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荒人——走进金婚(三)

知音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知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59385</p> <p class="ql-block">  在北大荒成家需要勇气,在北大荒养育孩子,更是难以想象的艰辛。我的儿子就是在北大荒小屋的土炕上出生的孩子。儿子一出生,就<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定要跟随他的父母品尝艰苦的滋味。</span></p> <p class="ql-block">  儿子呱呱坠地才56天,产假一满我就上班了。每天一早背着他,手里提着一大包尿布,送他到学校的托儿所去。说是托儿所,其实就是一间十几个平方的屋子。一铺通炕,两个阿姨。从才满月的婴儿,到学龄前儿童,统统关在这小屋里。不会走的孩子放炕上,其余的孩子在地上玩。我的儿子最小,就放在最里面的炕头上,紧挨着炉子和火墙。阿姨笑着对我说:“用不着带这麽多尿布的,拿回去吧,留一条足够!”见我愣着,她告诉我:“尿布湿了放火墙上烤烤,一会儿就干啦!”“这卫生吗?”“哎呀,你们上海青年就是讲究,这儿都这样的!”我不语了,只好入乡随俗。</p><p class="ql-block"> 每次去喂奶,都见我儿子小脸上蒙着一层煤灰,小鼻孔里黑黑的像两个小烟囱,儿子就躺在灰堆里,我好心疼。阿姨说:“没办法的,炉子总是要捅的呀!只有这炕头最安全!”看着有的孩子满炕乱爬,有的孩子会坐了,真怕躺着的儿子被挠了,被压了。因为听说哪个连队的托儿所,一个只几个月大的婴孩,在炕上竟被大孩子一屁股坐死的事情,心里直发毛,可是有什么办法呢?</p> <p class="ql-block">▽儿子在小屋的坑上</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中午,我到托儿所先喂儿子吃奶,自己再赶回去做饭。有一次,我吃完午饭去上班,经过托儿所,老远就听到儿子的哭声。跑过去一看,两个阿姨坐在门口有说有笑地用钩针钩着台布,儿子在炕上被她们用被子、杂物支着后背,脑袋沓拉在一边,已哭得声嘶力竭。气得我朝她们怒吼:“你们怎么不抱抱他啊?他连脖子还没硬起来呢!”我冲过去抱起儿子,泪水滴在儿子的小脸上。那以后,中午时间再紧,我也把儿子接回去,哪怕背着他做饭,也不让他再受罪了。</p> <p class="ql-block">▽儿子一周岁在团部照相馆拍摄</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战友介绍我一个姓安的老太太,很会带孩子,但人很厉害。当时请人带孩子一般费用10元,安太太要12元,可我们当时的工资每月才32大毛啊!但为了孩子,我还是去了安太太家。“好啊,送来吧!”安太太很爽气的。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每天上班前送去,下班后接回去。</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安太太对我说,“你的儿子不肯睡觉,抱得我手膀子酸疼,你送个摇篮来吧!” 妈呀,我一听就急了,我上哪儿去找摇篮啊!这地方又没卖的,这不是出难题吗?“没摇篮,我可带不了!”急得我回家直掉眼泪!还是老公会动脑筋,想起他有个旧藤箱子,把箱盖儿翻过来,穿两根背包绳吊在梁上(东北的摇篮是吊在房梁上摇的),不就是个摇篮吗?老公笑我:“哭管什么用!不会想办法嘛!”第二天,我们喜滋滋地把摇篮送去,安太太也乐得眉开眼笑的,直夸赞:“你们知青就是有办法!这下可好啦!”</p><p class="ql-block">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安太太又冲我嚷开了:“你家小子就是淘,我带六个孩子时,还喂猪、做饭呐,带你一个孩子把我累得够呛!”我赔着笑脸说:“大娘,不是有摇篮了吗?”这一说,安太太嗓门更大了:“还不如没摇篮呢!刚把他摇睡了,还没等我放个屁又醒了,再摇还是哭,只好抱出来哄。好容易哄着了,放进去没20分钟又开始闹,又要抱出来才干,我哪受过这罪哦!”我只好拍着儿子的小脸,说着儿子还听不懂的话:“儿子啊,可别再闹了,把姥姥累坏了,可没人带你了哦!”心里却在流着泪说:“宝贝,妈求你就多睡会儿吧!