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与弘一法师

叶果老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大雄宝殿的匾额上写的是“桑莲法界”‌‌,古朴典雅的魏碑体。其意思是:“桑树开白莲的佛法胜景”。</p><p class="ql-block">“桑莲法界”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开元寺原是黄家的桑园,一天桑树上开出了莲花,于是黄家将桑园土地捐献出来建造寺庙,寺庙取名为“莲花禅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有两座塔。东塔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朝(公元865年)。西塔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公元916年)。双塔上共雕有人物浮雕160尊(东西塔各80尊)。</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双塔,是中国从木塔转向砖石塔的开端,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游戏《黑神话悟空》中黑熊精打斗的取景地,正是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双塔。</p> <p class="ql-block">在西塔的第四层,有一“猴行者”的浮雕,猴头人身,头戴金箍,手执大刀,活脱脱的一个孙悟空。然而这是南宋时期的雕塑,早于明朝小说《西游记》,因而引起游客的无尽猜想。</p> <p class="ql-block">西塔旁边有一面照壁,其中一幅照壁画是一只神兽,长着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金鱼尾。到底是什么,就无须追究了。在《山海经》中,也有许多莫名的怪兽。</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唐代的檀越祠,是开元寺僧为纪念献地建寺的施主黄守恭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有一块由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诗的石碑。诗的前四句是:“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建筑很具特色。既有中轴对称的严谨规整,又有院落式的宽松组合,且结合闽南传统建筑风格,更增添了寺院的秀美;既有传统的形式庄重的建筑,又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穿插其中;例如,藏经阁为水泥建造的两层仿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纪念馆设在开元寺尊胜院内,珍藏着大师在泉州生活的大量遗物、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等。</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俗家名李叔同。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画、金石、戏剧、音乐无不精妙。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话剧、绘画、音乐、版画的先驱者。</p> <p class="ql-block">大师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宗师。弘一大师在闽南弘法十四年,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作词作曲的《送别》,至今依然被广为传唱。</p> <p class="ql-block">1938年,中国全民抗日,弘一法师举笔题写:“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的临别偈语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的临终绝笔:“悲欣交集”。</p> <p class="ql-block">冬日里开元寺的红缨花,开得格外鲜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