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柔美夸南浔

一泓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自宋代至今已有745余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蚕𢇁缫𢇁业的重镇,“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𢇁商群体,古镇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中叶,已经成为巨贾云集的全国蚕𢇁贸易中心,聞名中外的「辑里𢇁」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获取金銀大奖,进一步提升了南浔的声誉。</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说法,仅宋、明、清三代共出41名进士,历代书香不绝且人材辈出。 </p><p class="ql-block">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的南浔古镇,也是浙江省湖州市国家AAAA A级景区,充足的人文资源,造就了中西建筑合壁的风水宝地,占地面积约有34.27平方公里。浔溪橫穿南浔古镇,将它裝扮的有声有色,到处垂揚摇曳,小桥流水,搖櫓船划行其中也变得轻松起來,这就是江南千年水乡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传奇故事有「四象八牛七二只金黄狗」之说,以此比喻財富的多寡,传说中清朝皇帝缺錢也会向四象中刘镛摊派。只有來到南浔探索历史,才知道什么是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步入四象之首刘墉的「小莲庄」,題字为清末郑孝胥,门口不大卻內藏乾坤。</p><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刘墉的私人花园,因仰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建湖州莲花庄而又不能同名,得名出自此段故事,始建1885年,由劉承干于1924年建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以荷塘园池而闻名,也是南浔古鎮著名景点,其实它不仅仅是自然景色,更是南浔人诗情文墨的直接表达</p><p class="ql-block">站在荷塘前,仿若处身于一幅丹青中,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门前兩側分別有二块御赐牌坊,这样的排场既撑足了面子,又炫燿了門面,好不威风。</p><p class="ql-block">当代作家黃裳曾将其与「红楼梦」里的贾氏宗祠相提并論,足见其規模內涵,的确在江南有足夠份量。</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正厅明间高悬宣統皇帝「承先睦族」九龙金匾,寓意刘家的榮耀光辉,和外面的牌坊并称「小莲庄」的三宝。</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內御赐牌坊共有兩座,「乐善好施」是光緒三年,安𡽪、四川遭洪灾,刘家花30万兩賬災,请功朝廷后下圣旨所建立,上有圣旨兩字。</p> <p class="ql-block">正前方是贞节牌坊,刘墉大兒子29岁早逝,夫人刘丘氏克守妇道,守节不嫁,欽賜此牌坊,上有母獅子抱著小獅子象征了子孙滿堂?</p><p class="ql-block">其实,這是封建社会压在女子头上的枷鎖!</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内许多佈置充满了书香气,步入其中,身心也得到荡滌。</p> <p class="ql-block">刘家世代书香门第,其代表就是“嘉业藏书楼”,占地20余亩,拥有16万册古籍,最多时传说有60万卷,藏书古、稀、缺、孤,它以其丰富的古籍收藏而著称于世,也对外展示了南浔文化底蕴的根深叶茂。</p><p class="ql-block">“钦若嘉业”是清代宣统皇帝的題辞金匾。</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周总理曾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p> 关于刘氏家族的一些信息。 <p class="ql-block">按刘承恒先生生前的愿望,还原了他曾经的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然后,再要探索一下四象之一的张氏家族,要分开张石铭、张静江两堂房兄弟来谈。</p><p class="ql-block">先说张石铭是清光绪20年乡試进士,也是“西冷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与吴昌硕和王福庵等文化人士相敬相熟,他热衷藏书,为文化建设到1916年已藏书10余万卷,另外在上海经办盐务、典当、醬园,并经营房地产,投資浙江兴业银行和慎大錢庄。「懿徳堂」至今保存完好,清末民初张謇题辞,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西洋楼和西洋舞厅是張石铭宴請和举办舞会之场所,是传统江南建築与欧洲文艺復兴时期建筑的混合体,很別致!</p> <p class="ql-block">走得有些累了,街旁有家「叁石咖啡」,沒有去深究它的含义,这里的咖啡全部手冲,小镇的咖啡店挺讲究的,对顾客而言最重要的是味醇醒神。</p> <p class="ql-block">步入「張靜江故居」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比起他的堂兄张石铭而言,这位民国奇人更是一个狠角色。</p><p class="ql-block">張靜江在法國经商期間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並追隨孙中山,在经济上帮助同盟会,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曾题「丹心俠骨」四字相赠,历任國民党中央監察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在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任內,成功地举办了首屆西湖博览会,晚年淡出政坛,1939年移居美国。</p> <p class="ql-block">「張靜江故居」乃民国年代陳立夫題辭。</p> <p class="ql-block">張靜江故居又称「尊德堂」,也是清末民初张謇所题辞,由张静江父親張宝善于清同治年間所建,是典型的江南豪门风格,高大幽深,站在洪济桥上远眺,可見宅第屋頂轮廓綫,变幻莫測。</p><p class="ql-block">“尊德堂”前的一幅国画出自吴昌硕之手,为张宝善祝寿暗喻寿比南山,硕果累累讨口彩子孙满堂。对联是孙中山手书“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p><p class="ql-block">张家家大业大,画家和政治家连袂贺寿,足见张静江的号召力不小。</p> 张静江和他的兄弟们。 <p class="ql-block">从「張靜江故居」出來,時候已不早,由于太赶时间,忘記了尝一尝南浔美食,象当地出名的双交面、三道茶、浔蹄、浔餅等。</p><p class="ql-block">看见有江南地区剛烘热的熏青豆,就买一些,作为拾遺。</p> <p class="ql-block">以前,去一次南浔得坐內河轮,若从陆路走,非得转车不可,舟車勞頓很不方便。上年底從上海去湖州的高铁已通車,对于年長者來说无疑是个福音。</p><p class="ql-block">南浔是个诗书之乡,近几百年以來已蔚然成风,如今时代在进步,水乡也在变革中…。</p><p class="ql-block">水乡柔美夸南浔!</p><p class="ql-block"><br></p>