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是以磨山峪抗日旧址为基础,兴建起的一处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实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目标。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p> <p class="ql-block">2015年底,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由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备案为非国有博物馆。2016年,磨山峪抗日旧址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7年1月,被中国纪念馆(博物馆)协会批准为团体会员单位,3月,被泰安市民政局评为AAAA级中国社会组织。2018年3月,加入中国博协非国有馆专委会。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北京军区原政委刘振华将军及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之题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座落在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磨山峪村北的徂徕山南麓。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教育培训室、文物藏品库房等博物馆主体及配套设施。</p> <p class="ql-block">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2013年被泰安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列为党员干部教学培训基地,2016年被评为泰安市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8月,被评为泰安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年底列为高新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同年12月被定为一批泰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定点单位,2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磨山峪抗日旧址由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6月5日,被评为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p> <p class="ql-block">作为泰安市徂徕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志愿服务中心,肩负着传承与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自2012年开馆以来,坚持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先后被列为中共泰安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岱岳区党校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二十余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博物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展览、凭悼英烈、励志宣誓、体验农耕、军事拓展等丰富多彩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博物馆),坐落于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磨山峪村北邵地山上,自2010年建成以来,便成为人们缅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重要场所。该纪念馆距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仅4公里,是依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磨山峪旧址而建立的革命纪念设施。</p> <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勇敢担当起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遵循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为积累抗日游击战争经验,直接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这场起义不仅在山东地区影响深远,更标志着八路军旗号的鲜明树立,点燃了全省抗日的烽火,拉开了山东党组织独立领导武装抗日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起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极大激发了山东人民的抗战信心。它为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奠定了山东省党组织和抗日根据地建设的基础。起义中诞生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成长为敌后山东抗战的重要力量,对日本侵略者和顽军展开了有力的打击,为建立鲁中、鲁南、滨海等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徂徕山起义在中共党史、军史、抗战史中均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1987年,为纪念徂徕山起义50周年,中共山东省委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了徂徕山起义纪念碑。这一举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不畏强敌,敢于担当,矢志为民,英勇斗争”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依托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磨山峪旧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应运而生。该纪念馆不仅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磨山峪旧址相互辉映,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革命纪念设施,包括抗战遗址和抗战纪念场馆。多位尊贵嘉宾,如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北京军区原政委刘振华将军、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以及毛泽东主席的管家吴连登主任,都曾为本馆留下珍贵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磨山峪旧址、徂徕山抗日烈士墓群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两处、珍贵文物藏品1500余件。陈列展览按照尊重历史、再现历史的原则,重点展示1938年1月1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的党领导山东人民抗战的第一枪;展示了罗荣桓元帅当年率领115师浴血奋战的抗战历程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历史,弘扬了徂徕山起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共有8个展厅,分别是山东十大起义指挥部展厅、徂徕山起义旧址展厅、徂徕山起义展厅、宋任穷副主席展厅、刘振华将军展厅、军工精神展厅、起义老战士展厅和影视放映厅(红色文化大讲堂)。</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纪念馆),生动记录着山东省委独立领导抗战的第一枪——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1日,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爱国志士约200人,高举一面绣有镰刀斧头和“游击”二字的红旗,在徂徕山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并在寺岭村发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反击。</p> <p class="ql-block">磨山峪旧址,山东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称及地址。</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也称徂徕山起义,是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月1日,在抗日战争中,山东省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徂徕山地区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而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准备阶段</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了“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抗日烽火燃遍华夏大地。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下,泰安党组织积极投入抗战洪流,带领泰安人民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从延安返回泰安。黎玉传达了党的有关精神,研究了山东的抗战形势。