙问:出了什么事了?父亲一言不发,拉着母亲进了房间,关上门在里面低声说了很久,我们贴着门缝偷听,只听父亲说:陶司令死了。后来听到父亲在房间里传出的哭泣声。父亲是个性格刚强,经历枪林弹雨,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什么样的血腥场面没见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可见父亲对失去老团长的悲痛心情。陈毅元帅去世时,父亲也是伤心地落泪说:我的老军长没了,我的老军长没了……</p><p class="ql-block"> 在东海舰队,陶勇是个原则性极强,不讲情面,不循私情,治军严格的人,舰队所属部队有很多领导怕他。说陶勇把父亲留在部队有知遇之恩,绝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私人的交情。对于老四团,我只能说,在战争年代曾经浴血奋战团队的旗帜下,所凝聚起来的战友之情是无形的,我无以为知。我从军二十五年,对部队也有着难以割舍的军人情结,但和父辈们相比,相差甚远。</p><p class="ql-block"> 彭德清在调任交通部副部长时(后任交通部长),部队在操场上放电影欢送彭司令,请老司令讲话。彭司令拿着话筒,只说了一句:我不想离开部队,也不想离开大家……就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开国少将呐。</p><p class="ql-block"> 彭司令也一直没有忘记当年跟随他一起参加八二三炮战的父亲。上世纪九十年代,彭德清主编的《中国航海史》付印后,特意从北京寄了一本送给父亲,令父亲非常感动。他拿着书喃喃地说:三十多年过去了,彭司令还没忘记我。可见从战争年代打出来的人,对部队,对战友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临转业之际,陶勇的一句话把他留在了部队,从而改变了父亲的后半生。陶勇之所以会讲出这句话,首先,是因为父亲在八二三炮战中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表现出一个优秀指挥员应具备的素质。其次,是部队建设的需要。上世纪五十年代,福建基地岸炮部队是主要的作战力量,需要一个懂专业,会指挥,有经验指挥员,当时,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够替代父亲。再次,陶勇是个识才、爱才、惜才的领导。那时海军还处于创建发展初期,缺乏各种专业人才。对于一个优秀的岸炮指挥员,陶勇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在之后的二十年中,父亲没有辜负陶司令的期望,在不同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为部队建没做出他应有的贡献,受到部队广大官兵的信任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经历,看看现在的家庭与生活,无不与陶司令的这句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仅是改变了父亲的后半生,也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轨迹,对于我们后代也有知遇之恩。因此,每逢聊到八二三炮战,我们子女对陶司令也都心怀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悼念父亲的老团长,海军东海舰队首任司令员,我参军服役所在舰队的老首长陶勇将军。</p><p class="ql-block"> (陶勇、彭德清照片来自于百度下载)</p><p class="ql-block"> 海狼 (张海汎)于2025年3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