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峤山|自然与人文的梦幻交织

王永生

<p class="ql-block">自驾游|自驾,自主,自由,自在!自驾不仅是一种旅游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春節前後自駕廣西及沿途行程第14站~容县. 都峤山</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四,暖阳高悬,我驾车从防城港驶向容县的都峤山……..。</p><p class="ql-block">当车子靠近都峤山时,巍峨的山峰映入眼帘。山峰峻峭,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水墨丹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这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容县. 都峤山</p><p class="ql-block">住宿地址:容县绣江•遇见如初见酒店</p><p class="ql-block">拍摄日期:2025年2月2日</p><p class="ql-block">制作日期:2025年3日2日</p><p class="ql-block">都峤山位于广西容县县城南面4公里处,是国家4 A级景区,也是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都峤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由红色砂砾岩构成,色调如红霞,山、石整体感强,刚柔兼备,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其以峰奇、洞多、谷幽、道险为主要特色,主要山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香炉峰标高743.7米,为最高峰。</p><p class="ql-block">都峤山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圣地。早在汉末,道教在此兴起,成为岭南道教南传最早之地,唐宋时佛教、儒学相继上山,曾出现“九寺十三观”的盛景。这里不仅有众多道士修行,还曾是儒师讲学、士子研学的场所,苏东坡晚年两度到访,明代徐霞客也曾登山并在《粤西游记》中记述。</p> <p class="ql-block">先乘坐景交车去了庆寿岩,沿途风光美得让人移不开眼。茂密山林里,树木葱茏,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点点金斑,光影交错间,满是自然的灵动。</p> <p class="ql-block">都峤山大佛字位于庆寿岩,高108米、宽88米,为世界最大摩崖石刻金“佛”。由赵朴初题写,38位工匠耗时126天刻成,笔力苍劲,远可目睹。都峤山是佛、道、儒三教圣地,此佛字刻于形似坐佛之山,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誉,蕴含深厚宗教文化,且因高108米,寓意亲近佛法可消108种烦恼,予人心灵慰藉与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离开庆寿岩乘上景交车返回索道站</p> <p class="ql-block">都峤山索道是玉林地区开通的第一条上山索道。索道全长约1000米,高差370米,采用循环四人吊厢式设计,吊厢总数有76个,最大运行量400人/小时,运行时间约20分钟,总投资6500万元。</p> <p class="ql-block">都峤山索道起点位于都峤山西门白鹤塘景区附近,靠近云溪寺。终点是都峤山景区内的中峰娑婆岩。乘坐索道大约20分钟即可直达。乘坐索道可将都峤山的丹霞地貌美景尽收眼底,如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等。</p> <p class="ql-block">从索道终点迈向贵妃峰的路,狭窄陡峭,有些路段近乎垂直,脚下是嶙峋怪石,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恐惧如影随形,每一步都要全神贯注,手脚并用,体力在这艰难攀爬中迅速消耗。然而,一路艰辛换来的是无与伦比的风景。当终于登顶贵妃峰,极目远眺,连绵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远处的田野、村庄错落有致,在阳光的轻抚下,呈现出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山间清风拂面,带来草木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疲惫瞬间消散,满心只剩下对这壮丽景色的惊叹与征服高峰后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登山顶途中远眺,可以看到许多连绵起伏的山峰。在晴朗的天气里,视野开阔,周边的山脉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峰有的高耸入云,直插天际,如同一把把利剑;有的山势平缓,轮廓柔和,像是大地的波浪。这些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有的被染成金色,有的则在阴影中显得深邃神秘。山上植被茂密,远处的山峰一片葱茏,绿意盎然,与都峤山的丹霞地貌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都峤山的山体由第三系“红层”构成,属于内陆湖盆沉积,主要为砂岩、砾岩。因当时古气候炎热干燥,沉积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岩层被染成紫红或褐红色,远观宛若红霞。</p> <p class="ql-block">在都峤山贵妃峰,镜头框住的每一角皆是大自然的惊世杰作。极目远眺,连绵的翠峰如绿色的波涛翻涌,峰峦之间云雾悠悠缭绕,如梦似幻,给葱郁的山林蒙上一层缥缈的薄纱。俯瞰脚下,蜿蜒的山路像一条白色绸带,在茂密的植被间若隐若现 ,沿途点缀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热烈、黄的灿烂,为这绿色主调添上灵动色彩。山风轻拂,林海沙沙作响,与远处传来的清脆鸟鸣交织成一曲自然乐章。</p> <p class="ql-block">用了约2个小时从贵妃峰徒步来到了北洞天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北洞天位于广西玉林容县都峤山的中峰,与南洞天共同形成古代道书所称之为第二十洞天。都峤山山体主要为砂岩和砾岩,有大小洞穴约300多个,北洞天内的洞穴便是修仙修道之人的栖身与修炼之所。从北洞天的娑婆岩可俯视庆寿岩“佛”字摩崖石刻,谷幽道险,构造运动和雨水冲刷造就了陡峭山崖和众多幽深山谷,谷中有潺潺溪流,绿树掩映,鸟语花香。雨后登山,大概率会碰见翻滚的云海,与连绵起伏的群山相互纠缠,景观壮阔。