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塔,历史印记

央迈勇

<p class="ql-block">央迈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6611</p> <p class="ql-block">山西被誉为“中国古塔博物馆”,境内留存的古塔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目前,山西全省有清代以前的古塔超1190座,另有历代残塔319座 。这些古塔历经11个时期,类型丰富、用材多样。</p><p class="ql-block">从制式上看,楼阁式如应县木塔,它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拱和榫卯技艺,稳稳支撑起近千年的风雨;覆钵式的代县阿育王塔,塔身为圆锥形藏式造型,始建于隋,原为木结构,元代改为砖塔 ;亭阁式的泛舟禅师塔则是圆形唐塔,简洁古朴。</p><p class="ql-block">在建筑用材上,有应县木塔这样的纯木结构;也有砖石结构,像洪洞飞虹塔,塔身砖砌,外覆琉璃,色彩绚丽;有金属制塔,如五台山大显通寺五座铜质鎏金塔,阳光下金光闪闪,光芒耀眼;有石雕塔,如雕刻于唐开元八年(720年)的邓峪石塔,高3.2米,圆座方柱形,由底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塔身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山西众多古塔中,不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应县木塔、飞虹塔外,还有五台山大白塔,通高约75.3米,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还有永祚寺双塔,是明代砖砌仿木结构的杰出代表,两塔均为13层,八边形结构,高约54.7米 。</p><p class="ql-block">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为探寻欣赏山西古建,我们多次走进山西,从北向南几手踏遍山西全境。现从所摄片子中选取部份古塔照片制成此篇,旨在介绍山西古塔建筑,宏扬中华文明,让更多人了解山西,热爱保护中华瑰宝。</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木塔设计精密、建造宏伟、内涵丰富,融建筑、文化、宗教和艺术于一身,被赞为中国古代“最迷人的木构建筑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已知范围内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宝塔位于华严寺内西南角,是一座方形木塔。始建于辽代。华严宝塔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佛教寺院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辽金时期的佛教文化、建筑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1961年首批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城墙雁塔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原名文峰塔,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大同雁塔是研究明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大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大同雁塔也是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同市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法华寺塔位于大同市法华寺内,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始建于元末明初。塔身上的砖雕、琉璃等装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塔身四方的小窗上部和两侧的金刚砖雕,造型雄壮英武,雕刻细腻,姿态威严。山西省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禅房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鸦儿崖乡七峰山南丈人峰,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辽代重修并建塔。该塔造型美观,稳健大方,形若石柱,高高耸立在丈人峰顶之上,衬在青峦叠翠和缥渺的云烟之中,气势秀美而壮观。禅房寺塔是研究辽代砖塔的重要佐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浑源圆觉寺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是金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实际建造时间可能更早。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金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繁峙白云寺塔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白云寺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该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约30米。塔内中空,设有楼梯可直通塔顶。各层之间通过塔心室相连,塔心室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佛教壁画,内容包括佛像、菩萨像、佛教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繁峙正觉禅院双塔位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正觉禅院内。两座塔均为十三层,高度约70多米。其中一座为全木结构,重彩工笔,色彩鲜艳;另一座为全石结构,淡墨白描,古朴典雅。正觉禅院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明朝万历年间,寺院随县城迁建于今县城中央,而双塔所在的位置则是寺院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代县阿育王塔坐落在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span>2001年6月25日,阿育王塔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五台山明代大白塔代表了两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承袭关系的代表性实物,与北京妙应寺大白塔共为今存喇嘛塔早期作品之实例和典范。</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雁塔,高矗于雁门关上,宝塔巍峨。它是历史的守望者,见证岁月变迁,看尽塞外的风云变幻。塔高21米,为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其特点是塔身较为简洁,每层之间的距离较短,檐口较为密集,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大白塔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塔院寺内,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据《清凉山志》载,此塔最早建于东汉明帝时期,和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时间大致相当,原先收藏舍利的慈寿塔就在大白塔内部。现存白塔是元代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尼泊尔式大塔,也是中国现存元代覆钵式塔最高建筑。2006年第六批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显通寺五铜塔,乃明代瑰宝。它们立于寺大殿前,塔高约8米,须弥座塔基,由楼阁、亭阁、覆钵组合而成 。塔身铸有精致小殿、佛像,内置佛、外镌经,四角金刚托举。曾象征五台顶,承载着信众祈愿,闪耀着古建与宗教文化的光辉 。五座铜塔按五方排列,暗含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象征着文殊菩萨的五智,也代表着佛教中的五方佛。大显通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内,有一座始建于北魏的祖师塔。它是六角形的砖塔,二层,高约8米,上实下空。塔身融合印度风格与南北朝遗风,火焰形券门、束莲柱等元素,尽显古朴与独特。佛光寺为首批国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五台县尊胜寺塔是尊胜寺内的万藏塔,为十二角九层密檐式砖塔,是楼阁密檐组合式的砖塔,通高39米,端庄厚重,宏伟高大。