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习清康熙年间的昆明大观楼,由昆明人尊加“翁”字的孙髯,所写昆明大观楼长联,记云南历史的下联中得一句“汉习楼船”。渐长,知汉代所习楼船之地在长安城。 据资料记载,最早提及昆明池操练水军的是《史记·平准书》:“元鼎元年(前116),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汉·刘歆在《西京杂记》里曰:“汉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明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戏养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汉代时西南夷的一支,为昆弥国(或昆㳽国)。其领地主要分布于昆明池(亦作叶榆河,今洱海)周围山区。昆明池不是指我早年以为的现今滇池。汉前,滇池就是现名。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征滇池,准备班师时,楚亡于秦,道塞不通,便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于现昆阳周边建滇国。 因西安汉武帝操练水军的昆明池与云南历史有牵扯,我平时就多留意了些。知唐代后期,昆明池因长年缺乏维修,堤堰多有崩溃,逐渐干涸衰落。宋代,昆明池已有名无实,被广阔的农田所取代,不复存在,从而就没起过到西安看昆明池的念头。在西安终提到落牌后的车,想周边试车熟悉车况的同时,也避免运气不好,万分之一的车况质量不佳,落在我头上成了个人百分之百的倒霉。 <p class="ql-block"> 知我想在西安周边转,试用和熟悉车子情况,4S店那位年青女职员,推荐“昆明池”为驻车地,说停车费便宜还风景好。一问方知,现今的“昆明池”,位于考证下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间,总占地面积3.32平方千米。</p> 原来,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渭”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后经多次拓宽湖区,将我国曾经的首座人工开凿大型人工湖建成现今的旅游景区昆明池。 走昆池大道由1号与2号停车场之间进入景区,正对入口就是昆明池,或者称七夕公园。云汉广场上的汉武大帝仿古战船的楼船景观为夺目的经典地标建筑。公园除有巨型楼船水师雕像,云汉商业街外,公园里皆置有以七夕和爱情为主题,及牛郎织女元素的景观构筑物与雕塑小品供游客参观。 据称,汉习楼船雕塑总高33.2米,身着金甲的汉武帝刘彻立像高14.1米,寓意着汉武帝是公元前141年登基,楼船长54米,寓意着汉武帝在位54年。汉武帝刘彻的立像霸气冲天,栩栩如生,双手杵剑,披风后扬,传神地再现了当年汉武帝的伟大气魄。汉楼船雕塑除武帝立像外,还有文臣武将,兵勇车马。 汉武楼船是个多层建筑,甲板下设置舱室,供棹卒划桨之用;甲板上有战卒,舷边设有半身高的女墙,以防敌方矢石;甲板上女墙之内,设置第二层建筑,称为庐,庐上的周边也设有女墙,庐上的战卒手持长矛,有居高临下之势。在庐上面有第三层建筑,称为飞庐,弓弩手就藏于飞庐之内部;最高一层为雀室,古代船上的瞭望室,相当于现代舰船的驾驶室和指挥室。 仿汉代水军主力战舰的巨型楼船耸立在球面,大约是玻璃幕墙的基座上,时时刻刻都有薄水细波汩汩而下。夜里当灯光秀时间到,汉武帝雕像与楼船更是在灯光映衬下光芒四射,重现唐·杜甫《秋兴八首》的“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意境动人心魄。 从主入口进,过云汉商业街的池望广场,道右有游客服务中心,距中心不远的主通道上有文化石一通,正面镌刻大红“昆明池”三字。它周边为自然景观石写意浮雕,台观楼阁环列,绿树奇珍环绕,仿佛一幅水墨画,又仿佛一方硕大无比砚台,映照湖光之中,盈盈一水间,波光潋滟,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越此石,不远有贴石矮墙一条,正面有“昆明池·七夕公园”七字。我也就是由这里的公园名称,才确认占地面积与水面极大的“昆明池”即是“七夕公园”,反之亦然,实为一处风景区,两个风景区名称。 再行,反射着铁锈红的花坛背面篆刻有西安文化名人的《昆明池赋》,文辞优美,气韵流畅。吟诵了昆明池的往来今昔,可供一品。 复直行,抵水边为“一方坪”与“迥望坪”及“卷云观景台”。“迥”同“廻”,据《广韵》廻当作回,卷云观景台的名称好理解,立身池畔,远眺云卷云舒。而好大一片绿植葱茏草坪,为何命名为“一方坪”,不得其解。 顺池边步道右行,有观光轻轨车站“汉堤西站”,我以为这里开行有观光电瓶车,等好一会不论是轻轨车还是观光电瓶车却无来去踪影。想想也释然,烈日高温下游客就寥寥数人,景区运行观光轻轨或电瓶车不赔死。 在车站研究公园全景导览图,判断,围绕昆明池的观光路线分“大圈”和“小圈”之别。网上查询资料得大圈全长有两种说法,一为10.8公里,二为约17公里。小圈或内圈误差不多,都是5公里左右。思前瞻后,外圈堤岸风景在内圈上也能拍摄,于是决心放弃外圈,走内里小圈环湖。 对我而言,能将5公里坚持下来,已属不易,何况在昆明池游玩时节,正是西安酷热之季,外面不论有太阳还是阴天,气温按播报都在20℃ ~ 35℃上下。但在昆明池空旷,几无遮拦的景区内,按昆明老倌的体感,不会少于四十度。我猜,这大概是石板路或混凝土路面的聚热效应吧。 我的整个游玩过程,仿佛就在热气腾腾的蒸笼里行走般,带着的几瓶茶水与饮料喝完,还在沿路的多个自动贩卖机,还有饮品店购买过饮料与冰冻咖啡。实在热得受不了,不论有尿无尿都必进沿路空调全开的星级卫生间里躲哈荫凉。好在景区里路面硬化良好,无坡度,只过桥时会有坡度或台阶,非常适合我这种老人家步行,因作为4A景区,昆明池环境宜人,绿植丰富,还有河边垂柳和池中的野鸭,让人心旷神怡。 