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之二)瑞丽,守望国境

心旅无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芒市客运北站坐上去瑞丽的大巴,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瑞丽。同车的有10几名妇女,看样子是结伴而游,她们身着民族服饰,在车驶上高速公路后开始一路高歌,先由一人起头,然后大家一起唱,没有乐器伴奏,但清唱的嗓音很嘹亮,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穿透力,高昂而干净。唱到最后一句“扎西德勒”时,我不由脱口道“原来是藏族嘛”。一位阿姐回应说:是的,我们是香格里拉的藏族,一起去瑞丽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瑞丽客运站下车,我们换乘1路公交去一寨两国景区。驾驶室的车顶上挂着一幅毛主席像,我想这是少数民族以朴实直白的方式表达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寨两国景区位于著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孔雀开屏造型的景物大门,正对着的是一个中缅友谊塔,一面是缅甸地图,另一面是中国地图。整个景区没有太多复杂的游玩项目,最吸引人的还是象征着一寨两国的景观,如“一井两国”、“一树两国”、“一桥两国”、“一屋两国”等,让人恍若地球村之感。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2020年后分界线建起了隔离铁栅,通过铁栅的空隙伸手可及就是缅甸,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缅甸人隔着铁栅向中国游客兜售香烟等物品。由于铁栅的视觉阻挡,客观上降低了“一寨两国”的无界体验,总给人一种景区人为造景的现实提示。这可能是硬隔离带来的游览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缅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屋两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井两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71号界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内最奢侈的是一条玉石铺就的国界路,据说用了5000多块玉石铺成。可问题来了,既为国界,又在铁栅的中国境内,国界之说何以成立?我在网上查看了以前的视频,那个时候真是无缝衔接,给人的感觉一个字爽,二个字神奇。由于当时的边境是开放式的,又是陆地无缝对接,加上历史上本来就是一个寨子的渊源,那时的一寨两国确实给人以奇特有趣的体验,但如今却因铁栅的硬隔离生生地把浑然一体的天然融合切割成景区的人为造景,从这一点讲,一寨两国已然消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景区内最出片的地方是蒲甘红塔群景点。蒲甘为缅甸曼德勒省最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但此建筑群只是一个仿造的现代建筑,但如果模糊了历史的真实,从观赏的角度讲也不失为一处打卡的景观。当我坐在临池的咖啡店品尝一袋老挝冰咖啡时,浓郁的咖啡香从味蕾的享受演绎为心情的愉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寨两国景区内,还有一个叫“布岛山庄”的景点,也就是一栋房屋,有二三位长颈姑娘在售卖她们手工编织的工艺品。布岛族也称长颈族,是缅甸特有的少数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女孩子以长颈为美,据说现在全世界只有200多位了,这几位姑娘是景区从缅甸请过来的少数民族员工。虽然简单,但多少也让人开了眼界长了见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瑞丽是边境,自然要去国门看看。瑞丽的国门有大小国门之说,大国门是往来边境的国民之通道,而小国门则是车辆包括摩托车的通道。在大国门的边上,有一块320国道终点的标志,紧挨着的是天涯地角石碑。320国道从上海起始,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6个省份,到瑞丽姐告口岸终止,全程3695千米。姐告是我国瑞丽江对岸的一块“飞地”,陆地对面就是缅甸的木姐市,隔着国门可以看到对面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到达国门的时候是下午,国门中国侧,出关的缅甸人排成了长龙,看光景没有个把小时是出不了关的。而在小国门前,汽车摩托车更是排成长龙蜗牛似的蠕进。在临近国门的几条小巷子里,一群群的缅甸人像贩夫走卒似蹲缩在巷弄里,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这些人脸面上是炮经风霜的疲意。我想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谁愿意遭受这样的折腾。从边境人生百态也可折射出国家的境况,国家强则人民富。从这一点说,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夜,我们下榻维也纳国际酒店瑞丽温泉店,之所以选择在瑞丽住一晚,一是基于让旅游变成漫游的舒适考量,不至于时间太赶身体太累,二是也想对瑞丽有更深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广母路的泰国餐厅吃完晚饭,我们便悠哉悠哉地沿着街巷散步。夜色渐渐笼罩城市,白天的喧闹被夜幕吞噬,生活还原了真实的真实的生存。在走到卯香路上弄安时,沿街的流动商贩和破旧店铺仿佛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店铺的店名大多是缅文,商贩的讲话也多是缅语,我们心里纳闷这些夜幕下流动的人员莫不会都是缅甸人吧?后来询问当地的居民,得知果然都是一些缅甸的打工者,本地人一般不会在这条街上觅食和买东西,而缅甸的打工者大多租住于此,他们在此租房谋生,拿的都是短期旅游签证,快到期时回去续延,因而这里实际上已成了缅甸街。看着这些衣着寒酸、面色憔悴的缅甸人,我想到了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国家战乱,缅甸人民饱受苦难,所以,和平是人民最大的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计划,第二天下午我们将返回芒市。瑞丽没有其他吸引我们的景点,于是我们决定去当地的农贸市场逛逛,目的是了解当地的物价和生活成本。我们一早逛街走到瑞丽综合农贸市场,市场很大,物品丰富,我们挨着摊位看过去,间或问问售价,肉里脊17元,番茄2元,玉米2元,莲藕4元,青(红)椒3元,枇杷10元,香蕉2元,木瓜4元(以上计量均为一斤)。心里对照着杭州的物价,顿时感觉瑞丽的物价真是便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也是我旅游养成的一个习惯:逛市场。因为在我观念里,物价贵不贵,百姓生活成本高不高,逛逛当地菜市场就知道。人间烟火,最抚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值得一记的是,我们从瑞丽回芒市,原买的车票应该是大巴,但只有6名乘客,于是客运公司临时调整换了辆7座商务车,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更舒适了。回程走得是320国道,这样我们便与这一条著名的国道线有了一次真切的交集。如此一想,心中更有了愉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