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爱琴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25319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与《我们都是60后》美友圈结缘较晚,而且完全不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加入美篇已逾八年,在美篇第一次投稿是2018年6月。我热爱旅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只写游记,有游才记。因为在职,出行时间受限,游记也就不多,因此是典型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写完游记就满世界寻找旅行类美友圈投稿,《我们都是60后》一看名字就与旅行不沾边,所以被我直接无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偶尔写几篇情感类短文,都是遇上某件具体事情,激情勃发、文思泉涌才写的,如朋友亲人去世、同学聚会等等。这时候《我们都是60后》仍然没进入我的视野,这个名字太宽泛,而我一般会首选题材针对性较强的美友圈投稿,比如《殇》、《417,那些尘封的记忆》写的是同学情,投稿在《聊聊我的学生时代》;《父亲最后的岁月》投稿在《聊聊我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更好笑的是,我对《我们都是60后》有一种自然的绝缘。我是60年代尾巴上的人,无论外表和心态都比较年轻,又没有退休,从来都是与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人玩在一块,对60后这一称呼很是抵触,所以也没有多少心思去了解这个美友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在《我们都是60后》上发表文章是2024年7月。其时我正在某圈子主持人劝说下全力冲击“情感领域优质作者”,要完成一月内投稿十篇情感类文章的任务,其中一篇题为《局长其人其事》的文章投到了《我们都是60后》。没有任何事先的沟通、暗示、要求,这篇文章居然被推荐获双精,这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事情,我也因此对这个美友圈刮目相看,开始认真了解这个圈子。紧接着,我的第二篇投稿《那时夏夜月光如水》又于8月被推荐获双精。投稿两篇,两获双精,要知道这可是每月每个圈子只有二十个双精名额的时候!我因此确认这个圈子是只认文章质量,没有任何其他套路或猫腻的一片净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9月,我进入《我们都是60后》美友圈交流群,成为第337名微信群友,对圈子的了解有了质的飞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群伊始,我和同在群内的一位素未谋面的老乡私聊较多,他对我的文字水平很是认可,有意介绍我进圈子成为管理人员,被我婉言谢绝。我并非无公德心不愿付出,只因身上还有公务,时间无法自由,根本胜任不了管理员一职。后来他又邀请我参加征文活动,我打开圈子上一次的获奖公示文章粗粗浏览,发现排在前面的一长串获奖名单都是管理者,回了一句“纯属自娱自乐”后也不了了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群里的时间长了,对圈子的了解越来越全面深入,一些误解慢慢消除,我越来越喜欢这块领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喜欢它宽松的环境,不给人太多压力。我觉得美篇圈子不应该是管理过于严格的单位,一群中老年人聚在一起,讲究的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60后”对群员的松散管理很合我的胃口:鼓励群内交流,发言多少不做要求;倡导相互美评,不予硬性规定数量;欢迎投稿本圈,也不排斥转发圈外作品。总之,它不会让人神经紧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喜欢它平等的氛围,不掺杂太多人情世故。群里没有小圈子的感觉,基本看不到一人发言,下面一长串阿谀奉承、起劲叫好的场景,多是有话说话,不无谓占用空间给人不适感;更没有挖苦讥讽、含沙射影,挤兑某个人的怪象。这一点与管理团队的公平、无私和良好引导有很大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喜欢它永远向上的状态,不满足于今天的成就。群内学习氛围浓厚,主持人和管理员经常性地进行专业指导,群员互动良好,悉心教与努力学蔚然成风。主持人老师才高八斗却谦虚内敛,掌舵“60后”,客观分析现状,完善版块结构,改进征文评比办法,谋划圈子长远发展,可谓殚精竭虑。管理员老师各有所长,倾力于活动组织、稿件审阅、评语撰写,也是任劳任怨。眼看着“60后”这艘大船在美篇、在文学的大海里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发展势头日渐强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热爱,我也投入了更多情感。岁末年初,我在总结与展望的篇章中作出了2025年将《我们都是60后》作为主要投稿方向的决定并身体力行,近两个月已投稿五篇。我开始参加征文活动并首获不错的成绩。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参与圈子建设,给圈子提出版块修改意见并被采纳,实实在在为圈子发展添砖加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缘分没有早晚,相知无论长短。我和《我们都是60后》相遇相知晚点不打紧,往后的日子,我们相伴前行,不再走散。这是我对《我们都是60后》最长情的告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