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处

金子

白石西漈散记 <p class="ql-block">  我对雁荡山情有独钟,却对中雁荡山知之甚少。学生时代,我曾走过水帘洞;十几年前,送教至中雁小学时,匆匆一瞥“玉甑峰”。如今,我们带着家人,由丁当引领,开启中雁荡山西漈之旅。山路盘旋,一路前行,不知不觉间,已至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 暮春时节的白石西漈,阳光不紧不慢,人们不慌不忙。踏入景区约百米,潺潺溪水映入眼帘,三面环绕着一片天然大草坪。草坪上,虽不算星罗棋布,却也帐篷林立:有亲子相伴的,有少年结伴的,还有像我们这般闲散的游人。丁当是个例外,她是专程抽空为我们领航并陪伴的摄影师。草坪另一侧,两处天幕分立:一处是单位团建,另一处是妈妈们带着幼童做活动。而我们,既搭了帐篷,又支起了天幕。</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一次搭天幕。老丁年少时曾是木工、泥瓦工的“老师头”,尽管八十年代弃工从商,但少年的技艺仍根植于心。萍姐也有搭天幕的经验,于是大家不看说明书,便忙活起来。那22平方米的天幕布,东拉西扯,却总是看不清对方拉布的人。萍姐说她的天幕是中间用一根柱子撑起,我也学着用一根高高的柱子在中间撑着,无奈“人微力薄”,天幕在我手中摇摇晃晃,始终无法稳立。于是,我们只得把天幕摊在地上,再次展开时,几个人手忙脚乱,如拆解九连环,支撑杆总在将立未立时倾倒,地钉扎入草坪也无济于事。</p> <p class="ql-block">  后来,丁当让我们看视频,才发现操作如此简单:绳子从中间孔分别以45度角固定在地面,两根柱子把天幕立成人字形,其他绳子便迎刃而解。老马看视频总结的要领,旁边帐篷邻居的指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这才悟得“三分力,七分巧”,或许是我们太自信,忘了“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吧。旁人或许会笑我们笨,但我们是可可爱爱的笨老人!</p> <p class="ql-block">  米卡色的天幕如鹤翼舒展,椅子依次归位,推车当桌,摆满了零食与水果。原本在天幕下闷热难耐的我们,此刻正吹着山间凉风,细数天幕外斜阳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几位男士登山观景,丁当在幕下泡茶,乐萍和燕子歌声绕梁。我和老周闲聊、听歌、喝茶,仿佛看到茶盏里浮沉着谢灵运“千顷带远堤”的旧梦,也映着今日溪水的潋滟波光。丁当的快门不断按下,悄悄记录最美的时光,怎一个“惬意”了得!</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天幕,龙街溪水如玉带如丝线般蜿蜒于岩床,两岸峰峦被新绿浸染,各种不知名的树笔直努力上张。拾级而上,木栈道旁,溪中岩石似匍匐的鳄鱼,又如大大的生蚝,被蓝天白云簇拥着,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云在石上飘,还是石在云中游。</p> <p class="ql-block">  木栈道两侧的树木花草,倒映在泠冽的溪潭中,与玉甑峰的孤高剪影相映成趣。山间索道上的缆车,上上下下,那是玉甑峰的便捷之道。玉甑峰又名道士岩,小时候,白石在我心中,便是与三月初十和道士岩相连。曾问大人,为何叫道士岩?大人说:“你看,这岩石长得很像道士的发髻。”我深信不疑。长大后才知,这道士岩与宋人李少和道长有关。抬眼望玉甑峰独峙苍穹,李道长曾在此结庐修道,那吞吐着“目空一切”的浩然之气,如今依然存在。</p> <p class="ql-block">  拍照是春天的诗行,用光影为草木写注脚。镜头里定格的不只是花开瞬间,更是生命从萌发到盛放的叙事。如此,我们乐此不疲,让镜头捕捉并定格美好时光里的我们。远山在松涛中起伏,相机把青绿裁成一首最美的诗。我们站在春光里,成了自己的惊鸿一瞥,成了春天最生动的标点。</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木栈道漫步,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是栈道在与我轻声交谈。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图案。四周,树木郁郁葱葱,它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枝叶随风摇曳,似在诉说着西漈的故事。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宛如灵动的音符,为这静谧的氛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中的一次回眸,一次低头,仿佛把春天与时光的密语在此刻凝固。那一瞬间,周遭的一切都变得如此温柔。身后的栈道,沿着山势起伏,延伸向远方,仿佛没有尽头。它承载着我们的脚步,也承载着我们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沐浴着负氧离子,感受着它的宁静与美好。每一次呼吸,都能嗅到清新的草木香气,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傍晚,收拢天幕时,指尖拂过帆布褶皱,竟沾着松脂与山岚的混合气息。“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西漈石壁上王十朋的诗句被晚风低吟轻唱。而我们,满载快乐,返回乐清。</p> <p class="ql-block">  后记:在乐清扬用餐时,也未忘拍照。乐清扬的菜亲民且美味,尤其是梅干菜鲫鱼,风味绝佳。桌布与碗碟相得益彰,碟中的花生米,更添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小林说,“记录的意义,是让幸福可翻阅。”所以我把满屏满屏的照片,把一粒一粒的文字排成行,记录满庭芳,也记录清平乐;<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录竹影扫月,也记录天街听雨。写下花开花谢,也写下云卷云舒;</span>写下日常琐碎,也写下某刻的思绪;……只是想着回首时,想起曾经那年那月那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