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秦岭北麓…分布着大大小小,幽深而静谧的山谷,它们被泛称为“秦岭七十二峪”。每条峪口都有自己神秘的特色……</b></p> <p class="ql-block">蛟峪,古称交谷、郊谷,今称之为蛟峪、焦峪。宋《长安志》记载:“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也就是在今长安区太乙宫东侧,东接土门峪,西依太乙峪,怀抱二郎山,海拔691米,峪长5.5公里。</p> <p class="ql-block">峪口有蛟峪山村,100多户,四个村民小组,村民依蛟峪沟两边平坦地而居。峪中有水,汇成蛟峪河,在村口形成30亩水面的水库。 </p> <p class="ql-block">蛟峪因有“二郎山”和“天池寺”等而出 名,现在建有二郎山风景区。整个二郎山景区东面靠蛟峪山、沿着蛟峪河沟两岸修建而成。二郎山四周由远而近的山岭蜿蜒起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尽在虚无飘渺中。</p> <p class="ql-block">认真打量这座称之为“蛟”的峪,迂回盘郁,负势竞上,左右皆有山峰,在旷远中透着幽静。</p><p class="ql-block">冬季的秦岭,虽然天气还很冷,挡不住我们游蛟峪的兴致。我们不为穿越,不为踏春,只为探求二郎山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的传说:在二郎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山洞,像竖起的一只眼睛,相传是当年二郎神担山撵太阳,用扁担扎出的扁担眼,人们就把这个山洞称为二郎担眼,此山便被称为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传说天池寺创建于隋代,名龙池寺。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次子坐镇西安时,大力修茸,改名普光寺,分上下二院,当时普光寺为长安诸寺之首,后改名天池寺。</p> <p class="ql-block">现存宋朝砖塔,塔顶置有高约1米的铁铸尖顶塔刹;塔的正身每面都有拱形佛龛,内中安放石雕佛像;六个塔角均悬挂有钟铃,风吹丁当响动之声,在山谷间回荡,悠扬动听,远眺此塔玲珑俊秀,不失为一古建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一个峪口,能不能算是大山的一道皱纹?在深深浅浅中有着流水的秘密、山石的秘密、树木的秘密,蛟峪虽其貌不扬,却也概莫能外。如此说来,一块石头微不足道,却可以抵达一座大山;一条溪水虽然渺小,却能映出大山的内涵。山有不同,景各有异,眼前这蛟峪也自有其别样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