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 HL Zhang / Wendy Xu</p><p class="ql-block">文字: Wendy Xu</p> <p class="ql-block">原定为三天三夜的卡塔尔之行,因纽约出发误了航班而减少为两天三夜。</p><p class="ql-block">卡塔尔应该是我们跨国旅游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对持中美两国护照的游客都不要求签证就允许入境的国家。</p><p class="ql-block">不过在入境时,它对中美两国的游客还是区别对待的:持美国护照的需要交20美刀的落地签证费,而持中国护照的则免费。</p> <p class="ql-block">出机场后顺利打到Uber, 便直奔酒店。</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只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楼林立,灯光璀璨,蜿蜒伸展的道路两旁站立着</span>椰子树叶造型的金色路灯,周边水面波光潋滟,空气中似乎都充满了金钱的气息。令我们想到了拉斯维加斯。</p> <p class="ql-block">各种风格的现代建筑在车窗外一一闪过。来自孟加拉国的司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它们:艺术博物馆、多哈唯一的七星级喜来登酒店、国会大厦、多哈最大的清真寺等等。。。令我们对接下来两天的行程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进酒店,我们便见到墙上悬挂着的卡塔尔现任国家元首,80后的塔米姆与其父亲的肖像。“头顶一块布,世界我最富”—— 这是看到这两幅肖像,我立即联想到的一句对卡塔尔富豪的调侃语。</p> <p class="ql-block">酒店走廊、餐厅都流光溢彩,令人迷醉。</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因闹时差而早起,出门为酒店外观留个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我们轻装上阵,计划坐地铁打卡几个博物馆和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必须说,缺少了夜晚灯光的衬托,白天的多哈看起来逊色不少。不仅由于地面绿植十分有限,一些看上去新建不久的建筑群,周边铺就的路面已经出现破损不平、墙面剥落,工程质量不够讲究。</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外部造型现代化,入口处略感压抑。</p> <p class="ql-block">内部结构呈开放式,通风采光良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里人不多。这位一身正装的卡塔尔男子十分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为自己留下一个模模糊糊的打卡照。</p> <p class="ql-block">#教育城清真寺 (Education City Mosque) #</p><p class="ql-block">来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卡这个漂亮的景观。</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我们连清真寺的门都没摸到。</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外观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玫瑰”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票</span>50QR(相当于100人民币)一张。</p><p class="ql-block">进去之前我们就没报太高的期望值:这么小的国家,发展历史仅短短数十年,应该不会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不出所料,里面陈列的仅是一些矿石、动物模型、植物物种,以及陶器残片、首饰、手工织物等传统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块珍珠地毯为该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据说其镶有150 万颗珍珠、钻石、红宝石、祖母绿和蓝宝石,配黄金镶托,由真丝与珍罕鹿皮编织而成。其针法细腻,图案精美,承载着无数匠人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但相比之下,更吸引我关注的却是这座立体的卡塔尔地图。</p><p class="ql-block">地图上的不同模块,随着年代变化,依次点亮扩展。它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该国自1955年至1990年代,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富足的现代化国家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由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卡塔尔艺术博物馆,其外观图片作为卡塔尔航空公司的电视机频幕显示页,从纽约一路伴随我们抵达,堪称是卡塔尔的名片。这是我们当天最为期待的一站。</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当我们到达时,被告知当天该馆因有会务安排而不对外开放。更令人气馁的是,在这个漂亮的艺术馆周围,目测步行距离内,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歇脚就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无奈之下,我们扫兴而归。这次遇见的Uber司机,是来自巴基斯坦的26岁小伙Abrar。