尊胜寺历史悠久,始建于隋代,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闻名,万藏塔所在的尊胜寺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庭。万藏塔是国内仅有的第二座十二边形佛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纪念塔位于山西省阳泉市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塔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象征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不畏强敌的革命精神,主碑之上刻有“战绩辉煌,永垂史册”等鎏金题词。</p> <p class="ql-block">平定天宁寺双塔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西塔建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东塔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双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东西并列,是阳泉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平定县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太师蔡京还为寺院题记“天宁万寿禅林”。历经宋、元、明、清几代,抗战前夕,只剩下一对孤伶伶的双塔。2013年5月,平定天宁寺双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太原双塔位于永祚寺内,双塔中的文峰塔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宣文塔(舍利塔)建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太原地标。双塔均为八角13层,高约54.7米,相距60米,是全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形制最完善、规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组。2006年,永祚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邓峪石塔,雕刻于唐开元八年(720年),高3.2米,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塔身雕刻精美,对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现存于山西博物院,为镇馆之宝之一,1965年公布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太谷无边寺白塔位于山西省太谷区无边寺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3米左右,是全国八大白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无边寺历史悠久,取“佛法无边”之意,白塔作为寺内核心建筑,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太谷县原名阳邑县,北周建德六年(557年)迁至无边寺所在的白塔村,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的民谚,见证了太谷县域历史演进。</p> <p class="ql-block">介休史公塔是为纪念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任介休县知县的史记事而建。是介休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着介休的发展,体现了当地百姓对史记事的敬重与怀念。也为研究明清建筑艺术、社会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寺内的金顶琉璃宝塔是寺内建筑的精粹。该塔为方形实心塔,高约39.5米,塔身镶嵌有60幅琉璃浮雕,内容为佛教人物故事。一至五层为正方形,六级为平面八角形,顶端塔刹为鎏金宝珠。体现了当时佛、道两教的融合。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塔一层的塔心室内存放着全国最大的生铁铸成的佛头,重约15余吨,高6.8米,宽3.8米。佛头面部端庄慈祥,脸颊丰满,眉骨隆起,头上螺发左旋,为唐代原作。</p> <p class="ql-block">感应寺塔又称西寺塔、裂破塔,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乐昌镇西南街村。始建于宋乾道元年,元大德七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地震塔身坠落四层,剩余部分裂为两半。该塔</span>是曲沃的标志性建筑和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见证了曲沃的兴衰变迁。</p> <p class="ql-block">山西灵光寺塔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是唐贞观年间创建的八角形仿木构形式砖塔。该塔原有13级,现存7级,上部6层毁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残高22.44米。该塔是全国现存宋金时期琉璃塔不足十座之一,也是山西唯一完整保留金代琉璃装饰的原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3年5月,灵光寺琉璃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绛州龙兴寺塔亦称“绛州宝塔”。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高八层。元、清时期均进行过重修,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包以外皮,增高为十三层。龙兴塔呈八角形,高约43米,全部由磨光的青砖砌成。塔内为塔心室,置楼梯,可逐级登至顶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洪洞飞虹塔矗立于广胜寺内。始建于汉,重建于明。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塔内曾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飞虹塔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被世人誉为广胜寺一绝。其琉璃烧制技艺精湛,历经500多年风吹雨打,光彩依旧。<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1年,飞虹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2018年,飞虹塔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永济普救寺塔即莺莺塔,始建于隋唐时期,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中被毁,公元1563年得以重修。建筑造型保留了唐塔特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佳作,回廊围绕,全砖构建,工艺精湛。因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而闻名,成为爱情圣地的象征。于2019年10月7日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万固寺塔,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屹立于山西永济中条山北麓。它始建于北魏,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 。塔身高耸,造型古朴,历经风雨仍古韵悠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珍贵的建筑瑰宝。</p> <p class="ql-block">泛舟禅师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寺北曲村报国寺遗址上,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名塔,也是全国仅存的圆形唐代砖塔。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中国古塔形制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芮城寿圣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亚宝北路62号寿圣寺内,是一座北宋时期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存有宋代壁画,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宋代艺术遗存。寿圣寺塔是中国现存寿圣寺塔中全国首建年份最早的,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摄自山西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