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历的二月初二,人们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的前后,天气渐暖,一些冬眠的昆虫和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蛰伏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气被称为“惊蛰”。</p><p class="ql-block"> 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抬头”能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一个好的收成。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于是人们在这天习惯于洗头理发,期盼着有个好的开头。而在我们这里“二月二,炒豆儿”便是一种习俗,为什么到这天要炒豆子,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体上我知道两种。其一,豆子吃到嘴里嘎嘣嘎嘣的一响,就惊醒了春天,人们也就开始春耕了,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罢了。其二,早年粮食匮乏,每年到了二月二前后,储藏的种子就要下地了,于是人们拿出一点来炒着吃,这种说法似乎现实一点。</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二月二这天兜里能有一把豆子,那是很幸福的事情。二月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读初三那年,那时候的豆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这天几乎每个同学都装了两兜子。早自习上“嘎嘣嘎嘣”的声音代替了往日的读书声,课间休息时不知谁挑的头,同学们拿豆子相互开打了,一时间教室里噼噼啪啪的豆子声,同学们的嬉笑声,挨了打的惨叫声响成了一片。直到上课铃响起时,疯狂的豆子大战才平息下来,当班主任推开教室门的那一瞬间愣住了,片刻的安静后,走上讲台,平静的说:把地上的豆子全部捡起来,不要浪费,喂给马老师家的猪吃。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了什么,豆子足足捡了一簸箕,大概有四五斤多,因此也耽误了十几分钟上课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三十六年过去了,每年到了二月二这天,我都会想起我的老师和他说的那句话,还有那一帮猪一样的同学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