小伙子机灵,看领导身背相机,便主动一路给我们看了一些他手机上的卡塔尔风光照,说第二天可以带我们去拍那些景点,4小时要价100美刀。</p><p class="ql-block">这种私人“city tour” 虽不在我们原计划之内,但考虑到它省时省力,我们欣然接受了Abrar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Abrar如约来到酒店,带我们一路高效率前往各景点打卡。</p><p class="ql-block">#卢塞尔人行桥(Lusail Pedestrian Bridge)是一座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该桥为行人提供了欣赏卢赛尔市和Qetaifan岛周围美景的机会。拍摄这座桥的最佳时间是夜间亮灯时分,最佳机位是无人机视角。</p> <p class="ql-block">#卢赛尔体育场(Lusail Stadium)#</p><p class="ql-block">又称卢赛尔标志性体育场(Lusail Iconic Stadium),拥有88966个座位,是卡塔尔及中东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体育场之一。</p><p class="ql-block">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此举办。期间阿根廷 vs 法国。阿根廷在点球大战中胜出,梅西夺得世界杯冠军。</p><p class="ql-block">赛后,这场赛事成为世界杯最经典的对决之一被载入历史,该体育场也因此成为世界级体育竞技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该体育场的设计造型受阿拉伯传统灯笼(Fanar)启发,外立面采用镀金三角形图案,象征着阿拉伯文化的光影之美。</p> <p class="ql-block">#卡塔拉塔(Katara Towers)#</p><p class="ql-block">这座标志性滨海建筑设计独特,颜值颇高,体现了卡塔尔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融合。</p><p class="ql-block">卡塔拉塔的造型灵感来源于卡塔尔国徽中的传统弯刀(弯曲的阿拉伯弯刀),两座塔楼呈弯曲状,象征着力量和权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综合性建筑,内含豪华酒店、服务式公寓、办公空间和高端零售店等设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卡塔拉塔前面的流线型广场,可以远眺卡塔尔卢塞尔市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滨海这一侧显然更适合拍摄这座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拍摄卡塔拉塔的最佳位置为自己留个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珍珠岛(The Pearl-Qatar)#</p><p class="ql-block">是卡塔尔最著名的人工岛之一,位于首都多哈西湾海岸外,是一个面积约四平方公里,集奢华住宅、高端餐厅、酒店、商店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社区群。是卡塔尔富豪热衷的居住地。</p><p class="ql-block">也是卡塔尔除本国公民之外,少数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房产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处因这棵人工制作的白色树木是国人热衷打卡的网红点。</p> <p class="ql-block">#珍珠岛卡纳特区 The Pearl-Qanat #</p><p class="ql-block">卡纳特区是珍珠岛数个社区之一,以其威尼斯风格的建筑、色彩斑斓的外墙和水道而闻名,被誉为“中东的小威尼斯”。</p><p class="ql-block">这里拥有鹅卵石街道、浪漫的粉彩建筑和蜿蜒的水道,以及多座仿威尼斯设计的拱桥,适合步行和观光。</p><p class="ql-block">沿河分布着各种精品店、咖啡馆、餐厅和艺术画廊,提供了悠闲的生活氛围。因此吸引很多欧美人士来此居住,也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卡塔拉文化村 Katara Cultural Village#</p><p class="ql-block">一进文化村,看到这个巨大的礼盒形状建筑,我误以为这里是一个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文化村中这个用花岗岩建造的,仿古希腊和罗马的大剧场,地面光可鉴人,与我们见过的许多残缺不全的古罗马剧场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当今卡塔尔人的典型装束为:男人着白袍(或黑袍),头顶一块用绳圈固定的白布(或红白、黑白格子布),配上整齐浓密的胡须,高高的个头,显得阳光威猛帅气。</p><p class="ql-block">当我的遮阳帽数次被风刮落,一路狼狈追赶帽子以后,我顿时领悟到了卡塔尔男人头顶那块布的妙处:它既遮阳又通风。起风时男子不用担心那块布会落地而仓皇失措失了风度,相反,飘拂的布巾会令他们更显得玉树临风。😂</p> <p class="ql-block">女子则身着黑袍,头缠黑巾,显得端庄。不少人还蒙了黑色面罩,更添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文化村中有一个外观采用蓝色和金色瓷砖装饰的建筑,是多哈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p><p class="ql-block">参观清真寺需脱鞋,男女需从不同之门进入。</p><p class="ql-block">我一进门,就有一位黑袍女子给我递来一袭黑袍和黑巾,让我穿上。然后热情领我到寺内一隅,打开录像并选择中文语音让我观看。我看了几分钟,发现是关于伊斯兰教的洗脑教育,便无心久呆,想让领导为我拍个打卡照后离开。</p><p class="ql-block">谁知我刚在礼堂中央坐下,就有工作人员来说,那里是男子做祷告的专属区,女人不得坐那里。