你再闹妈妈就真的没办法了!只好送你到托儿所去受罪了!”就这样,一个月后我还是把儿子送到了托儿所。</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晚上还经常要开大批判会。吃完晚饭我抱着儿子到学校,开小会时,就把儿子放办公桌上睡;逢到开大会,逗人的儿子就在老师们手里传来传去的。等到老公在他单位开完会,再来接我们一起回去。</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老公接了我,他抱着儿子在前走,我在他身旁打着手电筒。在走过操场那个大冰坡时,突然一下子摔倒了。只听到他“啊哟”一声,人从坡上滑了下去,手里的孩子也不知被他抛到哪去了。我吓得魂飞魄散,拿着电筒四处乱照,等我在坡下找到孩子,抱着他冲进路边的学生宿舍,解开裹着的小棉被,只见儿子还在甜甜地酣睡呢!而我和老公却吓出一身冷汗了!我骂老公:“你差点没把儿子摔死啊!”他指着熟睡的儿子说:“咱儿子命大!你看,他不是好好的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儿子在小屋前的稻草垛上嬉戏</p> <p class="ql-block">  后来,好心的邻居们见我不容易,每逢我晚上有会,就抢着来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去,他们说:“傅老师,你放心吧!开完会再来家接孩子!”一些住得近的学生,也常常喜欢把儿子抱回去玩,有时我都不知道儿子今天在谁家呢!有时我去找儿子时,看见他不是在老乡手里玩得欢,就是吃饱了躺在炕上呼呼大睡,小嘴边还挂着一圈金黄的玉米面糊糊哪!</p><p class="ql-block"> 由于儿子挺能吃,我的奶水不够。每天早上老公去加工厂打一锅刚挤出的牛奶,回来稀释,烧开消毒,但儿子喝了老是拉肚子。当时商店也没什么代乳品卖,又把我急坏了。后来学校李昌海老师的妹妹梅珍,也在农场生了孩子,奶水多得吃不完,就叫我把儿子抱去她给喂奶。就这样每天二次,儿子吃得饱饱的。这种知青间的情谊真是一辈子无法报答的。</p> <p class="ql-block">▽儿子在小菜园里</p> <p class="ql-block">  由于儿子每天跟着我风里来,雨里去的,北大荒的风寒使才五个多月的儿子得了哮喘病,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打点滴。那段日子,我白天在学校上课,一下班就往医院跑。没吃过一顿好饭,没脱过衣服睡觉,夜夜将儿子抱在怀里。老公工作也忙,这时,我多么希望有老人能在我身边助我一臂之力啊!</p> <p class="ql-block">  那年冬天放寒假后,心急如焚的我,只身一人带儿子回上海看病。在同行知青战友的帮助下,我们母子总算平安到了上海。奶奶看见这么白白胖胖的孙子,又高兴又心疼。为了我们能安心工作,为了她的宝贝孙子,当时已67岁的奶奶,毅然跟我们一起回到北大荒,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给了我们艰苦生活中最大的支持,我一辈子都感恩不尽!</p> <p class="ql-block">▽奶奶到北大荒耒带孙子</p> <p class="ql-block">  有奶奶的精心照料,儿子的病渐渐好了,长得活泼可爱,胖乎乎红扑扑的小脸蛋人见人爱。奶奶在北大荒住了一年多,直到我和老公都去上大学,才带着孙子离开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当一岁多的儿子会说话时,常有人问他,“你是哪里人啊?”儿子会奶声奶气地回答:“荒人!”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不知是谁教他的。</p> <p class="ql-block">  啊,荒人!北大荒的后代!你从小跟着你的父母品尝了生活的艰辛,是北大荒的水土、北大荒的乡情,养育和滋润了你,从小在你身上打下了吃苦耐劳的烙印。如今,你长大了,独立生活了!妈妈想对你说,愿你永远不要忘却,你的父辈曾在北大荒挥洒的青春,留下的足迹;也要永远记住,自己曾是一个小“荒人”!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摘自本人北大荒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