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陶艺术的独特体验

鼾声

<p class="ql-block">  一件件土陶作品闪烁和滋养的是中华技艺和人们的心灵,这些在烈火中脱胎换骨的作品色彩斑斓、独具匠心,又彰显传承;</p><p class="ql-block"> 一个个关于水、泥土、薪火,以及釉的故事折射的是作品的光泽与气韵,周而复始,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别开生面的“新疆土陶艺术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展。展览分“彩陶之路”、“万里同风”和“非遗传承”三个单元,共展出新疆土陶800余件。不久前,笔者慕名前往,感受了新疆土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的门就被堆叠的陶罐吸引,颇有创意的陶罐墙令人想起《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一集,你,来自泥土!</p><p class="ql-block"> 这里展出了新疆史前以来各时期出土的陶器资料图片,以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相关实物、模具、陶泥颜料等。</p><p class="ql-block"> 展览的空间设计颇具匠心,将新疆土陶的独特坯体悬挂成装置艺术,展柜里装满了别致的艺术陶品。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土陶技艺,主办方还特别拍摄了纪录片,展现了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人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彩陶之路前后历时几千年,沿途不同的彩陶文化是中原黄河文明一波又一波向外不断传播的历史缩影。在展厅里不仅看到了不同时期陶器呈现的不同特点,更了解到其中承载的中西方文明交流。</p><p class="ql-block"> 现场展出的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作品,包括罐、壶、盘、碗、瓶、盆等。这些器物的外形多变、纹样精美、实用性强,分为素陶和釉陶,土陶上还使用了花卉、树叶、葡萄、羽毛、鱼、鸟等纹样,集中展出了目前新疆土陶作品的丰繁种类和样貌。</p> <p class="ql-block">  展览的第二单元“万里同风”。汉代以来,素纹陶器在新疆有很大的发展,陶器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也采用刻饰与贴塑并重的手法装饰陶器,线型纹样雕刻更加细腻繁缛,并出现了镂刻精细,雕饰纹样华美的陶器。</p><p class="ql-block"> 从晋代开始,新疆出现了釉陶。北朝时绿彩与白彩出现在陶器纹样中。魏晋、隋唐时期,新疆各地制陶工艺中出现了模制陶器和外来装饰纹样,尤其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影响。在库车、巴楚、喀什、和田等地出土了许多造型新颖、装饰繁缛的陶器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展览的第三单元“非遗传承”。这些产品造型古朴,民族特色浓郁,乡土气息十足,题材广泛,艺术观赏价值颇高,充分反映了新疆地区的审美情趣,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特别是中华文化一脉多枝提供了重要的例证。</p><p class="ql-block"> 徜徉在展厅里,我想,这些出自工匠之手的作品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品,它们有着独特的美感,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工艺美术馆的“新疆土陶艺术展”中,各种精美的土陶艺术品让我目不暇接。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新疆的历史和文化,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土陶艺术的精湛技艺,还了解到了土陶制作的过程和技巧。这种亲身体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陶文化的内涵,也让我对新疆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