我只好退到墙边上,让领导捏了这张黑袍照。</p> <p class="ql-block">#多哈火炬塔(The Touch Doha)#</p><p class="ql-block">该塔作为2006年多哈亚运会的主火炬塔而建造并使用。如今它被改建成了一座豪华酒店,成为多哈的著名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火炬塔旁边的哈里发国际体育场(Khalifa International Stadium),是多哈亚运会的主场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矗立着的五环标志,</span>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和卡塔尔对体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Abara 不断与我们分享他的故事:他不到二十岁就结婚,如今已是三个娃的爹,老大今年已经七岁。老婆嫁给他的时候年仅十三岁。</p><p class="ql-block">他走出国门前,在巴基斯坦时就是出租车司机。出国第一站迪拜,为期两年,后辗转来到卡塔尔,到今年七月将满三年。相比较迪拜,他更喜欢卡塔尔。原因是在迪拜开车,交规很严,常吃罚单。另外迪拜物价太高,打工人存钱不易。</p><p class="ql-block">他与同样来自巴基斯坦的乡亲们一同居住在卡塔尔的一个被他们称为“巴基斯坦村”的地方。十人分租两个房间,每个房间住五人。大家平均分摊房租和伙食。房租为每人每月400QR。</p><p class="ql-block">他在国外的辛苦打工和省吃俭用,换来的是其家人在母国的安逸生活。其六岁的大儿子现在巴基斯坦的一所私立学校就读。</p><p class="ql-block">Abara的故事对于我们其实并不新鲜。同样经历过艰辛移民路的我们,深知每个移民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心酸史。</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的整个参观过程,最吸引我们的,依然不是那里的展品,而是整座建筑由内而外呈现出来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从环形楼梯到门廊,从高大的落地窗户到各展厅迷人的灯光,这里的每个角落都令人流连忘返。真不愧出自名家之手笔。</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一直等到日落之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的就是灯光亮起的这一刻。</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从哈马德国际机场搭乘卡塔尔航空公司的航班,离开卡塔尔前往下一站——埃及。</p><p class="ql-block">卡塔尔航空(Qatar Airways)曾多次被评为全球最佳,是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p><p class="ql-block">哈马德国际机场(Hamad International Airport)则是中东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p><p class="ql-block">在该机场,我们第一次体验到了不用排队,坐在单独包间里完成所有check in手续的服务。</p><p class="ql-block">办完check in 手续,我们便直接被引入天花板有数层楼高的贵宾候机大厅,并享受点餐式服务。</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之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我们头脑中对其仅凭借地底资源发家的“土豪国”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卡塔尔是一个由阿勒萨尼家族统治的君主集权制国家。其国家治理模式强调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短短数十年,卡塔尔从过去以游牧业和采珠业为主的部落联盟,发展到当今在国际上GDP名列前茅的现代国家,凭借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上固有的资源,还离不开该国领导人的以技术驱动能源开发以及在世界各地多样化投资的前瞻性眼光和决策。</p><p class="ql-block">除了经济实力雄厚,卡塔尔还奉行“软实力外交”,在中东事务乃至全球热点问题上扮演调解者角色。此外,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各种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包括在全球的体育布局以及军事合作,都大大提高了其在中东甚至全球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旅游签证宽松,但移民政策却十分严格。该国人口约271万,其中85%以上为像Abrar这样的外来打工者。他们并不享有国家提供给本国公民的各种福利。该国外来打工者大都来自南亚、东南亚等国。其中印度人占比最大。该国的主要矛盾及贫富差距也来自于公民与外来务工者之间。但矛盾并不尖锐。</p><p class="ql-block">该国的社会秩序良好,街头不见流浪者,不存在抢劫、行窃等现象。在地铁上,还遇见来自南亚的打工人为我让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外来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国家,能够维持比欧美很多所谓的发达国家更好的社会治安,私以为,这很大程度上应该依赖于</span>卡塔尔富裕又集权的国家体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 <p class="ql-block">分享一段卡塔尔之行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