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暗香疏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2753157</p> <h1> 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大地上,为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我怀着满心的期待,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合江亭的旅程。成都,这座被深厚文化底蕴浸润的城市,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处角落、每一段街道,都藏着岁月的故事,总能在不经意间,勾起我对历史的无尽遐想。而合江亭,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亭,宛如一颗镶嵌在城市脉络里的明珠,长久以来,都是我心中无比向往的地方。</h1> <h1> 还未抵达合江亭,它的模样已在我脑海中无数次勾勒。合江亭,屹立于锦江与府河的交汇处,作为成都的标志性景观,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双亭顶,恰似两片轻盈的云朵,相互依偎;八角十柱,犹如沉稳的卫士,稳稳地撑起一方天地;琉璃飞檐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好似流动的色彩。旁边的仿古式房廊听涛舫,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一幅古朴而华美的画卷就此在我眼前徐徐展开。</h1> <h1> 踏入合江亭景区,一块古朴的石碑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石碑上,“合江亭” 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历经岁月的坚韧。这座古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主持兴建。据史料记载,彼时的合江亭,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船只在这里汇聚、停歇,又再度启航,驶向远方。它更是文人墨客们钟爱的聚会雅集之地,那些才情横溢的诗人们,在此吟诗作对,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然而,它在水利工程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h1> <h1> 合江亭的修建,与成都的水利工程紧密相连,犹如一脉相承的纽带。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李冰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将奔腾不息的岷江巧妙引入成都平原,让这片土地从此告别了水患的侵扰,成为了水草丰茂、灌溉便利的天府之国。而合江亭,恰好处于南河(古时又称“锦江”)与府河交汇之处,下段河流沿袭“锦江”之名。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h1> <h1> 在唐代,合江亭一带是繁华热闹的码头渡口,无数舟楫整齐地停泊于此,随时准备扬帆启航,顺着江水驶入长江,再一路向东,抵达东吴。那时的合江亭,无疑是成都面向外界的重要门户,是人们开启广阔世界之旅的重要起点。同时,作为南河(锦江)与府河的交汇点,它肩负着调节水流、防范水患的重任。每至洪水季节,汹涌的江水奔腾而来,合江亭附近坚固的河堤便如同忠诚的卫士,稳稳地阻挡着洪水的侵袭,保护着成都平原广袤的农田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安居乐业。</h1> <h1>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情地碾碎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南宋末年,成都在蒙古军的铁蹄下遭受重创,沦为一片废墟。合江亭也未能幸免,与张仪楼、散花楼一样,在战火硝烟中轰然倒塌,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一消逝,便是漫长的七百余年。明清时期,合江亭逐渐被人们遗忘,曾经热闹非凡的两江交汇处,仅剩下一小块毫不起眼的空地,其余地方都被密密麻麻的民房所占据。岁月的尘埃,似乎要将合江亭的记忆彻底掩埋。直到 1989 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做出重建合江亭的决定,这座饱经沧桑的古亭才得以重焕生机。如今的合江亭,虽然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它依然坚定地矗立在锦江之畔,默默地见证着成都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与蓬勃发展。作为成都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继续发挥着调节水流、保护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成为城市发展的忠实守护者。</h1> <h1> 在合江亭旁,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刻有历代诗人题诗的石碑。这些诗句,犹如穿越时空的使者,带着往昔的气息,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南宋诗人范成大曾游历至此,并留下了《合江亭》一诗:“石鼓郁嵯峨,截然踞沧洲。有如古盟主,勤王会诸侯……” 诗中,范成大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合江亭的壮丽景色,赋予了它如同古盟主般的崇高地位,深刻地表达了合江亭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意义。此诗不仅是对合江亭地理优势和壮观景象的赞美,更蕴含着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沉感慨,让后人在千年之后,依然能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诗人的壮志豪情。</h1> <h1> 四川省著名书画家赵蕴玉为合江亭题写的一副对联同样引人注目:“从唐宋以来,东流阅尽,江山老;览锦华而后,此处登临,天地宽。” 这副对联,短短数语,却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当我站在合江亭上,俯瞰锦江与府河的交汇,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天地宽广的豁达与豪迈。两江之水在这里汇聚、交融,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千年的故事,让人不禁心潮澎湃。</h1> <h1> 除了范成大和赵蕴玉,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诗篇。他们的诗句,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合江亭的历史长河中,为这座古亭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漫步在合江亭景区,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眼见证了这座古亭的前世今生。从唐代的繁华热闹,到南宋的毁灭衰败,再到现代的重建新生,合江亭始终坚守在锦江之畔,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h1> <h1> 站在合江亭上,我静静地俯瞰着锦江与府河的交汇之处。江面宽阔,波澜汹涌,大江东去,击水拍岸,气势磅礴。这一刻,风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变迁。随后,我漫步在亭旁的仿古式房廊听涛舫中,细细品味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墨宝。这些诗句,如同一串串灵动的音符,在时光的长河中跳跃,构成了一首首动人的乐章,让我深深陶醉其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诗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茶吟诗、举杯畅饮、送别友人的场景,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与思绪。</h1> 听涛舫 <h1> 然而,当我回望现代的合江亭时,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感慨。虽然这座古亭已在现代社会中得以重建,但它似乎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繁华与浪漫。那些曾经的文人雅事、醇美酒香,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化作烟云散去,只留下一座略显孤寂的古亭和几块刻满诗句的石碑,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h1> <h1> 古时才子佳人风雅处,今日寻常百姓多登临。如今的合江亭,清晨阳光轻柔洒在亭身,唤醒周边一切。老人们在亭边空地打太极,一招一式沉稳悠然;年轻人沿着河岸慢跑,步伐轻快,活力满满。傍晚时分,灯光亮起,合江亭宛如梦幻仙境。情侣们手挽手漫步,低声诉说甜蜜情话;孩子们在一旁嬉笑追逐,纯真的笑声在河面回荡。它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成都人的珍贵回忆 。</h1> <h1>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对合江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敬仰。它是水利工程的丰碑,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目睹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变迁与发展;它是一座文化的传承者,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它更是一座精神的寄托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合江亭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成都平原的农田和人民提供着坚实的保护,成为城市发展背后默默的守护者。</h1> <h1> 在离开合江亭的路上,我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古亭。它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凝视着这座城市的未来。我知道,这座古亭将继续矗立在锦江之畔,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成为成都永恒的精神象征。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对合江亭的敬意与敬仰,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