此外,云顶天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令人望而生畏,山顶可远眺都峤山的最高峰大围顶,海拔743.7米,层峦叠嶂,巍峨挺拔。</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像位于娑婆岩前方。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被贬往琼州,途经容县时特意前往都峤山拜访好友邵彦肃。1100年获赦北归途中,他再次攀登娑婆岩拜访邵彦肃。为纪念苏东坡与都峤山的这段渊源,景区特立此像。苏东坡像背倚娑婆岩而立,远远眺望着山下。其整体造型展现了苏东坡在都峤山期间谈经论道、超脱自在的状态,让游客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向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对我国的化学和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咸和二年(327),葛洪听用交趾出产开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赶任途经容州,见都峤山磅礴而有仙气,遂决定隐居于都峤山。他在中峰都峤山修茸娑婆岩,修行炼丹,着书讲学,从学者甚众。他炼丹术语命名都峤山八峰,一直沿用至今。宋代学者陶弼有诗羽客朝元地,遗坛古寺中。炼成丹灶在,骑去鹅巢空。</p> <p class="ql-block">都峤山娑婆岩,是道教第二十洞天的核心。其历史悠久,自汉代便有修行者在此,北宋苏轼也曾到访并留诗。这里自然景观独特,峰林与云雾相依,清泉与溪流相伴;人文底蕴深厚,摩崖石刻、道观建筑,是一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胜境。</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洞天,都峤山位列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洞天,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中峰(本地人惯称娑婆岩)是都峤山八峰中最有灵气、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山峰,历代道士在此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三百八十多年前,徐霞客来到中峰脚下,极想登顶寻仙,但因“岩路高绝,可望而不可上”而留下千古遗憾。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为了弘扬道教文化,特为都峤山题词“第二十洞天”,雕刻在中峰崖壁上,成为都峤山特别厚重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燕子岩,关于燕子岩,民间的传说很多,宋朝地理名师赖布衣当年游都峤山,有个地方着实令他“心极溯回之望,每切秋三”,在这个地方举目远望,但见“奇峰恋峻拔万千峰”,“观峰恋之叠叠;千山悉是奔随。验江河之茫茫;万水咸归入局”,“察星体之钟灵,居然庭斗”,所以民间历来有说著名的都峤山金戽斗就在燕子岩,无数地理名师、风水术士竞折腰,纷纷前来燕子岩附近寻龙探穴,希望寻获这个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金戽斗,是宋朝风水名师发现的天下第一风水宝地。宋朝宣和年间来到都峤山寻龙捉穴,写下著名的《南山金斗赋》。系统阐述都峤山“金戽斗”的来龙去脉,成为万众仰慕的风水宝地,民间有“南山金庭斗,九曲十八扭。谁家葬得着,芝麻官三斗”之说,故历代民众争相在此寻穴葬山,企望后代子孙升官发财。据近代风水学家考证,“金屏斗”就在燕子岩。</p> <p class="ql-block">賴布衣(1101-4128)又名赖太亲,道号布放子,故也称赖布衣,江西定南县风山岗人。生于宋徽宗年间,曾任国师。以风水米扶危济困,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他于宋朗宣和年间来到都添山考察风水,写下了千古名篇《南山金斗赋》。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都峤山“金戽斗”的来龙去脉,使南山金戽斗成为万众仰慕的风水宝地。民间有“南山金戽斗,九曲宁八扭。谁家葬得着,芝麻官三十”之说,故历代民众争相在此寻龙觅穴,企望后代子孙升官发财。据近代风水学家考证,“金戽斗”可能就在中峰娑婆岩西北侧的燕子岩,</p> <p class="ql-block">刘根是汉代人,据记载他曾在都峤山修炼,被传为在此修炼成仙,开启了都峤山与修仙问道的不解之缘。刘根在都峤山的修行事迹,为都峤山增添了神秘的道教文化色彩,使都峤山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吸引了众多道教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也促进了当地道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众多文人墨客如苏轼等也因刘根等仙人的传说而到访,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和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玻璃天桥名为白鹤云渡桥,横跨黑风山与望街狗山之间。桥长330.75米、宽2米,垂直地面高度达100米,结构形式为高架索桥,桥道由桥索面、人行道板、三层钢化玻璃等组成,能同时承载500人在桥上观光游览。走在桥上,可360°无死角地欣赏到千姿百态的丹霞奇景,峰奇、洞多、谷幽、道险的都峤山风光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于云端仙境,悬空之感强烈,既惊险又刺激。它是华南地区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玻璃天桥,也是国内第二长的玻璃天桥。</p> <p class="ql-block">隐于山洞抬眼望,天桥之上人来往,丹霞相伴影悠长。</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苏东坡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中旬苏东坡获赦北归,容州知州派其侄子陆斋郎到白州(今博白)迎候,并一路陪伴到达容州。苏东坡随即上娑婆岩拜访好友邵彦甫道士,大批容州学子随同上山。茶余饭后,苏东坡在岩内进行讲学,后人即将此处命名为东坡讲学处。</p> <p class="ql-block">延时摄影|都峤山的云海,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让我领略到了世间万物的瞬息万变。每一次凝视这片云海,都像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让我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