为了指导全省的抗日斗争,山东省委决定在泰安徂徕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鲁宝琪回泰安建立临时县委,进行起义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下旬,泰安县委在篦子店召开自卫团代表会议,成立了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与会人员按照分工各自回乡,实施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举行正式进入实质性的筹备阶段。12月,洪涛由鲁西北来到泰安,洪涛找到省委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徂徕山起义的领导。为做好即将开展的游击战争准备工作,省委组织人员举办了两期游击战术训练班,由洪涛重点讲解了毛泽东的游击战术16字诀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基础知识。</p> <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24日,韩复榘数万大军弃险南逃,日军分两路渡过黄河,占领济南。27日,省委在篦子店召开紧急会议,黎玉、洪涛、金明、刘居英、林浩、马馥塘、程照轩、孙陶林、武中奇、武思平等10人参加会议(当时被称作“十人会议”)。会议根据急剧变化的形势,研究确定了起义的具体部署,决定在泰城沦陷时正式举行起义。</p> <p class="ql-block">揭竿而起</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30日,日军逼近泰安。省委机关和平津流亡学生以及当地党员、自卫团员分两批撤离篦子店村。洪涛、林浩率领的一部分人员携仅有的三支枪,首先赶往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准备迎接各路起义人员。在等待的过程中,林浩、武中奇等成功地争取了韩复榘部溃散的李怀英、韩德等全副武装的五个大兵,为这支武器奇缺的队伍生色不少。上山前,在篦子店村做好来带有镰刀、斧头的红旗,旗上绣有武中奇书写的“游击”二字,他还刻了印章。</p> <p class="ql-block">另一部分由黎玉、景晓村带领去山阳村,与程照轩、赵杰、封振武、冯平、李镇卿等在山阳、封家庄、楼德一带发动的人员汇合。与此同时,泰安县委也立即通知全县各地参加起义人员,迅速赶到徂徕山集合。</p> <p class="ql-block">1月1日,160余名抗日志士聚集在徂徕山四禅寺,举行起义誓师大会。大会由“民先”省队部负责人孙陶林主持。省委书记黎玉宣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正式成立,洪涛任四支队司令员,黎玉兼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兼政治部主任。黎玉在讲话中还阐述了在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意义,强调了起义部队要严格执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参加起义的人员被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平津、济南流亡学生和泰安县委、泰安县人民抗敌自卫团等共90余人编为第一中队,李怀英任中队长,鲁宝琪任指导员。赵杰等在山阳、封家庄一带发动的五十余人编为第二中队,封振武任中队长,程照轩任指导员。参加起义的十位妇女组成宣传队。</p> <p class="ql-block">1月4日,部队移驻徂徕山东麓光华寺。</p> <p class="ql-block">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8日,莱芜县委发动,刘居英、程绪润、秦云川等带领在莱芜县莲花山起义的部队60余人也集结于光华寺,编为第三中队。新泰县委发动,由孙汉卿、董琰、单昭洪等率领的新泰县起义部队50余人也陆续分批前来会合,并与原韩复榘部队的40余名流散官兵编成第四中队,部队迅速发展为400余人。</p> <p class="ql-block">经短期整训后,开赴良庄茅茨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扩大政治影响。</p><p class="ql-block">起义部队整训二周后,随即开始对日伪军作战。部队分为两路;一路向东南新泰、蒙阴、黄县、泗水地区发展;一路向东北莱芜、淄川、博山地区发展。</p> <p class="ql-block">1月下旬,部队主动出击,26日在寺岭伏击日军,毙伤4人,首战告捷,宁阳、泗水等地抗日武装相继加入四支队,不到一个月起义部队即发展到5个中队。</p> <p class="ql-block">2月18日,四槐树战斗又获胜利,在四槐树村用地雷炸毁日军汽车2辆,毙伤其40余人,从此军威大振,其后历经整编,转战鲁中各地。</p> <p class="ql-block">4月中旬,到博山一带的部队,与从清河区南下的第5军一部会合,协同淄博地方起义部队,袭入淄川、博山。随后,淄博、十字路(今莒南县城)、沂水等地的起义武装亦编入第4支队。截至4月,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成为鲁中地区的一支主要抗战力量。</p> <p class="ql-block">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四支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p><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四支队取消团级机构,一、二、四3个团缩编为三个基干营;</p> <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四支队3个基干营恢复为四支队一团,又相继发展成立了四支队二团、三团;1940年9月,四支队主力一团编为山东纵队一旅二团,二团编为一旅三团,四支队后方司令部改称四支队并兼泰山军分区;</p><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四支队兼泰山军分区主力编建为山纵第四旅,四支队番号撤销。</p> <p class="ql-block">红军干部</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赵杰、洪涛、廖容标、韩明柱等8位红军干部先后来到山东,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这也是参加徂徕山起义的重要军事力量,他们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p> <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创建了两支革命党队伍,随后,还召开了南上庄会议,为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在中共党史还是军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一是为山东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经验</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山东省委为指导全省的抗日斗争,从战争中摸索出一条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路子,便直接领导了这次武装起义,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他既揭开了山东党组织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也为今后陆续发动的鲁东南地区抗日武装起义、鲁南区抗日武装起义和湖(微山湖)西地区抗日武装起义等影响较大的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二是为创建山东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泰西起义,不但建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两支革命队伍,成为山东抗战的重要军事力量,还为坚持当时及此后泰安地区以至鲁中、鲁中南、鲁西广大地区的抗日战争,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建立鲁中抗日根据地以及鲁南、滨海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是南上庄会议开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通过南上庄会议制定的《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得到了在延安中央的肯定,毛泽东、刘少奇还批示回复:战略计划尚妥,照此去做。这无疑肯定了南上庄会议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以此计划确立的创建山东各根据地的计划,那就是创立以鲁中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平原游击根据地;向南开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向北发展开创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在津浦铁路以西,创立以梁山泊和微山湖两块抗日根据地;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四是促进了泰安党组织的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泰安地区这一阶段的抗日斗争,是在中共山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省委在领导抗日斗争的过程中,依靠了泰安党的工作基础和较好的群众关系,因为当时泰安党组织不但发展早,跟其他地区比力量还相对较强,这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两个条件有机结合,使泰安地区的抗战形势迅猛发展。</p> <p class="ql-block">磨山峪烈士墓群始建于1944年,由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牺牲的烈士而修建,当时为土墓,共计100余座,墓碑高0.74米,宽0.42米,厚0.10米。战争年代,墓损毁严重。墓碑上,刻有烈士英名、籍贯、牺牲时间、立碑时间等文字内容。</p><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30日正式将这个陵园命名为泰安徂徕山烈士陵园。徂徕山了烈士陵园现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列为中共泰安市委党建、党史教育基地,市委党校培训教学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