总的印象里,游玩时间最长的那天,我逆时针方向自纤云栈始,经望池亭、云水长廊,看过水中的锦鲤报恩雕塑,沿路越思贤桥、鸾凤桥、採芳桥、芙蕖桥与望鹊桥,途中在澄碧台拍过石鲸石与外湖湖景,于沐云亭里享过凉风,到池滨北路上,肚子饿了探过是餐厅却未营业的织云阁,然后在昆明池北岸七夕公园里好好观赏,以七夕和爱情为主题,及牛郎织女元素的景观构筑物与雕塑。本已错过,不甘,又返回重上长长的跨水鹊桥,过两端的留倦亭与雁落亭方罢休。 途中,有几处景点值得细细一观,如“锦鲤报恩”、“石鲸”与“鹊桥仙雕塑”。“锦鲤报恩”说的是“昆明池,汉武帝凿之,习水战。中有灵沼神池,云:尧时洪水,停船此池,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绝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于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此传说出自《三秦记·汉武帝》。雕塑作品用浪漫的艺术表现手法对这一历史传说进行再现,锦鲤口衔玉佩来报答汉武帝取钩之恩。 “石鲸”,若不是有说明,我以为就是块突出池面的巨石。其位于锦鲤报恩东,澄碧台附近,面迎外圈池滨南路水中。此石鲸不是古物,大概是建设开发现代昆明池景观时,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经过考证,结合建章宫太液池出土石鲸形制,使用南山花岗岩石雕刻而成。所称,石鲸体长度约8米,高约1.4米,腹部直径1.3米,整体造型古朴,鲸尾呈半弯形状,鳞纹依稀可辨,保留了一定的汉代雕刻艺术特征。 后查知,昆明池原就有形象生动的石鲸古物,后移至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保护。据《三辅故事》载,此石鲸“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 “鹊桥仙”雕塑,是昆明池七夕公园的主题雕塑,以牛郎织女一家人通过鹊桥在天河团聚为主要创作题材,是一首中国式理想爱情的神圣赞歌。据说,汉武帝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开凿昆明池时,就在池中刻置石鲸,两岸刻置牛郎、织女,以象征天河。 “鹊桥仙”雕塑距离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所修建的石婆神庙2.3公里。象征“牛郎”和“织女”的石爷和石婆雕像图片我在西安博物院参观时翻拍过,其名称为“汉上林苑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牵牛石像在昆明池东岸,织女石像位于昆明池西岸,只可惜石爷和石婆由火成岩雕成古朴粗犷模样,让我无法与自幼入脑海的俊俏仙女对应起来。 只是因古有班固《西都赋》中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天汉之无涯”为书证,我不得不服,也不敢猜测这分别称为石婆、石父的石雕像被西安人为建七夕公园,牵强附会为牛郎织女石像。据说,这两尊石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大型石雕作品之一。 “鹊桥仙”因宋代词人秦观的曲牌《鹊桥仙》而得名,《鹊桥仙》根据牛郎织女的传说,描写了人间悲欢离合。鹊桥仙雕塑为月牙造型,月牙的中部为云朵,云朵上为牛郎一手抱着幼儿,一手牵着另一个孩子,牛郎身后还有一头牛,月牙的顶端为俯身脚上头下,张开双手想要靠近牛郎与孩子的织女。 景区叫“鹊桥”的白色七孔拱桥在“鹊桥仙”雕塑对面的湖中,要由“长相思”栈桥走两端的留倦亭与雁落亭方能到达。桥上所有望柱头上皆设一只活灵活现的喜鹊像,老倌眼神不好,远望时还以是真喜鹊。此桥桥头草坪上还专设有网红鹊桥打卡点。 鹊桥相会被称为七夕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汉印以东,处于公园西部,深入七夕湖内部。中国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会在银河上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这里相会。鹊桥建造于象征牛郎的“牵牛津”与象征织女的“织女渡”两座人工岛之间。 昆明池与七夕公园景区,原址为周王朝的“灵沼”所在地,其地势低洼,但水量较小。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开展丰镐遗址考古曾勘探确定了昆明池的基本范围。200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昆明池开展了新的勘探,进一步确定了昆明池范围、进出水口及周围遗存。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渭”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 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间,南眺秦岭,景色优美。其为免费开放景区,餐饮娱乐设施较齐全,星级卫生间24小时开放,我前后驻车数天,每天只收费5元。 开园至今,昆明池·七夕公园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优秀案例。2018年,昆明池于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其还先后荣获“2021年度中国非遗传承活化利用优秀案例”、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中国文旅匠心品牌企业、陕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陕西省平安景区、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西安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和认证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