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三日上午八时左右,我来到了呼和浩特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大召寺”,游览观光了这座被誉为“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教古刹”的庙宇。</p><p class="ql-block"> “大召寺”,汉名“无量寺”。蒙古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召前街”。“大召寺”,始建于明朝的万历七年(1579年),明朝时,“大召寺”称为“弘慈寺”。历史上,“大召寺”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等多种称谓。清朝的崇德五年(1640年),“大召寺”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市建造的第一座“喇嘛佛教”寺庙。数百年来,它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教寺庙之一。“大召寺”,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占地面积达3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其附属建筑有 : “琼庙”、“家庙”等。寺院的外面,还建有环绕“大召寺”的甬道,以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大召寺”的主要建筑。它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可谓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呼和浩特市,被誉为“召城”。当时的寺庙众多,难以记数。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锦召”之说。“大召寺”,居于明清时期建筑的“七大召”之首。</p><p class="ql-block"> “大召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寺“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时,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大召寺”,不仅是一处佛教的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殿宇、传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画、浩瀚的经卷,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寺”独具特色的“召庙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