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封信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这封长达14页的信是我的学生在2017年读研究生时写给我的。她的名字叫亨达,小学时是一个腼腆内向、乖巧文静的小姑娘。在一次课下的闲聊中(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一种习惯,上课早去,下课晚走,但不是落课,而是找机会和学生套近乎,聆听他们真实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我发现她很自卑,于是就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夸奖她,并让她担任英语课代表。渐渐地她变得自信开朗,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p><p class="ql-block"> 2015年,她如愿以偿考上了研究生。暑假期间她到家中看我,带来了崭新的录取通知书和那封用她的话说是随身携带伴随她走过漫长高中阶段的我给她的书信。在客厅,手里握着一杯清茶的她,平静的向我叙述这今年的成长与蜕变,让我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2017年元旦的前夜,她在学校的宿舍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她讲述了曾经看过的一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讲的是一个伊夏的小男孩儿天生有阅读障碍,阅读障碍造成他成绩差,但父母不知道只是一味的批评他,甚至将他送到寄宿学校。伊夏从此变得沉默寡言。直到一个代课老师尼克的出现,他也发现了伊夏的阅读障碍问题,同时细心的尼克老师慢慢的又发现了伊夏有着惊人的绘画天赋。于是在尼克耐心的帮助和引导下,伊夏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进步,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最后取得了绘画比赛的第一。在信中,她说了这样一句话:看这部影片时,我就想起了您,您之于我,就像《地球上的星星》中尼克老师之于伊夏,这种爱怎一个谢字了得。</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么高的评价,我虽然不敢苟同,但这个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美,这让我对教师这种职业的伟大和对学生的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深切的秉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孩子都是从他人的对待中看见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从被认同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教育的本源是灵魂的转向或觉醒。</p> <p class="ql-block"> 一个故事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初为人师时读到的一个故事。题目是:一位老师的故事。一天上课,他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发现班里一个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跟其他孩子一样举起了左手,然而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深感歉疚与感慨,于是私下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起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以后,每看到这个学生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平素在班里学习最差的学生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老师还悄悄告诉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会时请高举右手,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已读过这则报道很长时间了,但每每想起,对这位优秀教师由衷的敬意依然弥漫了我心灵的空间。悄悄地让学生举起右手,这是一个育人与教书血肉交融的举动,这是一个尊重孩子、将爱的教育付诸实践的举动。细心而智慧的老师用他们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改变了学生的童年,影响他们的一生。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将师范两者联系起来的是充满爱心的智慧方法,有了如此细心的智慧,一定能够在孩子们心灵中雕刻出绚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于一个‘爱’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只要对学生付出真爱,真正地关心他们,哪怕是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安慰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手势,他们就会付出真心,并把这种真心付之于行动,在学习上更加主动努力。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能使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这种教育感染力,往往比教师传授知识更有影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p> <p class="ql-block"> 一个团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就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重托、学生的期待、素质的提升无不要求我们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成长的姿态。然而孤独的行者往往是走不远的,当我们长久独自行走,四顾无人,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方向和脚步,这时我们需要在前进的路上呼朋引伴,学会合作与分享。正所谓个人成就团队,团队造就个人。孤帆难以穿汪洋,众志方可破风浪。</p><p class="ql-block"> 我很荣幸我是实验二小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这是一个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有怀揣教育理想的年轻教师披星戴月伏案工作的专注与投入;有头顶桂冠却依然耕耘不辍的中年教师们挥洒自如的自信与睿智;有两鬓染霜却精神矍铄的老年教师们的从容与淡定。集体备课时的智慧碰撞、研讨课后的畅所欲言、大型活动时的同心同德、艺术节上的精彩呈现、团拜会上的其乐融融、教师餐厅里的欢声笑语……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来说,学校不再是学校而是家园,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孩子,教书不再是职业而是生活。每逢教师节,那承载着祝福和感恩的鲜花不知不觉放满了整个办公桌;每逢春节,那凝聚着浓浓情意的短信如雪片般飞来;每逢寒暑假,那期待着与师见面的学生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聚拢而来。多少次,他们谈及学生优异成绩时神采飞扬,说道浪子回头时喜不自禁,夸赞学生不断进步时眉飞色舞……他们用激情、用智慧、用责任、用爱心诠释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箴言,演绎了教育人生的精彩华章。</p> <p class="ql-block">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让我们做一名阳光的教师,让孩子们的世界多一份乐观,做一名耐心的老师,让孩子们的生命里多一份平和,做一名负责任的老师,让孩子们的心中多一份担当,做一名幽默的老师,让孩子们的生活多一份豁达,做一名激情的老师,让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进取之光,做一名成长型的老师,让孩子们的人生丰富而充实。愿我们在成就教育理想的平凡中守望每一个孩子,在流淌着满腔热血的平静中擦亮每一个日子,在肩负强烈责任感的平常中寻找诗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