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王玉杰</p><p class="ql-block">大孙子沫沫上六年级,知道孩子学习比较紧张,我们很少打扰,我们在家时,偶尔来家吃饭,也是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很少与我们交流,我们来海南三个多月了,更是没有机会交流了,偶尔联系一下也不知道与孙子如何交流。上周末我与孙子打开视频,没想到孙子有话想说了。</p><p class="ql-block">上周末傍晚,我与儿子视频,儿子正好在家,我问沫沫在干啥,儿子回:读书那。镜头切给孙子,孙子坐在沙发,手捧书本,正在看一本书。孙子与我们打过招呼,我们关于读书的话题隔空聊了起来。儿子说最近沫沫喜欢读课外书,并且自己在网上购买,还买了《毛泽东选集》《中国人的家风》《中国人的规矩》。我有些惊讶,六年的孩子喜欢这些富有哲思的书,有些不可思议。这时孙子笑着拿过《毛泽东选集》给我们看,说着有些看不懂,爷爷接过话头说:这是富有哲思的圣书好书,沫沫买得好,我一至四卷都读过,第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爷爷回去,我们见面再交流。孙子很沉稳地给我们讲了一个毛主席与物理专家的对话,孙子讲:毛主席问物理专家原子还可以再分吗?专家说:还在研究,主席很肯定地说到:可以再分,从哲学角度讲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沫沫还讲到:毛主席把哲学思想能运用到军事,科学方面。后来科学家又分离出来了,命名为“毛离子(孙子了解的可能不是很全面)。爷爷联通上了孙子的话题,讲:毛主席会见的这个美国物理学家就是钱三强等物理学家。</p><p class="ql-block">到了孙子吃晚饭的时间,儿子给孙子盛上了一大碗面条,我怕影响孙子吃饭,几度想挂掉电话,可孙子聊得还意犹未尽。停下手中的筷子,很郑重地为我们分享了书上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上联:本书以求其知,本诗以求其情,本礼以求其宜,本易以求其道</p><p class="ql-block">下联:勿展无益之卷,勿吐无益之话,勿涉无益之境,勿近无益之人,</p><p class="ql-block">横批:乐生于智,寿本乎仁</p><p class="ql-block">孙子虽没有全背下来,又找原文念给我们听,但孙子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并给我们分享。</p><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不到半个小时的交流,仿佛孙子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窗。也打通了我们交流的通道。爷爷很庆幸自己读过《毛泽东选集》,以后有与孙子交流的话题了。孙子在学习中国人的家风与规矩,我也在读《论语》,以后我们会产生同频共振,儿子也在读书学习,寻找与孙子更多的话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行》</p><p class="ql-block">昨天儿子视频过来,让我们猜猜去了哪里,儿子带孙子去登泰山了,正在玉皇顶上,孙子兴奋地让我们看,“爷爷,看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欢腾雀跃”,我想孙子的心也和鸟儿一样,在大自然里展翅飞翔。爷爷奶奶祝贺孙子登顶成功,并送上一句箴言:无限风光在险峰。</p><p class="ql-block">于2025年3月2号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